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的中国事 -- 1994:我的平淡生活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星心亞AzureSianlight

我一直说我的高中三年平淡的像白水,因为我实在记不起这年发生过什么,似乎生活的全部就是上课考试,所以,我只能尽量回忆一点这年发生的平淡事。

每天不到6点,通常是5点40,我得抓紧起床,洗脸刷牙,5点45必须出发,骑车去学校上早自习。正常情况下,我走到一半的时候,悠扬的大钟响起,这是早自习的预备铃,意味着我还有10分钟的时间赶路,再一次钟声响起的时候,我必须坐在教室里。这么早起是很痛苦的,哪怕多睡5分钟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于是我合理的压缩了时间,晚上我会把衣服都在床边准备好,这样我可以5点48起床,洗脸刷牙暂时省略,听起来有点恶心,但是为了多睡会也没办法了。第一声钟声响起的时候我正好出门,从新城的我家到老城最西边的学校,对于我们的小县城来说,这是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得有两公里,但是对我纯熟的自行车技术来说,赶在第二声钟声之前到学校没问题。如果碰上意外,比如车链条掉了,车胎没气了,或者下雨下雪什么的,我就没办法了。

早自习大约1个小时,多数情况下多数同学都是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渡过的,为了有点精神头,早自习通常是朗读,因为也只安排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早自习结束后,我们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必须赶回家,洗脸刷牙大便,然后吃饭,吃饭的时间只有15分钟,然后再跨上自行车去学校。

上午第一节课8点,每天上午四节课,然后回家吃午饭。下午第一节课是下午1点半,相比早饭,午饭要从容很多。然后是下午四节课,5点半回家吃晚饭。晚饭只有一个小时,然后6点半开始晚自习,8点半放学,一天的功课结束。如果是夏天,中午还会再增加一个小时的午睡时间,之后所有时间后推1个小时,也就是9点半放学回家。到了高三,为了应对高考,又增加了一节晚自习,那么夏天放学就已经10点半了,这个时候放学,在我们那没有夜生活的小城,已经人丁稀落了。回家稍微洗刷一下,已经到了晚上11点,要抓紧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不到6点早起。

这就是我们高中的一天,确实,你也只能平淡似水了,因为你根本没什么业余时间起波澜。就这么紧张的时间安排,仍然有很多住校的农村学习机器在晚自习之后,还要点蜡烛再学一个小时,最疯狂的机器甚至睡在教室。不过这样的机器是注定要短命的,这样的同学到最后没有一个成绩好的,因为人是要休息的,疲劳战的后果只能是白天打瞌睡。

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要求你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你只有最多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你有点失眠什么的,那你白天注定哈欠连天了。很多睡眠不好的学习机器,就是这样慢慢掉队的。还好我的睡眠一向很好,所以我的成绩还可以。

住校的同学,时间稍微充裕一点,因为不用来回奔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娱乐生活极端匮乏,消息极端闭塞。当时我每周一中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把上周的我妈单位看完的旧报纸带到学校去,给我的农村同学看。他们通常都看的如痴如醉恨不能把报纸吃了,从上面,他们也能知道,甲A联赛开锣了,上课周末宿茂臻的泰山队成绩如何。

至于买报纸看,他们是舍不得的。从农村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刻苦,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节俭,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贫穷。

那时候,我们学校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住校,因为他们家都在各个乡镇,没法每天回家。学校的宿舍,基本属于大通铺,一个房间放6张双层床住12个学生,整个房间除了六个床就只能再摆一张桌子。因为见过了这种宿舍,当我上大学住8人一间的宿舍时,好多同学抱怨条件差,我却觉得还可以。这样的宿舍每年的租金是 100元,去除寒暑假等于是每个月10块钱,这样的租金,每年交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赊欠,一直到快年底才能补全。这么多人住一间房,很多学生就休息不好,学校外边的村庄,有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民房出租,一个床位合20块钱,不过很少有学生出去住,出去住的都算是住校生里面的小富翁。他们的房子有个小电视,他们回到学校还会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那个村庄里怎么给生猪注水,注满水的猪就跟皮球一样,站都站不起来,嘴里边哼哼边流着护城河里的脏水。

