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的中国,一直有一个很火的称呼叫“80后”,指的是80年后90年前出生的这代年轻人。这带年轻人几乎就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几乎就有新一代所有的特点,也几乎经历了这30年所有的痛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虽然也算改革30年的同龄人,但是不幸早出生了两年,因此就算不得80后了,勉强算个70后。86年这年,我第一次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了第一个80后,我的弟弟,我五姑的独生子。
小学头几年,我主要是住在奶奶家的,一方面奶奶家离小学很近,也就步行10分钟的样子,另一方面,我家的住房条件实在是不怎样,老在家住有点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弟弟家,他家的住房也很紧张,姑姑两人工作又忙,所以他也托管到了奶奶家。于是80后跟70后就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前面说过,我家是个大家庭,所以就有很多大家庭的故事。我奶奶和爷爷穷了一辈子,是很有忧患意识的,对于持家有很系统的一套规矩,诸如每年准备多少粮食多少煤多少白菜都是预先有规划的。这套规矩对于小孩子,也有很多限制,比如每天可以分得多少零食多少水果,每天可以看多久的电视,每顿饭可以吃多少的香肠之类的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如果你想获得定额之外的奖励,那就必须表现好一点,让大人夸奖你之余开心的额外赏赐一点。为了防止我们私自偷拿奖励,奶奶总是把好吃的放在房梁下挂的一个篮子里,或者是高高的柜子顶上,总之我们绝对够不到的地方。
不过80后弟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给70后的我带来不小的冲击。
弟弟是不屑于在大人面前讨巧的,他跟我和哥哥不一样,不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打心眼里不认可这套规矩。如果分给他的点心水果满意还好,不满意的话他会直接抗议,并且用自己的手段达到目的。于是,爬上柜子偷拿零食就成了他的拿手好戏,这让我很愤愤。有一次,晚上放学回家,全家竟然难得的吃炒鸡蛋,而且还是鸡蛋特别多菜特别少的那种,我奶奶生气的说,是弟弟偷拿柜子顶上的香蕉,把鸡蛋篮子打翻了,所以只好都炒了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没想到弟弟竟然说,多亏了我吧,否则哪能全家吃炒鸡蛋?这就是80后的新风格。
总体来说,我跟我的哥哥都是70后,我们习惯的是在规则之内做事,至多是钻钻规则的漏洞,而80后的弟弟的观念则是,规则OK我就遵守,规则不好就直接踩过。70后和80后,在我们都在奶奶家生活的那几年里不断的交锋,诞生了我们这个家族许多新一代的经典笑话。
比较常见的交锋是吃饭的时候,那个时候生活已经算不上困难,吃饭的时候,除了爷爷,其他人也能吃一些希罕玩意,比如香肠火腿之类的美味。这种美味对我和弟弟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为了防止场面失控,爷爷定下的规矩是,只能吃完一片再抄下一片,不能都抄到自己碗里屯着。我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利用我年纪大吃东西快的特点,一片接一片的吃,然后一片接一片的抄,这下弟弟可急眼了,他的小嘴可跟不上我的速度,于是他使出了80后的杀手锏,啪的一下用小手摁住了所有的剩下的火腿,然后大声说,哥哥吃太快了,赖皮,我当然分辨我并没有破坏规矩,没有赖皮,最后只好奶奶出来打圆场,说哥哥已经吃了不少了,要让着弟弟,剩下的都给他吃吧,结局是我很愤愤弟弟很得意。
