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就被母親、師長告誡男人是不可信任的,男人是不可靠的,再還沒長大之前,在還沒認清男人的面目之前千萬不可以靠近或是和男人來往,他們太危險,會讓人陷入險境,到時誰也救不了她。
她就這麼信仰著母親和師長的話,因為母親遭受了父親的拋棄,她也還記得那些日子父親和母親總是為了一個阿姨吵架,母親總是會罵阿姨狐狸精,而阿姨也會罵母親是黃臉婆,父親只是站在牆角一言不發地抽著煙,彷彿他是在觀賞一場鬧劇,而父親卻是戲中的男主角兼導演,他主導這一切,他有權決定誰是他的女主角,最後,父親帶著那個漂亮的阿姨走了,至於到那兒去了,她再也沒辨法打聽的到。
「小蘭,妳要乖乖聽媽媽的話,以為你就沒有爸爸了,知道嗎?」
她也還記得父親離開的那個夜晚,母親抱著她,母親手裡的離婚證書在她的背上留下母親手的溫度和皺紙刺著她的背的感覺,那是一個令人永難忘懷的夜。
更難忘的是從此以後,她的背上彷彿貼了一個標纖,同學慣常在她背後叫她沒爸的或是爸不要的小孩,她總是不懂,不懂為什麼明明是父親背判了母親,明明是大人之間的恩怨,卻要她來承擔這一切,不懂的事太多,最後,她漸漸遠離男孩,成了一個冰山美人,這是她國中之後的稱號。
她的的確確是一個美麗的小女孩,除了外表可人之外,她的功課也一向名列前矛,從來不需要補習來加強課業,她也沒去上什麼才藝班,只是憑著興趣,對書法和歌唱的興趣下了一些苦功自己練習,竟然也小有名氣,屢屢參加校外的比賽都拿到不錯的名次,她想,也許以後可以做一個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明星也說不一定。
認識了楊光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被大人欺騙了好多年。男孩並不如人們傳說般的恐怖,相反的,他們還能帶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他們也許說話語氣低沈了些,但是他們常常也說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笑話,或是他們或許外表看起來呆若木雞,但是卻會做出一些幽默的肢體動作來吸引別人目光。他們或許個性總是大刺刺的不加遮掩,但這也意味著和他們相處不需要小心翼翼,而是可以自在大方的隨意談話,不像女生和女生之間說話必須格外小心,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得罪對方造成誤會因而少了一個知心朋友。
知心朋友?是這樣嗎?她再三懷疑這個名詞,尤其是在和同性之間相處了這麼久之後,她還是為此疑惑著。
原來,除了課業之外,人性是更為複雜難解的疑問,她終於明白這些道理,那年,她不過才十四歲。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置入一個幽閉的空間,每日對著自己說話,內容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卻全都是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她很想知道如果自己活著並且活的夠久的話她該做些什麼?是該依照母親的意思念法律系,然後或許幸運的考上律師執照開始過著比別人優渥的生活,最後嫁給另一個人生―她未來的先生、老公、牽手,組成甜蜜的家庭渡過一生,還是該念個傳播系然後朝演藝圈發展?不,母親一定會反對的,親朋好友也可能會持相反意見。那麼,考個高普考當個工務員安安穩穩地過完一輩子又如何?不,那又太無聊了,她並不想過這麼平淡的日子,她想,或許當個導遊或是空姐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她不停地問自己,並沒有設下一個確定的方向來。
楊光總愛在她面前提起他的夢想。
「如果可以的話,我好想擁有一個農場,妳懂嗎,就是那種佔地不大,但可以養些牛羊,種些果菜的小農場,住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裡,遠離塵囂、遠離是非,每天在美麗的風景中醒來,大口大口呼吸那百分之百的新鮮空氣,感覺是那麼享受而清淨。每天就餵餵牛羊、除除園裡的雜草和施肥,自給自足的生活著,下午就畫畫,晚上再翻閱一些書籍,這樣的日子好奢求,是吧?」
