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的中国事(长篇)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Sianlight星心亞Azure

三十而立,是说人到三十,不想立也得立了。三十年对一个人来说,已经不算短,故事很不少了,对国对家也是如此。
  
三十年前,我是一个出生在山东某个小县城的小婴儿;三十年后,我是一个打拼在北京的准爸爸。三十年前,中国再一次把自己推向了世界,三十年后,世界总是有事没事就提到中国。三十年似乎弹指一挥间,又像是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是到了该回忆点事情的时候了。
    
说实话,真正的想起说说自己三十年的故事,是受了一位几乎同龄的台湾老兄的鼓舞,他告诉我,三十年可以为自己写写什么了。看罢此兄的台湾三十年,才知道原来三十年会有这么多外人不知道的故事,才知道自己的30年,很多东西变化很大,很多东西却从来不变。同是华夏子孙,你的三十年我的三十年他的三十年,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三十年。
    
我生于1978年的一个齐鲁小县城的冬天,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已经到了2009年京城的冬天。这三十年有很多名字,被共产党中国称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或者更民间一点的说法:越来越富的三十年VS越来越穷的三十年,又或者说是西人说的中国变强大的三十年,我呢,更喜欢称它为我的三十年,而我的同辈更多的称它为第二个新中国的三十年。
    