类似的交锋还有好些次,结果总是弟弟占更多便宜。一次比较常见的交锋是吃香肠的时候,通常爷爷都会给我们一样长的一段香肠,自己吃自己的。我跟哥哥吃饭的时候,比较常见的竞争方式是,看谁最后吃完,那就可以用自己剩下的一点馋对方。惯常使用的方法是,假装大口吃实际上小口慢慢咬,还有就是把香肠埋在米饭里,假装自己吃完了,等对方信以为真把自己的那份吃完后,再把自己的挖出来馋的对方直流口水,通常我跟哥哥各有胜负,这也是我们吃饭最主要的乐趣。不过弟弟来了之后,竞争走样了。弟弟是没有耐心等我先吃完再馋我的,他的策略是吃完了之后,如果我还没吃完并且馋他,他就开始哼唧,意思是说,我都吃完了哥哥还没吃完,我的比他的小。哼唧到最后,奶奶就会额外再给弟弟一点。这就完全破坏了规矩,我再慢慢的吃就变得很没有意义,于是我只好跟弟弟一样狼吞虎咽完毕,结果还是他很得意我很不平。
还有一个故事是我们对待春节鞭炮烟花的态度,那个时候烟花的花样已经很多,但是价格也不便宜,因此每个孩子过年分得的烟花和鞭炮是有数的。我通常是春节前经常爱不释手的把玩但是一定要克制到大年夜才会燃放,好多烟花因为把玩的太多导致成了哑炮,而弟弟则没有耐心等到年夜,每晚都会憋不住放一两个,到了年夜就没几个了,然后看我燃放还扬扬自得,说其实你放我看也很不错。这也体现了70后和80后观念的不同,70后从小教育克制是一种美德,80后则更多的认为克制会吃亏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
有时候我还会凭借自己的年龄优势戏耍一下弟弟,但是通常结局我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因为他也会凭借他的年龄优势从奶奶那里找回平衡。有一次来了客人,带来一些点心,有点类似现在的卡夫巧克力之类的,但是没有巧克力,我记得那时候叫华夫饼干,我跟弟弟每人分得一包,坐在门口春日暖阳下吃。我跟弟弟说,我会变魔术,你想不想看?弟弟说想看想看!我说你看我手里没有华夫吧,我能变出一个来吃,所以我总也吃不完,他说不信不信!于是我就装模作样的念念咒语,然后突然指着天上说,哇,好大一片云彩!弟弟举头望时,我趁机从他的华夫里抽出一块,然后说,变出来了。弟弟眼里写满了不信,但是又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我说再变一个吧,变出来分你一半,他说好呀好呀!我再装模作样一番,突然指着地上说,吆,小蚂蚁都出来了,春天真是来了!弟弟低下头找蚂蚁的时候,他手里的华夫又有一块到了我的手里。我遵守诺言掰成两块分享,他眼里则充满了好奇。他虽然还不识数,但是对于多少还是有概念的,最后他就问我,怎么我的少得这么快?我说,你吃太快了呗,他只好将信将疑。不过这种把戏变到最后就失灵了,因为我兴致一高,就把他的最后一块也变没了,弟弟的数字概念还没有,但是有无概念还是很鲜明的。最后一块都消失了,他就认定是我搞鬼了,于是就去找奶奶告状了,奶奶不耐烦了,就又给了他一袋,这回轮到他馋我了,费这么大劲的小智慧还不如他一个告状,心有不甘呀。
虽然经常交锋我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跟弟弟玩的,因为那个时候,能经常听我话的小跟班还是不多见的,虽然时不时的要抗议一下。那个时候的弟弟,还有很多的笑话,小时候他很馋的,住在他姑姑家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红烧猪蹄,于是有一次偷偷跑出家门,跟卖猪蹄的说,你给我一个吃吧,我姑姑住在那边,他姑姑下了班,发现孩子没了,吓坏了,后来一找,跟在卖猪蹄的后边呢。这点也和我跟哥哥不太一样,我俩虽然也馋,小时候也有去邻居家要排骨的故事,但是绝没有弟弟要的这么直接了当。还有一个笑话是大家在爷爷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姑姑下班晚了一些,我们就先吃饭了,结果他不干了,大哭说,你们都不给我妈留着,你看把我妈妈饿得这么瘦了,于是一家人笑喷了。这也体现了我们的不同,我接受的是更多的大家庭观念,而他小家庭的观念更重一些,我的集体观念更重一些,他的个人观念更加鲜明。
