97年的重头戏是香港回归,中国在若干年前已经开始准备这个大庆典。正当大家都在准备迎接回归盛典的时候,回归的促成者邓小平,却先一步魂归故里了。
92年之后,邓就很少露面了,好像95年的什么会议还出来过一次,那时候看起来走路都不太行了。关于邓逝世的传言,几乎每年都有,结果也就把人搞疲惫了。 97年春节前后,又有传言说老头子不行了,大家也就不在意。这年刚刚过完春节,我正在家过寒假的最后几天,一天晚上,突然收音机里传来哀乐,我就想这是谁又死了呀,那几年是元老死亡的集中时段,这样的哀乐经常传出的。里面一个低沉的声音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我妈立刻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了,这样格式的文书叫做《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共产党中国只使用过一次,那就是76年毛泽东逝世,现在再次出现,只有一个可能,邓小平去世了。
邓的去世,在中国人中引起的反应是很不同的,我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妈比较中立,只是感觉到很惋惜,眼看一手促成的香港回归就到了,老人却去世了;我是悲痛者,觉得邓功绩远超毛,也配的起这样高规格的葬礼,要是没有邓我大学毕业只能服从分配回老家,什么外企高薪创业,想都别想;我爸则是欢呼者,欢呼这个老家伙终于死了,要是没有这个老家伙,他也不会下岗,生活自由自在快活着呢。这种观点的冲突在我家就很剧烈:第二天的早饭,我爸兴高采烈,说要去会会几个老哥们,喝一盅放放鞭炮,庆祝这个老不死完蛋;我妈则说,别出去惹事呀,你下岗也不全是别人的原因;我简直要气炸了,一个如此和蔼的功勋老人刚刚去世,就有人如此恶毒的诅咒,于是我第一次跟我爸说了“滚”。不过现在想想,邓让中国有了更多的不同声音,而不是毛时代的众口一词,虽然很多时候也许是口是心非,这本身就是他的巨大功绩之一。
邓的葬礼是完全按照毛主席葬礼的规格安排的。大约有一个月时间,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被中止,电视上的连续剧也主要播放邓的生平记录片,就连报纸上的红色标题都要求改成黒色。邓死后几天,正好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很多地方照例都是要燃放焰火庆祝的,但是这年这种活动都被取消,我的家乡很多人笑谈邓去世给县财政省焰火钱了。邓的葬礼也就是追悼会,跟毛一样,所有的可以集合的人都要求参加,不过这是97年的商品社会而不是76年的革命年代,很多人已经无法再用一纸通知集合起来,被要求参加追悼会的主要是学校、政府机关和国企,我作为学生理所当然也回到学校参加了追悼会。邓的遗体从医院到八宝山公墓这段路程,跟当年周总理去世一样围满了人,很多事从外地专门赶来北京的。联合国也跟周总理去世一样,降了半旗。我爸虽然很不屑邓的生平,但是看到送邓遗体的场面和联合国降半旗的仪式,还是感到很震惊,原来邓也有这么多的支持者,在国际上威望这么高。另外他们这代认为联合国降半旗是破例行为,只有超级伟大的英雄比如周恩来才有资格破例,而且仅此一例。实际上,联合国降半旗是很常见的,所有会员国元首和首脑去世,以及发生了重大的灾难,都要降半旗志哀,几乎每年都有几次。那个年代的人,就是如此封闭的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邓的葬礼比国葬规格还高,跟过去皇帝的葬礼待遇是一样的,这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次皇帝级的葬礼。邓一直极力推行领袖去个人崇拜化,晚年他展现更多的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喜欢足球平易近人深入简出不问政事,而不是毛一样威严的皇帝,每个旨意绝对不能违背。这种举措对国家的好处不言而喻,再也不会因为皇帝昏头造成国家灾难;对自己也有很大好处,邓的晚年悠闲自得儿孙环绕,比毛幸福的多。邓大力推行的去个人崇拜已经深入人心,从此再无领袖只有领导,中国再也不会有皇帝了。
回到学校参加邓的追悼会之前,我们照例在宿舍的睡前交流时段交流了这事,我们这代多数人都是对邓的多数举动很认同的,都认为他虽然不是伟人但确实是很出色的领袖,我们这代像我爸一样坚决鄙视邓的人并不多见,当然像拥戴毛一样的狂热拥趸也不多。邓的追悼会规格相当高,虽然他去世的时候什么职务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层倾巢出动,几个大腕级领导亲自扶棺出殡,江三代声泪俱下滔滔不绝的讲述了邓的生平与功绩,期间几次因为哽咽泣不成声,不过我总觉得,江的悲痛背后似乎有一种掩盖不住的狂喜,从此他的背后再无元老的阴影,有点喜极而泣的味道在里面。这年年底的中共15大上,他的得意到达顶峰,不过他跟邓实在不是一个数量级,再有5年之后的中共16大,他就败给了邓的影子,邓仅凭他死后5年的余威,就让江彻底惨败。