她不知道,她只是被這些話語感動著,心裡想著若是可以的話,我也願意和你一起這麼生活,但她沒說,而且再也沒機會親口對他說出埋在她心裡的想法。
楊光真的人如其名,他隨時隨地都充滿了活力,臉上老是掛著純真無邪的笑容,就連他病入膏肓的時候,他也還是掛著招牌笑容,臉上畫了些令人難以察覺的紅潤淡粧以免旁人看出他蒼白無血色的難看病容。
她真的不知道楊光是這麼痛苦卻又快樂的活著。對他而言,世界是美好的,也是她始終沒能學會的觀點,對她而言,世界是殘酷且現實、血腥的,她的眼界太小,尤其是她經歷一些事之後,她就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小的世界。
楊光走的時候,她正面臨聯考的壓力,離聯考還剩三個月,他卻悄悄離開了她的世界,不只是她的世界而且是整個世界。
她沒能去參加他的喪禮,她也沒收到他留給她的禮物,那禮物被楊光的姐姐收了起來,她姊姊生怕禮物和信的內容會影響了心蘭的心情和人生,但是她意想不到的是沒把禮物和信交給心蘭對她而言才是最大的打擊,從此,她便對人生產生更巨大的疑惑。
楊光的死給予心蘭很大的轉變,而活著的人總是比死去的人更加痛苦,這點她那時候就明白了,如果可以,她也想這麼死去,這樣或許什麼知覺都沒有了,也用不著整天受情緒和生理的影響,喜、怒、哀、樂,或許什麼都沒有是最幸福的,痛苦,還是留給活著的人去體會、承受比較好。那些日子,她不但要準備考試及面對母親及親友的壓力,她還得一個人承受失去一個好友的悲哀。他死去的時候她靈魂的一部份也跟著死去了,只是她自己沒有察覺到這個變化,她變得更加沈默寡言,更加獨來獨往。她得守著自己和楊光的記憶,他們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但還沒進展到男女朋友楊光就已經離開人世,她心中一直有個缺憾-他們沒能成為一對。他們只是互相欣賞對方,常常相約看書或是參觀展覽,她還沒能體會在天氣不時陰冷的春初他把她的小手握的緊緊的、暖暖的那種感覺,她再也沒辨法感受他的體暖了,如今她要面對的只是當初他留給她的一封情書和畫像,剩下灼熱的文字與畫像可以捕捉,關於他的其它一切都變得難以捉摸和追尋了。
她就這麼信仰著母親和師長的話,因為母親遭受了父親的拋棄,她也還記得那些日子父親和母親總是為了一個阿姨吵架,母親總是會罵阿姨狐狸精,而阿姨也會罵母親是黃臉婆,父親只是站在牆角一言不發地抽著煙,彷彿他是在觀賞一場鬧劇,而父親卻是戲中的男主角兼導演,他主導這一切,他有權決定誰是他的女主角,最後,父親帶著那個漂亮的阿姨走了,至於到那兒去了,她再也沒辨法打聽的到。
「小蘭,妳要乖乖聽媽媽的話,以為你就沒有爸爸了,知道嗎?」
她也還記得父親離開的那個夜晚,母親抱著她,母親手裡的離婚證書在她的背上留下母親手的溫度和皺紙刺著她的背的感覺,那是一個令人永難忘懷的夜。
更難忘的是從此以後,她的背上彷彿貼了一個標纖,同學慣常在她背後叫她沒爸的或是爸不要的小孩,她總是不懂,不懂為什麼明明是父親背判了母親,明明是大人之間的恩怨,卻要她來承擔這一切,不懂的事太多,最後,她漸漸遠離男孩,成了一個冰山美人,這是她國中之後的稱號。
她的的確確是一個美麗的小女孩,除了外表可人之外,她的功課也一向名列前矛,從來不需要補習來加強課業,她也沒去上什麼才藝班,只是憑著興趣,對書法和歌唱的興趣下了一些苦功自己練習,竟然也小有名氣,屢屢參加校外的比賽都拿到不錯的名次,她想,也許以後可以做一個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明星也說不一定。
認識了楊光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被大人欺騙了好多年。男孩並不如人們傳說般的恐怖,相反的,他們還能帶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他們也許說話語氣低沈了些,但是他們常常也說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笑話,或是他們或許外表看起來呆若木雞,但是卻會做出一些幽默的肢體動作來吸引別人目光。他們或許個性總是大刺刺的不加遮掩,但這也意味著和他們相處不需要小心翼翼,而是可以自在大方的隨意談話,不像女生和女生之間說話必須格外小心,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得罪對方造成誤會因而少了一個知心朋友。