因为小时候我老是骗弟弟,他对我的态度始终是半信半疑的,这也增加了我们在一起的乐趣,跟弟弟一起玩,也是我小时候的一大乐事。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弟弟这个小80后,那时根本就没想到,我的未来一生也许都要面对80后的强烈挑战。
小学头几年,我主要是住在奶奶家的,一方面奶奶家离小学很近,也就步行10分钟的样子,另一方面,我家的住房条件实在是不怎样,老在家住有点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弟弟家,他家的住房也很紧张,姑姑两人工作又忙,所以他也托管到了奶奶家。于是80后跟70后就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前面说过,我家是个大家庭,所以就有很多大家庭的故事。我奶奶和爷爷穷了一辈子,是很有忧患意识的,对于持家有很系统的一套规矩,诸如每年准备多少粮食多少煤多少白菜都是预先有规划的。这套规矩对于小孩子,也有很多限制,比如每天可以分得多少零食多少水果,每天可以看多久的电视,每顿饭可以吃多少的香肠之类的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如果你想获得定额之外的奖励,那就必须表现好一点,让大人夸奖你之余开心的额外赏赐一点。为了防止我们私自偷拿奖励,奶奶总是把好吃的放在房梁下挂的一个篮子里,或者是高高的柜子顶上,总之我们绝对够不到的地方。
不过80后弟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给70后的我带来不小的冲击。
弟弟是不屑于在大人面前讨巧的,他跟我和哥哥不一样,不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打心眼里不认可这套规矩。如果分给他的点心水果满意还好,不满意的话他会直接抗议,并且用自己的手段达到目的。于是,爬上柜子偷拿零食就成了他的拿手好戏,这让我很愤愤。有一次,晚上放学回家,全家竟然难得的吃炒鸡蛋,而且还是鸡蛋特别多菜特别少的那种,我奶奶生气的说,是弟弟偷拿柜子顶上的香蕉,把鸡蛋篮子打翻了,所以只好都炒了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没想到弟弟竟然说,多亏了我吧,否则哪能全家吃炒鸡蛋?这就是80后的新风格。
总体来说,我跟我的哥哥都是70后,我们习惯的是在规则之内做事,至多是钻钻规则的漏洞,而80后的弟弟的观念则是,规则OK我就遵守,规则不好就直接踩过。70后和80后,在我们都在奶奶家生活的那几年里不断的交锋,诞生了我们这个家族许多新一代的经典笑话。
比较常见的交锋是吃饭的时候,那个时候生活已经算不上困难,吃饭的时候,除了爷爷,其他人也能吃一些希罕玩意,比如香肠火腿之类的美味。这种美味对我和弟弟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为了防止场面失控,爷爷定下的规矩是,只能吃完一片再抄下一片,不能都抄到自己碗里屯着。我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利用我年纪大吃东西快的特点,一片接一片的吃,然后一片接一片的抄,这下弟弟可急眼了,他的小嘴可跟不上我的速度,于是他使出了80后的杀手锏,啪的一下用小手摁住了所有的剩下的火腿,然后大声说,哥哥吃太快了,赖皮,我当然分辨我并没有破坏规矩,没有赖皮,最后只好奶奶出来打圆场,说哥哥已经吃了不少了,要让着弟弟,剩下的都给他吃吧,结局是我很愤愤弟弟很得意。
类似的交锋还有好些次,结果总是弟弟占更多便宜。一次比较常见的交锋是吃香肠的时候,通常爷爷都会给我们一样长的一段香肠,自己吃自己的。我跟哥哥吃饭的时候,比较常见的竞争方式是,看谁最后吃完,那就可以用自己剩下的一点馋对方。惯常使用的方法是,假装大口吃实际上小口慢慢咬,还有就是把香肠埋在米饭里,假装自己吃完了,等对方信以为真把自己的那份吃完后,再把自己的挖出来馋的对方直流口水,通常我跟哥哥各有胜负,这也是我们吃饭最主要的乐趣。不过弟弟来了之后,竞争走样了。弟弟是没有耐心等我先吃完再馋我的,他的策略是吃完了之后,如果我还没吃完并且馋他,他就开始哼唧,意思是说,我都吃完了哥哥还没吃完,我的比他的小。哼唧到最后,奶奶就会额外再给弟弟一点。这就完全破坏了规矩,我再慢慢的吃就变得很没有意义,于是我只好跟弟弟一样狼吞虎咽完毕,结果还是他很得意我很不平。