多数的学生,只有中午才吃学校食堂的炒菜,早晨或者晚上只吃馒头稀饭和咸菜。他们并不觉得艰苦,因为在家基本也是这样吃。不过他们觉得稀饭和咸菜还是有点贵,稀饭是一个月3块钱,咸菜是一份1毛钱。每当开饭的时候,每个宿舍会拿一个水桶去打稀饭,大师傅会根据你们宿舍交钱的情况给合适的数量,有些同学不愿交这份钱,吃饭的时候就拿着饭盆去各个宿舍化缘,自称丐帮,这样的学生基本都很调皮,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下大雨的早晨,我没法回家,他们也领着我去化了一次缘,很有趣。稀饭是可以化缘的,但是咸菜不能,很多同学抱怨学校的咸菜太贵,那么一点就1毛钱一顿饭都不够吃。因此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每过几周帮同学去我家门口的副食品公司买点咸菜,那里的咸菜是论斤的,2毛钱能买一个咸菜疙瘩,然后拿回家让我妈切成片或者丝,带给他们吃,他们都夸这咸菜味道好价格公道,我妈的刀功也比大师傅细。有时候,我还会请最好的几个朋友去我家解馋,即使是我最不喜欢的肥肉片,他们吃起来也风卷残云。学校食堂的菜好像是 1块钱1份,里边有几片肉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抱怨贵。有一伙同学,他们来自我们县城偏远的一个兵工厂,这个兵工厂本来是准备跟苏联开战生产武器的,但是我们跟苏联一直没开战,兵工厂也一直没投产,为了养活那里的几千口职工,兵工厂改生产了啤酒,后来还生产味精,到现在已经彻底倒闭,改为开发房地产,我们县多数企业都是走的这个路子,各种企业最后都走到了卖地为生的结局,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泡沫始终要崩破,但是又无路可走,只好祈求崩破的晚一点。他们的孩子初中就在厂里上,据说他们食堂饭菜便宜的很,肉片也比一中的多几倍。他们每到周末是有班车接送,那是一辆很破的中巴,显示出跟一般的农村孩子很不同。受了一中菜价的影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那里的饭菜简直是天价,整整一个星期,我都不知道吃什么好。

这一年,我们开始文理分科,所有学生根据文理重新分班。我文理比较均衡,但是也很不喜欢老是背大段的政治历史,另外听说理科考大学也容易点,我就选择了理科班。文理分科是那时所有学校都要做的,不过我们学校又增加了一点创新,顺路还分了快慢班。快慢班分的很简单,按照最近一次的文理科总成绩,头一半的就是快班,后一半的就是慢班,当时学校还有一个承诺,每学期根据期末成绩调整快慢班,快班最差的要去慢班,慢班最好的调来快班,作为一种竞争机制。但是实际上,这种机制从未启用,只是当初平息学生对快慢班制度不满的白条而已,这种政策白条,当时社会上遍地是,学校里借鉴一下再正常不过。比如公务员涨工资,我们县从来都是虚涨,涨的只是工资条,拿到手的钱很少涨,因为财政没钱,当时好多说法,说多数政策都出不了北京,现在则更加严重,很多政策连国务院都出不来,这也是中国现实之一。分快慢班的结果,就是慢班学生的前途彻底葬送,高考结束后,四个慢班只有一个本科生,还是个体育生,分数线要低100多分的。

另外一个感觉也越来越明显。我们换了新校长,新校长新官上任,把学校的注意力从修建教学宿舍转移到教学质量上来,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力促教委下达了截留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全县中考的前200名必须到一中来,我说过这个制度怨言四起,但是却保证了招生质量。这一级的学生因此就被全县给予厚望,最好的老师都调配的这级,最好的激励制度比如奖学金制度都在这级上进行试验,这级后来也果真不负众望让我们县完成了高考大翻身。不过这样厚待他们,也就难免冷落了我们,我们大都是很不满的,从这级一入学,我们就感觉我们是被遗忘的学生,这也是我觉得高中生活不值得回忆的原因之一。

我在快班成绩还不错,刚去我是第四名。刚开始我是以梦里能背公式的国同学为榜样的,他怎样学我就怎样学,成绩更好的霞同学因为是我小时好友,又是女生,学她我觉得有点掉价。国同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背诵声音特别大,为此他调了座位,坐在第一排的前面,不影响别人。我没法这样做,因为我个子太高,那时候已经1米 75,所以我只能坐最后一排,我声音太大,那些大个子会扁我的,当然不是真扁,因为他们大都是我的好朋友。到了快班,第一次考试我就超越了国同学,甚至只差霞同学没有超越排在全级第二,我非常意外,原来奇迹也是可以超越的,从此我的成绩始终在全级前五,有几次还是第一。

不过这年,我家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我妈单位要修新的宿舍,我们将会获得更大的楼房。不过新楼房就在我们家现在的位置上盖,因此,我们只能暂时搬到办公楼上去一年,大约有10来户都搬到了办公楼上,我们又度过了集体大院生活的一年。