这三十年,真是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我要写下来,等老的记不起过去的时候,看看它也许能帮自己找回这三十年。
1978:我出生了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的一个冬天,我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我的出生,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大事情。
  我的爷爷和姥爷均非当地土著,而是来自西边一个跟我们县城隔黄河而望的穷困县城,用当时的话讲,他们都是因为革命来到我们这的,用我们这人的话讲,他们都是河西人,以跟我们这的河东人相区别。刚解放的时候,河东是国民党统治区,刚刚到达这片土地的共产党人自然不放心这些没觉悟的土著,所以他们调派了大批从河西根据地来的共产党干部,来管理这座新占领的小城,我的爷爷和姥爷,就是这样一群河西人中的成员。
  河西人跟河东人是不同的,他们来自生活贫困但又思想先进的根据地,他们占据着河东政府多数的要职,所以河西人看不惯河东人那种富足却又没觉悟的落后样,他们更愿意交河西人做朋友,他们更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找个河西人的后代做伴侣,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结合的。
  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爷爷已经70岁了,他年近40才讨到一个18岁的大脚老婆,因为穷的实在是无法生活才去追随了共产党。我爸是他唯一的儿子,在所有七个儿女中排行第五,不用说也知道小时是多么的娇惯。我爷爷等他的第一个孙子已经等的不耐烦,偏巧他的儿子和儿媳又是那时最风光的先进分子--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们相应党的号召选择了晚婚,而且还准备再一次响应党的号召,准备计划生育只要一个孩子。其实那时正是中国刚刚施行计划生育的年代,还不强制夫妇只允许要一个孩子,不过我的爸妈先进的很,因为他们是河西人的后代,准备用最积极的态度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由此可想,我的爷爷当时是多么的焦虑,如果因为革命而断了我家的香火,多么的心痛而无奈,我现在都怀疑,如果我爸妈真的没抱成孙子,我爷爷这个老革命会不会对革命产生抱怨。
我出生在医院,那时候中国的医疗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不需要请接生婆再到家里来,我爷爷自然是坐阵家中全盘指挥,我奶奶则是负责在医院照料,我爸跟所有的年轻父亲一样手足无措,也许我的宝宝出生的时候,我也会同样的手足无措,而刚生了我哥一年多的四姑则兴奋的往来医院和家中,传送消息。
根据各位当事人的回忆整理,当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我的奶奶和四姑完成任务后,兴冲冲的往家赶,路上两人密谋了一个恶作剧。奶奶高兴的说,生了生了;爷爷从椅子上起身,欲言又止焦虑万分;姑姑调皮的说,弟妹生了个女孩;爷爷眼里写满了失望,而且正在慢慢变成绝望的坐下,但又强装镇静的说,哦,女孩,女孩....,不是大夫说看着像男孩么,唉,男孩女孩都一样的,新社会了....;奶奶再也忍不住,笑喷了说,老头子,是个男孩,看把你吓的;姑姑则撇嘴说,重男轻女;爷爷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仿佛10多岁的少年一样敏捷,眼睛里已经放出光来,家长的尊严已经被兴奋的笑容一扫而光,哈,哈,哈,哈,哈,孙子有多胖?
于是我就作为家里最宝贵的掌上明珠,出生了。我的出生,也许是我爷爷这辈子最大的惊喜,至少是他最后的10多年里,最大的安慰。
给我起名字的过程,也是当年无数传统与革命,老一代与新生代观点交锋的缩影。我的爷爷早就想好了孙子的名字,至于孙女的名字可能想都没想。他起了一个传统的名字叫根生,以示不忘故土,又起了一个革命的名字,以示报效祖国,不过年轻的父母都不同意,他们取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单名一个“琪” 字,暗含着妈的姓,寓意夫妻恩爱。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是从文革10年中游荡过来的,基本没正经上过什么学,所以特别崇拜知识崇尚文学,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有学识的人,最好是做个当时最耀眼的文学青年。那时的文学青年名声还没臭,不像现在怎么听着都像流氓,那时是个文学青年多少也算个Star了,现在想想,这就是代沟呀!再严厉的父母也拗不过儿女,于是我的名字就定下来了,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怎么都像个女孩的名字,所以我给宝宝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多为他(她)着想。
我的出生留下了几样纪念品:一个独生子女证以及作为奖励的一个暖瓶,有了儿子自然也没有借口再要二胎何况我爸妈这么先进,那个暖瓶当时也算是个贵重物品,上面写着荣耀的一行字,“表彰XX与XX同志响应党的号召,为革命终身只要一个孩子”;跟其他所有小孩一样的光屁股傻笑的百日照,是从我们县唯一的一个照相馆拍的,以后每年我去那个照相馆拍生日照一直到我长大离开故乡,人说小时看老真是不假,我直到现在还经常露出跟当时一样傻的傻笑;另外就是一个在我脸上作为终身记号的浅浅的痣,对这个小小的记号,我妈当时笑称有了这个记号再也不怕丢了,没想到却为它担心了十多年。
1978年的中国,刚刚发生完了很多事情,中国历史上最近100年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刚刚陨落,他带来的那个混乱的十年文革随之结束。这些年中国发生的事情之多让人眩晕:领袖希望大家都跟他跟他的政党多提意见,然后意见就多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于是他宣布说这些不是提意见而是恶毒的诅咒,那些提出诅咒的人必须严惩,于是很多兴奋的批评者被万劫不复;他的一个最信任的助手帮助他打倒了很多追随他辅佐他的下属和朋友,当然也打到了很多敌人,二人亲密的关系甚至写在了宪法和党章上,然后突然有一天这个亲密的下属和未来的领袖接班人密谋要杀死他,败露后在逃往强大的邻国途中在另一个邻国的上空离奇的飞机失事而亡;之后中国最大的一个盟国,因为种种琐碎的不同意见导致兵戎相见,甚至威胁要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把中国从地球上抹去,同时最大的一个敌国则借助一个小小乒乓球的机遇变成了一个并不值得信任的盟友;得力干将的相互倾轧造成的权利空白,最后只能由自己的妻子和一帮白纸一般的年轻人来弥补;最终领袖和他最亲密但是已经心灰意冷的两个战友相继亡故,一群次重量级下属联合起来监禁了他的夫人及其追随者,这段混乱的历史随之告一段落。
总之那些年也是最近100年最荒唐的10年,眩晕而荒唐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荒唐事迹造成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反映在我家则是,一提到这十年,我爸与我就免不了唇枪舌剑一番,我妈则作为我暗中的支持者,不过越到后来这种论战娱乐的气氛也就越多。那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也被知情者和他们的继承者视若禁忌,大部分人对此知之甚少,也许将来,这十年将是艺术家疯狂创作的黄金素材,喜剧悲剧闹剧荒诞剧恐怖剧肥皂剧幻想剧童话局都能在其中找到好材料。
其实现在想想,这十年跟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权利争斗,似乎也没什么大不同,半生英雄半生恶魔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前有唐明皇后有乾隆,前半生跟后半生的所作所为跟我们这位领袖仿若重生,也许邪恶总是要追随伟大而来,尤其是在中国这几千年来从未改变的统治权利不受约束的历史中。我希望我和我的后代走出这种怪圈,享受一个虽不伟大但是平和的时代。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都是我出生前发生的事情,具体说来真不关我什么事,只不过不提一下的话似乎没法理解我出生的这年发生的一个大事情。这一年其实发生了很多大事情,比如中日友好条约,中美正式建交,右派全部脱帽,红卫兵终于取缔,两个凡是被打倒等等等等,不过日后我真正记住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我十岁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常在我的作文中出现,因为所有的作文(最早叫做看图说话)最后,老师要教给我们要说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云云,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感谢它,听着也不像个中国人名字,总之我小时候吃个糖踏个青,都得说这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就跟西方干什么都要感谢上帝保佑一样。我小时候学写字是比较笨的,阿拉伯数字那个3趴了好几个星期才能站起来,那个8用左边一个3右边一个3拼起来也用了好久,直到很大了我写0的时候总是一不小心就露头成了6,为此算术经常算错。低年级的时候还不用写“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几个字,后来稍大一点写的时候就觉得好烦,什么东西名字非要起这么长,尤其是那个“届”字好复杂,总是要写得比别的字大一号才能搞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实是共产党一次普通的全体会议。前面已经说到,毛主席去世后,他的一群次重量级下属联合起来取代了他的夫人,但是这些下属要么互相猜忌要么心灰意冷,谁都不想出来挑头,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一个年轻的但是精明圆滑的小个子男人邓小平,他比毛主席年轻很多,在权利核心里面一直也是一个小弟弟的柔顺角色,都忽视了他有一颗勇敢而坚强的心。毛把他也打入了冷宫但是却也并不真的讨厌他而痛下杀手,于是他幸存下来。现在他是各方人士都倾心的合适人选,于是各方联合召开了一次共产党全体会议,要明确这个新的接班人的地位,顺便把另一个法律上和名义上的傀儡接班人华国锋废掉,这次会议还试图对毛的生平做一次总结,现在想想真是幼稚,谁人功过任后人评说,后人可不是那些去参加追悼会的人,直到现在毛主席的功过还掰扯不清,一群刚从混乱十年里逃出来的当事人又能说清什么?这次会议还定下了一个基调,今后共产党要采取务实的策略来取代毛的理想主义,毕竟活下来才是一切之要务。
在当时一般老百姓的眼中,这届全会只是共产党无数次全会无数次权利更迭中的普通一次,但是在一些精英眼中则意味这中国这艘大船要转向了,在我幼小的眼中只是意味着:好麻烦的七个字!
三十年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時間
很久以前的短曆法
52年是一輪迴
且看30年的歲月
即將帶給讀者多麼精采的故事