邓最大的功劳,就是结束了毛一手打造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他把中国的中心重新转移到经济上面来而非意识形态,这样中国就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什么区别了,这也让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当然官方媒体是不能这么说的,他们说邓让中国革命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具体全新的什么程度,就不好多说了。因为没有了意识形态的羁绊,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国外的敌人大大减少,中国的崛起重新看到了希望,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个功劳的副产品,中国的思想开始多元化,领导体制开始制度化,皇权独裁慢慢消失,民主决策范围慢慢扩大,国家慢慢法制化。不过邓再怎么始终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不可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共产党利益,所以他的很多改革也有很多局限性,最明显的一次就是89年,在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面前犹豫了半天还是选择了后者。不管怎么说,他总算开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好头,没有这个好头,后人是无法继续发挥的,这点跟毛是一样的,毛重新建立了真正统一的中国,没有这点邓也无从下手。
另外说一点,邓的继承者比毛的继承者更加忠心,邓的继承者很明显是沿着邓的路子继续走,当然不这样走人民也不答应,而不像毛的继承者一样阳奉阴违,在其死后没几年就将他的想法彻底颠覆。在选择继承人这点上,邓显然是比毛有眼光的。有个小例子,邓和毛一样都是希望遗体火化的,结果邓的继承者尊重了他的遗言,将其骨灰抛入大海了无踪迹;而毛的继承者抛弃了毛的遗言,将其遗体做成标本展示,这个标本很显然将会成为日后反对者的活靶子,将来怎么处理它,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年的7月1日,中国人期盼以久的香港回归了。
实话实说,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最重要的依据还是1897年签订个那个无偿租借香港的《南京条约》,虽然是个屈辱的条约,但是那上面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租期 100年,就到1997年7月1日截至,有这么明白的证据,收回香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还得感谢当时的签订者,要是当年签的是个糊涂条约,真是吃了亏都没处说理去了。
而香港回归最重要的一个人,则是邓小平。正是他一手促成了跟英国的谈判,敲定了具体的交接事宜。他创造了“一国两制”的先例安抚焦虑的香港民众,这又是一个背叛社会主义但是又很现实的策略,所以说邓始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有很多毛支持者说,毛时代之所以不收回香港,是为了给中国建设留一个西方交流的后门。这话就有点问题了,难道为了利益可以不要主权?这跟毛时代宣称的主权高于一切似乎也不符呀。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找借口是不对的,台湾不也没回来么。其实收不回来的原因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过渡方法,一国两制这种策略,是理想主义的毛无法容忍的,至少也得社会主义改造香港么,那香港人可就惨了。
回归之前香港是有很多故事的,那时候我家能看香港台,上边很多电视剧都经常说有钱人快点跑吧,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香港人跑掉了。香港回归之前也有很多周折,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港督叫彭定康,似乎总是无穷无尽的给回归制造麻烦。有一个麻烦是他要推动香港民选,中国的回应就是,这么些年你早不搞晚不搞非要现在搞民选,不是摆明了给我们难看么!中国方面是觉得民选是万恶之源的,89年那事不就是因为太民主么。于是最后彭也没搞成,回归之后中国顺理成章的也就接着不搞,为什么不搞那理由是有现成一大堆的,结果到现在香港也没有民选,空留下民主派们抱怨,还不如晚几年回归,让彭搞完民选再走呢。