另外一个是个很不好的消息,我爸下岗了。下岗是中国某个时代的特殊名词,其实就是国有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之所以不叫失业是因为,失业是过去我们多年来攻击西方制度腐朽的主要一个火力点,欧美有失业而我们没有,因此我们先进。现在如果我们也承认有了失业,那不是自己抽耳光么。那个时候,中国也没有完备的失业救助制度,下岗之后怎么办,政府是不管的,全看自己本事了。像我爸厂,有点本事的就都自己开小作坊去了,设备那就直接拿厂里的,反正已经一片混乱,不拿白不拿,这种小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当时是遍地都是的,也是老百姓最有意见的。到后来有些小作坊变成了小企业,有些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而像我爸这样的政工干部,干手艺又不会,干别的又拉不下脸,只好真的失业下去。

当时下岗是一个全国流行的词汇,因为全国各地破产的企业太多了。我们县城几乎所有的国企都破产,省城这样的企业也很多,听说东北更夸张,一个城市几十万人,十多万都下岗去街上开电动摩托当出租,自然买卖惨淡。破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管理机制落后,退休职工负担太重,具体到我爸的厂,就是产品落后,当时已经流行铝合金门窗,他们厂还在生产老式钢窗。期间他们也曾经做过一些升级换代的努力,但是没有危机感导致这些努力失败。产品升级了好几次,出国考察了不老少,钱也花了无数,最终升级失败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唯一的成绩就是厂长长了见识多了很多出国的纪念品。国有企业破产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改革。整个经济制度大变,自然有很多企业成为牺牲者,这也无可避免,就好比严冬突然到来,总有很多老人凄然死去一个道理。但是政府真正做的非常差的,是对下岗职工的不管不问,毕竟改革不是他们的主意他们是无辜的,政府不该这样对他们。

我爸下岗后,钓鱼成了他的主要乐趣,所以我家总有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鲜鱼吃,我爸常戏言,儿子成绩这么好,全靠他的鲜鱼,介以聊慰。当时为了给我爸再找点活干,很多亲戚是花了大功夫的,可惜我爸的身份是工人而不是干部,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学历,所以他没法像他们厂长一样,破产之后调到县委机关工作。后来我爸还曾经有非常短暂的一份工作,亲戚介绍他去了当时还未破产的另一个国企,县化肥厂,这个厂我爸去了之后借爆炒化肥的机遇还红火了两年,不过最终的结局仍旧是破产。而且破产之后的局面更加混乱,所有的债主都来到厂里抢设备,哪怕是抢回去卖废铁,因为据说县里决定所有固定资产都首先用来偿还银行和电力公司的债务。企业职工也加入了哄抢的队伍,只要是能搬走的,大到家具沙发,小到纸张文具,甚至门窗,都有人搬到自己家里去,大有一副抢多少算多少的架势。什么都没抢到的就占房子,很多人都把家安在哄抢一空的办公室,占住房子至少孩子结婚能有地方住。等到警察来维持秩序,整个工厂已经一片狼藉。我爸当时也接到同事的通知去哄抢,但是去的晚了,带回家的只有几袋茶叶。这个场景,在若干年后,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后的巴格达再次重现,老百姓都去政府抢一切能搬走的物品。

这年我能接触到的外界消息,只能通过报纸,电视是没时间看的。从报纸上看来,媒体关注的净是一些娱乐绯闻各地奇事之类的花边消息,真正关于时政方面的新闻少之又少,仿佛中国所有的媒体都变成了八卦媒体。现在想这是因为当时严格的舆论管制,报纸什么都不敢说,干脆彻底八卦下去。

这年媒体上比较多的消息还有三峡开工,我们的时政考试这是重点。三峡的美好前景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似乎这是一个事关中国百年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当时媒体说,从此长江再无水患,所发电力惠及半个中国,很多人兴奋不已。但是实际上,这些后来都被事实证明为谎言,这只是一个投资巨大的水电站而已。以后若干年,关于三峡的网络争论从未平息,反对派逐渐占了上风,因为这个电站优点不多而弊端太多,更何况2008年的奥运之年三峡附近还发生了十数万人死亡的汶川大地震,天知道跟三峡有没有关系。民间舆论越来越倾向这只是当时总理的一个敛财途径而已,因为他的儿子就是三峡总公司的负责人。
在事實裡
利用平白直述的文句
客觀呈現
過往的歲月
那裡有太多的故事
沒有寫出來的
隱約
從些微空隙裡
飄出一點氣味
留給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問好
跳舞鯨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