p.s.感謝您的分享,
關於刊登連載小說的方式,
為便於讀者閱讀,
如能分開章節張貼,
避免與回應文章混淆,
或是在同一主題下,
以分行的方式作部分段落的區隔,
將更能夠清楚地把故事呈現,
感謝您。
”後來稍大一點寫的時候就覺得好煩,什麼東西名字非要起這麼長,尤其是那個“屆”字好復雜,總是要寫得比別的字大一號才能搞定。”


我忍不住大笑了!!
初兄實在好幽默,說實話這是我頭一回看簡體文章從頭到尾看得如此歡快。
(無貶意,純讚嘆)

您的敘事風格扼要、在敏感話題上不參入個人情感,
就事論事且不時以輕快幽默的筆調加上一個小孩兒自己的想法,
真的是太太太太厲害了!

拜讀。
谢谢各位赏光,不太熟悉台湾论坛的风格,不好意思了。我会按照要求的,不过有个疑问,分开章节写,会不会读者看完一章找不到下一章去哪了?是不是需要加个link?
初入畅春园 寫:谢谢各位赏光,不太熟悉台湾论坛的风格,不好意思了。我会按照要求的,不过有个疑问,分开章节写,会不会读者看完一章找不到下一章去哪了?是不是需要加个link?
其實這個問題當初我也有疑惑,不過還是依了版規一篇一篇分開來貼^^"
分開貼的好處是,下方的回應都是版友們的心得
雖然要找一下才找得到上下篇,但其實也不難(可以搜尋該作者所有文章就找得到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