香港回归得到了文艺界的支持,他们很聪明,他们的市场就在华人,跑了可就什么都没了。众多华人明星的《东方之珠》是那时最流行的歌曲,日后证明,他们是对的,留在香港带了了事业上的大爆发。
那时候,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回归是很期待的,这不光是国家民族荣耀,更重要是以后去香港就容易了,好多人甚至认为回归之后,去香港就跟去北京上海一样容易了。之前去香港是很不容易的,那需要护照和签证,所以去很多人只能去深圳的香港边界中英街参观。不过香港回归之后,去香港还是不那么容易,还是要办一个类似护照的香港通行证才行。总体来说,回归之后,香港变化不大,内地变化也不大,这可能是平稳过渡的真正含义,两地真正的变化都跟回归无关,更多是得益中国的飞速发展。现在也没大有人提一国两制了,因为现在看来两边制度似乎也没什么不一样,都不是民选都是市场经济,所以现在说的更多的是“高度自治”。香港回归带来的实际利益,似乎比象征意义小的多。
香港回归的那天,所有中国人都是很高兴的很激动的,这不光是兄弟百年的回归,更是祖国的强大。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这次要像中国低头了。因为学校没电视,那天我准备回家看回归盛典,我家刚换的大25寸彩电,松下的。回家的路上,遍地都是卖小五星红旗和小紫荆花旗的,很多人满脸笑容的挥舞着手里的两个小旗,街边也到处飞扬着这两种旗,很多汽车上也插上了红旗,自从文革结束后,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出现了。在这样的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你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到家的时候,正好院里小伙伴波的妈妈让我辅导他写作文,兴致之下,我就写了一篇这样背景的记叙文,大体说得是一个小女孩跟妈妈一起焦急的到处找红旗买,买来好去参加回归庆典,结果一路上多个销售点都脱销,最后有个卖小旗的小贩,知道了缘由,把自己留的最后两面送给了她们。那个时候我高中刚毕业,写记叙文还是很在行的。
CCTV史无前例的24小时直播了整个香港回归过程,总体的基调是,这次国力强盛的是中国,灰头土脸归还香港的是英国,100年前的耻辱这次彻底洗刷。所以在转播中,这样的对比特别常见:大陆这边是整装待发的士气高涨解放军士兵,坦克轰鸣飞机鸣叫,只待一声令下就要跨过边界;香港那边是垂头丧气的英国士兵,垂头丧气的降下米字旗,护送同样落魄的香港末任总督彭定康在夕阳下坐船离开。整个转播的重头戏是交接仪式,24时之前的部分是有港英方面准备的,之后的部分则是中国方面准备的,当然大面上还是中英两国和为贵,但是具体的细节方面,中国却迟迟不肯透漏给英国,那时的中国还没现在这么自信和洒脱,100年的耻辱还是要在一些小事上报复一下英国的,更别说回归之前英国总是那么不配合。可能英国也预料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难堪,他们没有派国家元首女王来参加交接仪式,而是派了王储查尔斯来到香港。查尔斯的形象一向差强人意,又刚刚爆出离婚丑闻,倒是正好出席这种有损大英帝国形象的苦差事,也许英国方面就是这样想的。查尔斯一脸愁容的参加了交接仪式,发言的时候又结结巴巴,到还真是跟气宇轩昂的江三代形成鲜明对比。英国士兵降旗的时候,英国士兵虽然非常卖力,但是乐队有意放低了国歌的音量,再加上英国正步的滑稽姿势,让降旗过程看起来更加灰溜溜;到了升起中国国旗的时候,从三军仪仗队里挑选出的三名精英中的精英,嗓音比英国兵大一倍,个头比英国兵高半头,再加上音量突然放大的国歌声,让中英两国心境的对比更加明显。升旗还有一个小细节,因为交接仪式是在大厅里进行的,没有一丝风,为了展现国旗飘扬的场面,主办方专门改造了旗杆,在最上方钻了一些孔,用鼓风机往外吹风,这样国旗就能飘扬起来了。英国国旗在旗杆上的时候,鼓风机是不开的,半死不活的耷拉着;中国国旗升到顶端的时候,鼓风机一下打开了,吹的五星红旗烈烈做响。这样的对比太明显了,主办方确实是煞费苦心。
整个交接仪式我是在家看的,那天天气很热,我只穿着短裤看完整个仪式,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英两国的对比,确实太提气了。另外的遗憾就是,本来最重要的人物邓小平没有出现在仪式上,他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定要亲眼看到国旗在香港升起,一定要到香港看一看”,这让整个仪式增添了一些遗憾。仪式上的江三代意气风发,也给人印象颇深。很多人都说,别说江三代外形不怎样,但是运气实在是好,很多事情的促成者本来不是他,但是最露脸的反而是他。
