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依旧是枯燥的高中生活,但是体育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我小时候身体一直不很好,总体来说就是比较瘦弱,所以体育成绩一直不好,学校的运动会我也从来只是观众。不喜欢体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个子矮,跟人家比赛没底气。初中考高中是要考体育的,当时我记得有两个项目我最头痛,一个是引体向上,另一个就是1500米跑,这也说明我力量和耐力都很差。最痛苦的就是 1500米,好几次跑完都恶心的呕吐,简直是痛不欲生。

不过到了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终于喜欢上了一项运动,那就是乒乓球。乒乓球在中国是很有传统的,也是中国最先称霸世界的项目,在中国一直很普及。据说这个项目最适合中国人,需要反应机敏,体力要求低,耐力要求也低,不是一个需要力量而需要更多灵巧的项目,所以在中国一直很普及。当时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体育迷,对体育了解的也更多,知道这是一个借口。虽然人种不同在体质上有些差异,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项目强弱的决定因素。体育跟所有事情一样,是需要投入的,投入的多自然收获也多,不投入那也休想有收获。发达国家可以随心所欲的投入,所以他们很多项目都很强,特别是那些收视率高商机大的项目,投入的最多,比如欧美的足球篮球网球田径,而不发达国家就只能有针对性的投入,选择那些投入小见效快的项目,中国就选择了乒乓球跳水这样的小众项目,不是乒乓球适合中国人,而是中国人在这上面投入的多。过去很多项目,中国女子明显比男子强,难道同是一个人种,中国女人的体质就明显好过欧美而男人就反过来?过去瑞典的乒乓丹麦的羽毛球都很强,现在几乎消失了,难道他们的人种退化了?现在中国也慢慢富裕了,很多过去不擅长的运动,现在也慢慢强大了,比如游泳体操,难道我们的体质改变了?这种借口在我的体育经历中也多次证明,我有很多年龄相仿的欧美朋友,很多身体还不如我,问题不在体质,而在锻炼与否。希望那些迷信人种体质论的朋友别再相信谣言,你要你经常运动,你的体质一样会超过欧美人。

乒乓球一直是中国的强项,中国也有非常多的人玩乒乓,但是我那个年代碰巧是中国的低谷,那个年代的霸主是瓦尔德内尔领衔的瑞典队,他们多次修理的中国毫无脾气。我喜欢乒乓球的时候,也受了瑞典队的影响,开始是横拍的,这也是那个年代的流行,当时我的球友主要是我妈单位的小伙伴,大家基本都是横拍,我们埋头苦练的动力也不为别的,就是在小伙伴里战无不胜。不过后来,有个前辈指点了我几下直拍,我发现效果非常明显,于是一个周末,我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突然改换直拍打法,杀的小伙伴们措手不及,从此我彻底转为直拍。当时我们是很痴迷乒乓的,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中学的水泥台子上打一下午,要是碰见有正规的乒乓球台,打一天才过瘾,这样球技也提升的很快。

95年,世乒赛在中国天津召开,中国男队多年被瑞典压的惨不忍睹,这次准备找机会一血前耻。借助东道主的优势,中国的报名名额比上限多了一倍,足有10多个人参加男子单打,摆明了即使打不过瑞典人,也要拖死瑞典人的架势。其实当时中国真正有把握的男子项目,一个也没有;最有希望的则是王涛马林的双打,注意是那个专攻双打的老马林,可不是现在这个胖马琳;男子团体说实话有希望没把握,因为老瓦太厉害了,我们是铁定要先丢两分的;至于男子单打,碰运气吧,高手实在太多了。女子项目,随便打都是冠军,也就没人关注了。

首先的团体比赛上,我们知道了秘密武器丁松。其实中国那时的一二单打没什么变化,铁定就是马文革和王涛,虽然那时候刘国梁曾经战胜过老瓦,但是让这么个毛头小子出场两次,那时还年轻的蔡振华是不敢的,唯一的变化只在第三单打,到底是刘国梁还是孔令辉。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出现在决赛场上的竟然是削球的丁松,要知道那时候削球已经消失在世界赛场上很多年了,因为太落后太保守了,那时候是正反手两面弧圈进攻的年代。但是出其不意就是这么个意思,丁松的削球把瑞典的第三单打卡尔松打的找不到北,也许他只是在前辈的传说中听说过这种打法,看到丁松一次一次的从桌子地下把球削回桌子上,他基本上是傻了,比赛刚开始胜负就定了。老瓦不出所料独得两分,但是佩尔松却丢了两分,他是败给了震耳欲聋的观众,本来他跟马文革和王涛是差不多水平的。于是中国在8年之后,重新获得了男团冠军,这个冠军来得很意外很神奇,尤其是丁松。当时的媒体把丁松捧上了天,说丁松创造了新的削球打法,削中带攻开创先河。其实他就是胜在出其不意上,削球是一种落后的打法这个事实,并没有改变,丁松以后成绩非常差就能说明这点。丁松注定只能当一个秘密武器。