知心朋友?是這樣嗎?她再三懷疑這個名詞,尤其是在和同性之間相處了這麼久之後,她還是為此疑惑著。
原來,除了課業之外,人性是更為複雜難解的疑問,她終於明白這些道理,那年,她不過才十四歲。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置入一個幽閉的空間,每日對著自己說話,內容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卻全都是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她很想知道如果自己活著並且活的夠久的話她該做些什麼?是該依照母親的意思念法律系,然後或許幸運的考上律師執照開始過著比別人優渥的生活,最後嫁給另一個人生―她未來的先生、老公、牽手,組成甜蜜的家庭渡過一生,還是該念個傳播系然後朝演藝圈發展?不,母親一定會反對的,親朋好友也可能會持相反意見。那麼,考個高普考當個工務員安安穩穩地過完一輩子又如何?不,那又太無聊了,她並不想過這麼平淡的日子,她想,或許當個導遊或是空姐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她不停地問自己,並沒有設下一個確定的方向來。
楊光總愛在她面前提起他的夢想。
「如果可以的話,我好想擁有一個農場,妳懂嗎,就是那種佔地不大,但可以養些牛羊,種些果菜的小農場,住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裡,遠離塵囂、遠離是非,每天在美麗的風景中醒來,大口大口呼吸那百分之百的新鮮空氣,感覺是那麼享受而清淨。每天就餵餵牛羊、除除園裡的雜草和施肥,自給自足的生活著,下午就畫畫,晚上再翻閱一些書籍,這樣的日子好奢求,是吧?」
她不知道,她只是被這些話語感動著,心裡想著若是可以的話,我也願意和你一起這麼生活,但她沒說,而且再也沒機會親口對他說出埋在她心裡的想法。
楊光真的人如其名,他隨時隨地都充滿了活力,臉上老是掛著純真無邪的笑容,就連他病入膏肓的時候,他也還是掛著招牌笑容,臉上畫了些令人難以察覺的紅潤淡粧以免旁人看出他蒼白無血色的難看病容。
她真的不知道楊光是這麼痛苦卻又快樂的活著。對他而言,世界是美好的,也是她始終沒能學會的觀點,對她而言,世界是殘酷且現實、血腥的,她的眼界太小,尤其是她經歷一些事之後,她就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小的世界。
楊光走的時候,她正面臨聯考的壓力,離聯考還剩三個月,他卻悄悄離開了她的世界,不只是她的世界而且是整個世界。
她沒能去參加他的喪禮,她也沒收到他留給她的禮物,那禮物被楊光的姐姐收了起來,她姊姊生怕禮物和信的內容會影響了心蘭的心情和人生,但是她意想不到的是沒把禮物和信交給心蘭對她而言才是最大的打擊,從此,她便對人生產生更巨大的疑惑。
楊光的死給予心蘭很大的轉變,而活著的人總是比死去的人更加痛苦,這點她那時候就明白了,如果可以,她也想這麼死去,這樣或許什麼知覺都沒有了,也用不著整天受情緒和生理的影響,喜、怒、哀、樂,或許什麼都沒有是最幸福的,痛苦,還是留給活著的人去體會、承受比較好。那些日子,她不但要準備考試及面對母親及親友的壓力,她還得一個人承受失去一個好友的悲哀。他死去的時候她靈魂的一部份也跟著死去了,只是她自己沒有察覺到這個變化,她變得更加沈默寡言,更加獨來獨往。她得守著自己和楊光的記憶,他們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但還沒進展到男女朋友楊光就已經離開人世,她心中一直有個缺憾-他們沒能成為一對。他們只是互相欣賞對方,常常相約看書或是參觀展覽,她還沒能體會在天氣不時陰冷的春初他把她的小手握的緊緊的、暖暖的那種感覺,她再也沒辨法感受他的體暖了,如今她要面對的只是當初他留給她的一封情書和畫像,剩下灼熱的文字與畫像可以捕捉,關於他的其它一切都變得難以捉摸和追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