香港回归后不久,就赶上了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乎一月之间,东南亚的繁华灰飞烟灭,由于当年的中国还不够开放,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并不大。当时的朱总理,声称人民币绝不贬值,给东南亚吃了一颗定心丸,好歹中国没有落井下石,国内媒体的话是“这庄严的承诺履行了中国的国际责任”。其实那主要还是中国受外界危机的影响有限,换做现在的总理,这个承诺是万万不敢做的,那得多少人民失业,国内压力就受不了。同时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香港获得了巨大的金融支持,在整个东南亚影响算是最小,这也是中国给回归后的香港带来的第一份厚礼。
这年的年底,中共15大召开,江三代更加志得意满。没有了元老的指手画脚,经历了香港回归的盛大场面,江的威望更加兴盛。这次大会上,江不但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而且还扩编了最高决策机构,他的亲信在最高决策小组中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份额,从此江一言九鼎的时代开始了。有传言说,这届大会本来是江三代和胡四代交接的大会,但是邓死的不早不晚,于是交接变成了江的连任,可见江的运气之好。不过这始终是传言,自邓之后,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一般都任两届也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了,江的连任并不意外。不过从江大肆安排亲信的举动看,从江三代时期胡四代很少有机会露脸看,从日后二人交接如此的不顺畅看,这种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共产党的大会,虽然看起来和和气气,其实确实是暗流涌动的。
这年的暑假,我还第一次打工赚钱。我给我们县城的一所计算机培训学校当辅导老师,报酬是每月400块钱,在这次经历中,认识了不少好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比如隔壁的培训班是厨师班,我知道了当厨师是很辛苦的,要每天用铁勺颠沙子,要每天切从市场买来的最便宜最小的土豆,最后做出来的饭菜,累得自己都没了胃口,只好端给我们计算机班的美女们吃,味道还不错的说。
92年之后,邓就很少露面了,好像95年的什么会议还出来过一次,那时候看起来走路都不太行了。关于邓逝世的传言,几乎每年都有,结果也就把人搞疲惫了。 97年春节前后,又有传言说老头子不行了,大家也就不在意。这年刚刚过完春节,我正在家过寒假的最后几天,一天晚上,突然收音机里传来哀乐,我就想这是谁又死了呀,那几年是元老死亡的集中时段,这样的哀乐经常传出的。里面一个低沉的声音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我妈立刻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了,这样格式的文书叫做《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共产党中国只使用过一次,那就是76年毛泽东逝世,现在再次出现,只有一个可能,邓小平去世了。
邓的去世,在中国人中引起的反应是很不同的,我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妈比较中立,只是感觉到很惋惜,眼看一手促成的香港回归就到了,老人却去世了;我是悲痛者,觉得邓功绩远超毛,也配的起这样高规格的葬礼,要是没有邓我大学毕业只能服从分配回老家,什么外企高薪创业,想都别想;我爸则是欢呼者,欢呼这个老家伙终于死了,要是没有这个老家伙,他也不会下岗,生活自由自在快活着呢。这种观点的冲突在我家就很剧烈:第二天的早饭,我爸兴高采烈,说要去会会几个老哥们,喝一盅放放鞭炮,庆祝这个老不死完蛋;我妈则说,别出去惹事呀,你下岗也不全是别人的原因;我简直要气炸了,一个如此和蔼的功勋老人刚刚去世,就有人如此恶毒的诅咒,于是我第一次跟我爸说了“滚”。不过现在想想,邓让中国有了更多的不同声音,而不是毛时代的众口一词,虽然很多时候也许是口是心非,这本身就是他的巨大功绩之一。