因为男子团体的成功,国人的胃口一下子大起来。双打王涛马林对阵老瓦老佩,佩尔森还是没能从团体失利中恢复过来,几乎所有的丢分都是因为他,只留下旁边的老瓦无可奈何。那场双打比赛我们是晚自习听现场广播的,几乎每得一分,我们都要欢呼,最后获胜,整个学校成了欢呼得海洋,放学后,每个学生讨论得都是老瓦好可怜我们真厉害。再之后,女子的各个冠军毫无悬念被中国获得,如果中国再拿到男单冠军,就又一次得到全部七个冠军,这是奇迹。

受一连串胜利的刺激,我们对男单这个希望不大的项目也关注起来,非常多的人希望丁松获得冠军,因为他是那届比赛的传奇。丁松也不负众望,第一轮就淘汰了当时排名第一的号称不讲理打法塞弗,其实不讲理打法就是博杀打法,通常是弱者对付强者的,也可见这个世界第一是很水的。跟丁松一样神奇的还有刘国梁和孔令辉,他们淘汰了很多名将包括几乎不可逾越的老瓦。不过最神奇的还是老将王涛,本来他已经被韩国金泽注淘汰,这人也是92年奥运冠军,但是金泽注竟然因为球拍胶水违规被取消资格,保送王涛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就成为中国的内战,让很多人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最后的冠军是最不出名最没特点的孔令辉。这个帅小伙一鸣惊人,成为中国乒球的霸主。

再次囊括7块金牌,是一次奇迹,尤其是对刚刚重新崛起的男队。那段时间,乒乓球的新闻几乎占据了中国体育新闻的大多数版面,很多已经不再打乒乓的老人重新玩起乒乓,很多对乒乓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玩乒乓,中国乒乓球进入了黄金时代。不过现在看,这个黄金时代有点长了,因为现在拿冠军太轻松,现在人们对于乒乓冠军已经没有95年的狂热,反而是有点厌恶了,体育,还是有点悬念的好。

这年另一个很火的比赛是甲A联赛,也就是第二届甲A联赛。经过了第一年的酝酿,第二年的甲A联赛一下子火起来了。我们最喜欢的是宿茂臻的泰山队,泰山队是一个打法很简单的球队,类似于英格兰的长传冲吊,主要是打反击的,多数反击就是传给前边的宿茂臻,然后老茂一头定音,是很传统的山东打法。这种打法是如此的简单,但是又如此的有效,所以山东队虽然无缘冠军却一直成绩不错。南方球队尤其害怕这种打法,所以南方球迷喜欢说山东队是一群“糙哥”。这种打法是没法获得联赛冠军的,但是在一场定输赢的足协杯上却有些机会,山东的第一个冠军就是从上海申花手里抢来的。那场比赛我看了,申花全场控球却无可奈何,最后山东队两次反击,冠军到手了。那时的甲A也没现在的中超这么功利,不管是哪个球队,什么样的成绩,总会有那么多观众那么多球迷,不像现在球队输了球迷就骂娘赢了就欢呼,那时候周末的足球场永远都是一个城市欢乐的中心。

因为甲A联赛这么火,那个年头踢足球的孩子就很多,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身体比较差,开始我是当守门员的,不过后来大家发现我开球的力气比较大,我就开始当后卫,再后来发现我还挺能跑,就开始当前卫,就是一直没当过前锋。那时候我们踢的也没有章法,基本就是球在哪一堆人就围在哪,不过踢球的效果很明显,1500米跑步我越来越轻松,到后来1500跑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95年还是中国篮球联赛CBA元年,这年之前,我对篮球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我有很多好友,都是篮球高手,他们没事就开始讨论CBA。他们说,虽然跟 NBA还是没的比,但是偶尔还能有个扣篮,CBA也算很不错了。那时候的CBA,一半的队伍都是部队球队,而且强弱分明,最强的八一队,是全胜战绩夺冠,而且每场都胜20分以上,而第二名除了八一其他都是全胜,最后一名前卫则是一场未赢。

那时候,我妈单位也修了一个半场篮球场,因为新来的经理很喜欢篮球。我们那群小孩子,包括个子最小的波,都喜欢打篮球,每天放学,我都要玩一会篮球再回家,于是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我篮球打的越来越好了。篮球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个人也可以玩,可以练习投篮。因为我在那群孩子里个子最高,因此我擅长中锋打法。

就这样体育慢慢进入了我的生活,回首一下,体育进入我的生活,似乎总是跟中国体育一个巨大的胜利有关。95年世乒塞激发了我乒乓的兴趣,然后是甲A联赛带来了足球,CBA带来了篮球。再后来2004年奥运会,中国的女子金花让我喜欢上了网球,还是那年的汤姆斯杯,林丹们让我迷上了羽毛球,08年的奥运会让我开始了马拉松。这就是体育真正的魅力,因为欣赏转而参与。现在的体育,我对参与的兴趣远远大于观看,对过程的重视远远大于胜负,对快乐的迷恋远远大于荣誉,这也体现了中国人体育观的改变吧。也许现在唯一能吸引我观看的,也只有费得勒的网球了,是那么的优雅,虽然他已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