还有一个故事是我们对待春节鞭炮烟花的态度,那个时候烟花的花样已经很多,但是价格也不便宜,因此每个孩子过年分得的烟花和鞭炮是有数的。我通常是春节前经常爱不释手的把玩但是一定要克制到大年夜才会燃放,好多烟花因为把玩的太多导致成了哑炮,而弟弟则没有耐心等到年夜,每晚都会憋不住放一两个,到了年夜就没几个了,然后看我燃放还扬扬自得,说其实你放我看也很不错。这也体现了70后和80后观念的不同,70后从小教育克制是一种美德,80后则更多的认为克制会吃亏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
有时候我还会凭借自己的年龄优势戏耍一下弟弟,但是通常结局我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因为他也会凭借他的年龄优势从奶奶那里找回平衡。有一次来了客人,带来一些点心,有点类似现在的卡夫巧克力之类的,但是没有巧克力,我记得那时候叫华夫饼干,我跟弟弟每人分得一包,坐在门口春日暖阳下吃。我跟弟弟说,我会变魔术,你想不想看?弟弟说想看想看!我说你看我手里没有华夫吧,我能变出一个来吃,所以我总也吃不完,他说不信不信!于是我就装模作样的念念咒语,然后突然指着天上说,哇,好大一片云彩!弟弟举头望时,我趁机从他的华夫里抽出一块,然后说,变出来了。弟弟眼里写满了不信,但是又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我说再变一个吧,变出来分你一半,他说好呀好呀!我再装模作样一番,突然指着地上说,吆,小蚂蚁都出来了,春天真是来了!弟弟低下头找蚂蚁的时候,他手里的华夫又有一块到了我的手里。我遵守诺言掰成两块分享,他眼里则充满了好奇。他虽然还不识数,但是对于多少还是有概念的,最后他就问我,怎么我的少得这么快?我说,你吃太快了呗,他只好将信将疑。不过这种把戏变到最后就失灵了,因为我兴致一高,就把他的最后一块也变没了,弟弟的数字概念还没有,但是有无概念还是很鲜明的。最后一块都消失了,他就认定是我搞鬼了,于是就去找奶奶告状了,奶奶不耐烦了,就又给了他一袋,这回轮到他馋我了,费这么大劲的小智慧还不如他一个告状,心有不甘呀。
虽然经常交锋我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跟弟弟玩的,因为那个时候,能经常听我话的小跟班还是不多见的,虽然时不时的要抗议一下。那个时候的弟弟,还有很多的笑话,小时候他很馋的,住在他姑姑家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红烧猪蹄,于是有一次偷偷跑出家门,跟卖猪蹄的说,你给我一个吃吧,我姑姑住在那边,他姑姑下了班,发现孩子没了,吓坏了,后来一找,跟在卖猪蹄的后边呢。这点也和我跟哥哥不太一样,我俩虽然也馋,小时候也有去邻居家要排骨的故事,但是绝没有弟弟要的这么直接了当。还有一个笑话是大家在爷爷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姑姑下班晚了一些,我们就先吃饭了,结果他不干了,大哭说,你们都不给我妈留着,你看把我妈妈饿得这么瘦了,于是一家人笑喷了。这也体现了我们的不同,我接受的是更多的大家庭观念,而他小家庭的观念更重一些,我的集体观念更重一些,他的个人观念更加鲜明。
因为小时候我老是骗弟弟,他对我的态度始终是半信半疑的,这也增加了我们在一起的乐趣,跟弟弟一起玩,也是我小时候的一大乐事。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弟弟这个小80后,那时根本就没想到,我的未来一生也许都要面对80后的强烈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