邓的葬礼是完全按照毛主席葬礼的规格安排的。大约有一个月时间,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被中止,电视上的连续剧也主要播放邓的生平记录片,就连报纸上的红色标题都要求改成黒色。邓死后几天,正好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很多地方照例都是要燃放焰火庆祝的,但是这年这种活动都被取消,我的家乡很多人笑谈邓去世给县财政省焰火钱了。邓的葬礼也就是追悼会,跟毛一样,所有的可以集合的人都要求参加,不过这是97年的商品社会而不是76年的革命年代,很多人已经无法再用一纸通知集合起来,被要求参加追悼会的主要是学校、政府机关和国企,我作为学生理所当然也回到学校参加了追悼会。邓的遗体从医院到八宝山公墓这段路程,跟当年周总理去世一样围满了人,很多事从外地专门赶来北京的。联合国也跟周总理去世一样,降了半旗。我爸虽然很不屑邓的生平,但是看到送邓遗体的场面和联合国降半旗的仪式,还是感到很震惊,原来邓也有这么多的支持者,在国际上威望这么高。另外他们这代认为联合国降半旗是破例行为,只有超级伟大的英雄比如周恩来才有资格破例,而且仅此一例。实际上,联合国降半旗是很常见的,所有会员国元首和首脑去世,以及发生了重大的灾难,都要降半旗志哀,几乎每年都有几次。那个年代的人,就是如此封闭的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邓的葬礼比国葬规格还高,跟过去皇帝的葬礼待遇是一样的,这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次皇帝级的葬礼。邓一直极力推行领袖去个人崇拜化,晚年他展现更多的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喜欢足球平易近人深入简出不问政事,而不是毛一样威严的皇帝,每个旨意绝对不能违背。这种举措对国家的好处不言而喻,再也不会因为皇帝昏头造成国家灾难;对自己也有很大好处,邓的晚年悠闲自得儿孙环绕,比毛幸福的多。邓大力推行的去个人崇拜已经深入人心,从此再无领袖只有领导,中国再也不会有皇帝了。
回到学校参加邓的追悼会之前,我们照例在宿舍的睡前交流时段交流了这事,我们这代多数人都是对邓的多数举动很认同的,都认为他虽然不是伟人但确实是很出色的领袖,我们这代像我爸一样坚决鄙视邓的人并不多见,当然像拥戴毛一样的狂热拥趸也不多。邓的追悼会规格相当高,虽然他去世的时候什么职务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层倾巢出动,几个大腕级领导亲自扶棺出殡,江三代声泪俱下滔滔不绝的讲述了邓的生平与功绩,期间几次因为哽咽泣不成声,不过我总觉得,江的悲痛背后似乎有一种掩盖不住的狂喜,从此他的背后再无元老的阴影,有点喜极而泣的味道在里面。这年年底的中共15大上,他的得意到达顶峰,不过他跟邓实在不是一个数量级,再有5年之后的中共16大,他就败给了邓的影子,邓仅凭他死后5年的余威,就让江彻底惨败。
邓最大的功劳,就是结束了毛一手打造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他把中国的中心重新转移到经济上面来而非意识形态,这样中国就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什么区别了,这也让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当然官方媒体是不能这么说的,他们说邓让中国革命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具体全新的什么程度,就不好多说了。因为没有了意识形态的羁绊,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国外的敌人大大减少,中国的崛起重新看到了希望,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个功劳的副产品,中国的思想开始多元化,领导体制开始制度化,皇权独裁慢慢消失,民主决策范围慢慢扩大,国家慢慢法制化。不过邓再怎么始终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不可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共产党利益,所以他的很多改革也有很多局限性,最明显的一次就是89年,在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面前犹豫了半天还是选择了后者。不管怎么说,他总算开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好头,没有这个好头,后人是无法继续发挥的,这点跟毛是一样的,毛重新建立了真正统一的中国,没有这点邓也无从下手。
另外说一点,邓的继承者比毛的继承者更加忠心,邓的继承者很明显是沿着邓的路子继续走,当然不这样走人民也不答应,而不像毛的继承者一样阳奉阴违,在其死后没几年就将他的想法彻底颠覆。在选择继承人这点上,邓显然是比毛有眼光的。有个小例子,邓和毛一样都是希望遗体火化的,结果邓的继承者尊重了他的遗言,将其骨灰抛入大海了无踪迹;而毛的继承者抛弃了毛的遗言,将其遗体做成标本展示,这个标本很显然将会成为日后反对者的活靶子,将来怎么处理它,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年的7月1日,中国人期盼以久的香港回归了。
实话实说,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最重要的依据还是1897年签订个那个无偿租借香港的《南京条约》,虽然是个屈辱的条约,但是那上面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租期 100年,就到1997年7月1日截至,有这么明白的证据,收回香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还得感谢当时的签订者,要是当年签的是个糊涂条约,真是吃了亏都没处说理去了。
而香港回归最重要的一个人,则是邓小平。正是他一手促成了跟英国的谈判,敲定了具体的交接事宜。他创造了“一国两制”的先例安抚焦虑的香港民众,这又是一个背叛社会主义但是又很现实的策略,所以说邓始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有很多毛支持者说,毛时代之所以不收回香港,是为了给中国建设留一个西方交流的后门。这话就有点问题了,难道为了利益可以不要主权?这跟毛时代宣称的主权高于一切似乎也不符呀。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找借口是不对的,台湾不也没回来么。其实收不回来的原因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过渡方法,一国两制这种策略,是理想主义的毛无法容忍的,至少也得社会主义改造香港么,那香港人可就惨了。
回归之前香港是有很多故事的,那时候我家能看香港台,上边很多电视剧都经常说有钱人快点跑吧,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香港人跑掉了。香港回归之前也有很多周折,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港督叫彭定康,似乎总是无穷无尽的给回归制造麻烦。有一个麻烦是他要推动香港民选,中国的回应就是,这么些年你早不搞晚不搞非要现在搞民选,不是摆明了给我们难看么!中国方面是觉得民选是万恶之源的,89年那事不就是因为太民主么。于是最后彭也没搞成,回归之后中国顺理成章的也就接着不搞,为什么不搞那理由是有现成一大堆的,结果到现在香港也没有民选,空留下民主派们抱怨,还不如晚几年回归,让彭搞完民选再走呢。
香港回归得到了文艺界的支持,他们很聪明,他们的市场就在华人,跑了可就什么都没了。众多华人明星的《东方之珠》是那时最流行的歌曲,日后证明,他们是对的,留在香港带了了事业上的大爆发。
那时候,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回归是很期待的,这不光是国家民族荣耀,更重要是以后去香港就容易了,好多人甚至认为回归之后,去香港就跟去北京上海一样容易了。之前去香港是很不容易的,那需要护照和签证,所以去很多人只能去深圳的香港边界中英街参观。不过香港回归之后,去香港还是不那么容易,还是要办一个类似护照的香港通行证才行。总体来说,回归之后,香港变化不大,内地变化也不大,这可能是平稳过渡的真正含义,两地真正的变化都跟回归无关,更多是得益中国的飞速发展。现在也没大有人提一国两制了,因为现在看来两边制度似乎也没什么不一样,都不是民选都是市场经济,所以现在说的更多的是“高度自治”。香港回归带来的实际利益,似乎比象征意义小的多。
香港回归的那天,所有中国人都是很高兴的很激动的,这不光是兄弟百年的回归,更是祖国的强大。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这次要像中国低头了。因为学校没电视,那天我准备回家看回归盛典,我家刚换的大25寸彩电,松下的。回家的路上,遍地都是卖小五星红旗和小紫荆花旗的,很多人满脸笑容的挥舞着手里的两个小旗,街边也到处飞扬着这两种旗,很多汽车上也插上了红旗,自从文革结束后,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出现了。在这样的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你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到家的时候,正好院里小伙伴波的妈妈让我辅导他写作文,兴致之下,我就写了一篇这样背景的记叙文,大体说得是一个小女孩跟妈妈一起焦急的到处找红旗买,买来好去参加回归庆典,结果一路上多个销售点都脱销,最后有个卖小旗的小贩,知道了缘由,把自己留的最后两面送给了她们。那个时候我高中刚毕业,写记叙文还是很在行的。
CCTV史无前例的24小时直播了整个香港回归过程,总体的基调是,这次国力强盛的是中国,灰头土脸归还香港的是英国,100年前的耻辱这次彻底洗刷。所以在转播中,这样的对比特别常见:大陆这边是整装待发的士气高涨解放军士兵,坦克轰鸣飞机鸣叫,只待一声令下就要跨过边界;香港那边是垂头丧气的英国士兵,垂头丧气的降下米字旗,护送同样落魄的香港末任总督彭定康在夕阳下坐船离开。整个转播的重头戏是交接仪式,24时之前的部分是有港英方面准备的,之后的部分则是中国方面准备的,当然大面上还是中英两国和为贵,但是具体的细节方面,中国却迟迟不肯透漏给英国,那时的中国还没现在这么自信和洒脱,100年的耻辱还是要在一些小事上报复一下英国的,更别说回归之前英国总是那么不配合。可能英国也预料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难堪,他们没有派国家元首女王来参加交接仪式,而是派了王储查尔斯来到香港。查尔斯的形象一向差强人意,又刚刚爆出离婚丑闻,倒是正好出席这种有损大英帝国形象的苦差事,也许英国方面就是这样想的。查尔斯一脸愁容的参加了交接仪式,发言的时候又结结巴巴,到还真是跟气宇轩昂的江三代形成鲜明对比。英国士兵降旗的时候,英国士兵虽然非常卖力,但是乐队有意放低了国歌的音量,再加上英国正步的滑稽姿势,让降旗过程看起来更加灰溜溜;到了升起中国国旗的时候,从三军仪仗队里挑选出的三名精英中的精英,嗓音比英国兵大一倍,个头比英国兵高半头,再加上音量突然放大的国歌声,让中英两国心境的对比更加明显。升旗还有一个小细节,因为交接仪式是在大厅里进行的,没有一丝风,为了展现国旗飘扬的场面,主办方专门改造了旗杆,在最上方钻了一些孔,用鼓风机往外吹风,这样国旗就能飘扬起来了。英国国旗在旗杆上的时候,鼓风机是不开的,半死不活的耷拉着;中国国旗升到顶端的时候,鼓风机一下打开了,吹的五星红旗烈烈做响。这样的对比太明显了,主办方确实是煞费苦心。
整个交接仪式我是在家看的,那天天气很热,我只穿着短裤看完整个仪式,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英两国的对比,确实太提气了。另外的遗憾就是,本来最重要的人物邓小平没有出现在仪式上,他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定要亲眼看到国旗在香港升起,一定要到香港看一看”,这让整个仪式增添了一些遗憾。仪式上的江三代意气风发,也给人印象颇深。很多人都说,别说江三代外形不怎样,但是运气实在是好,很多事情的促成者本来不是他,但是最露脸的反而是他。
香港回归后不久,就赶上了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乎一月之间,东南亚的繁华灰飞烟灭,由于当年的中国还不够开放,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并不大。当时的朱总理,声称人民币绝不贬值,给东南亚吃了一颗定心丸,好歹中国没有落井下石,国内媒体的话是“这庄严的承诺履行了中国的国际责任”。其实那主要还是中国受外界危机的影响有限,换做现在的总理,这个承诺是万万不敢做的,那得多少人民失业,国内压力就受不了。同时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香港获得了巨大的金融支持,在整个东南亚影响算是最小,这也是中国给回归后的香港带来的第一份厚礼。
这年的年底,中共15大召开,江三代更加志得意满。没有了元老的指手画脚,经历了香港回归的盛大场面,江的威望更加兴盛。这次大会上,江不但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而且还扩编了最高决策机构,他的亲信在最高决策小组中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份额,从此江一言九鼎的时代开始了。有传言说,这届大会本来是江三代和胡四代交接的大会,但是邓死的不早不晚,于是交接变成了江的连任,可见江的运气之好。不过这始终是传言,自邓之后,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一般都任两届也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了,江的连任并不意外。不过从江大肆安排亲信的举动看,从江三代时期胡四代很少有机会露脸看,从日后二人交接如此的不顺畅看,这种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共产党的大会,虽然看起来和和气气,其实确实是暗流涌动的。
这年的暑假,我还第一次打工赚钱。我给我们县城的一所计算机培训学校当辅导老师,报酬是每月400块钱,在这次经历中,认识了不少好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比如隔壁的培训班是厨师班,我知道了当厨师是很辛苦的,要每天用铁勺颠沙子,要每天切从市场买来的最便宜最小的土豆,最后做出来的饭菜,累得自己都没了胃口,只好端给我们计算机班的美女们吃,味道还不错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