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俗云:「清明後好種豆」。記得那天晚上的月色,就像今晚一樣的明亮。稍過半晌山風吹起,月色變得忽明忽暗又忽亮的,給人一種捉摸不著的感覺。一忽兒,團團烏雲在空中擴散著,一下子又重現光華。依照著老經驗,這便是要下雨的前兆。
我很擔心明天會下雨,剛點播下去的豆籽,受到雨水衝露土面,雨一過馬上就會變成為鳥雀的口糧。果真如此,那麼一家人這些天來的努力,就要毀在一陣夜雨之下,所有辛勞將會化成泡影,一想至此實在心不甘。輾轉難眠,內心油然興起一股祈求老天保佑的心聲。
大昨日,剛聽完廣播「大自然的豐收」節目。昨天早晨,弟弟妹妹們聚在院子裏討論事情。他們想向父親借用那塊荒地,用來種點蔬菜好讓大家嚐嚐大自然豐收的滋味。他們公推我向父親交涉,就在她們簇擁之下,我銜命出面和父親商量。
於是在上學往火車站的途中,我將弟妹們的想法轉告父親,意外的,老爸竟然爽快的點頭允准了。放學回家,我將父親的允諾告訴他們。換來一聲「大哥英明!」,竟也讓我覺得走起路來,有點輕飄飄的感覺。
翌日正好是星期天,我騎上家裏唯一的破舊鐵馬,載運著鋤頭畚箕等工具,率領弟妹們去菜園裏開荒。二弟三弟讀農校,所以他們的任務是去農會購買種籽。剩下兄妹一夥五人,浩浩蕩蕩的朝著菜園邁進。
大隊殺到了菜園,看見荒地上長滿了土香雜草,頓時身子涼了半截。當初滿懷的熱勁,至此已被它趕到千里之外。此刻我的心情雖然很低,可是大哥不能讓弟妹們失望,所以,我就扛起鋤頭率先動工。
巧得很,隔壁的金雄哥正在犁地,因此,我請他幫忙將那塊荒地翻翻。金雄哥說沒問題,於是我便要求弟妹們,先將荒地上的斷磚破瓦清乾淨。要不然,傷到人家的犁刀那可就麻煩囉!
二弟買回種籽我要他下去幫忙,他卻埋怨我不公平,容不得我說甚麼,他就閃到一旁納涼去了。儘管二弟如此的率性,當他看到大家都在努力之時,他也不好意思休息下去了。他滿嘴嘟噥不休,邊抱怨邊彎腰動手,撿拾地上的磚瓦殘塊。
他的表情雖然不爽,究竟還是服從團隊精神,故爾弟妹們無人對他提出抗議。半小時之後,金雄哥牽牛扛犁過來我這邊犁地。他家的牛兒年輕力壯,瞬眼功夫,大片的空地已經犁好。接著我們用五指耙背將泥土敲散,土香頭撿拾乾淨。
又是半個小時經過,土香收拾乾淨泥塊全都敲鬆,於是拿起鋤頭打壠,將泥土一行行的挑分清楚。兩尺寬的土壠共有五壠,老二老三立即展開點播工作。一人在前用手挖仔挖小窩孔,一人跟在後頭一窩放兩三顆豆種籽。
點放種籽之後,用手輕扒些泥土蓋上豆種籽,二人亦步亦趨,很快便完成點播工作。因為這次是我們種豆初體驗,所以做起來格外的小心,生怕一個不留神把它給糟蹋了。
兩星期後豆苗綻綠,那是嫩黃初綠,随著時日經過越來越綠,最後轉為墨綠。這時候枝椏間已有鬚莖抽出,花苞點點迎風待放。我們播種的是豌荳,紫花綠葉十分醒目。就在紫花落盡之後,荳莢有如燈籠般吊滿荳藤支架。
這種被稱做「荷蘭豆」的傢伙,產量多豆莢翠嫩,無論清炒或加肉絲,滋味清新可口。由於新豆子的口感不錯,所以大家都喜歡吃它。而這種叫做「荷蘭豆」的菜餚,立刻成為我家餐桌上的新寵、
有了這次的收穫經驗,老爸認為我們認真做事,因此他答應這塊空地,由我們兄弟共同經營。不過,收穫之產品必須捐公三分之一,其餘的收入盡歸我們所有。所賣得之現金,必須抽出一成貼補家用。條件非常寬鬆,兩季收穫之後,我們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是麥克麥克的。
「番豆外來種,春秋兩作期。綠葉開黃花,沙土是所依。結果土壤下,顆粒飽滿莢。福佬說土豆,半點無虛假。酷愛炒花生,脆口香滿頰。若與豬腳煲,軟潤滋味佳。」-佚名客家詩。
這是一首吟詠花生之隨意詩,意謂花生是屬於外來的農作物,它可分別在春秋裡播種。花生之葉綠色開出蝶形小黃花,結成果莢都隱藏在土壤下。閩南人稱它叫土豆,此說法一點也無虛假。我愛吃炒花生,入嘴香脆可口齒頰留香。如果能用豬腳燉花生,它的口感軟爛華潤滋味絕佳。
這首詩刊登在早期的中華日報副刊上,我因與它巧遇而留下筆記。因為我要寫落花生文章,故爾將它引用為文章前導。
客家人有一種習慣,凡是外來輸入之物,喜歡冠以「番」字來稱呼它。我們將花生稱作「番豆」,顧名思義,一眼就可瞧出它是舶來品,絕非本地的農作物。
各位可別輕看這些顆粒微小的花生米,它可是歷經風霜薰陶下的物產。無論將它水煮,砂炒,鹽炒,炭烤,油炸或生吃,各有它的滋味與口感且百吃不厭。小時候上學之時,口袋裡要是裝著一把花生米,連走路都會有著虎虎生風之感覺呢。
春日閒閒四處漫步,隨手抓幾粒花生米丟進嘴裡,口齒忙碌的將它咬碎,頓時口腔內佈滿著花生獨有之香味。夏雨驟來傾盆而下,我喜歡抓把水煮或燒烤之花生莢,坐在窗下書桌前一邊聽雨一邊剝食。
剝花生之劈啪聲與窗外雨打芭蕉聲相互回應,聽入耳裡真是天籟之享受。秋天花生收成莊家都很忙碌,小姑家中缺人手我去打工。黃昏挑起花生回小姑家繳交,小姑額外打賞一盆花生莢,高高興興的端回家去。
當晚母親將它用水煮熟,起鍋前撒些鹽巴拋它幾下,然後一人一碗當做零嘴。我帶著花生與同伴夜遊,一人幾莢大家都吃得嘻嘻哈哈。
小時候淺眠早起床,天天在老灶下陪伴母親做早餐。母親疼我會在爐火邊角上,利用熱燙之灰燼埋條番薯,或者放些花生莢慢慢煨烤,不需多久就有零嘴可吃。
冬夜漫長床舖冷難以入眠,老祖母習慣抱著水婆鴨保暖器伴我好睡。老人家會捎給我一把炒花生米,並要我小心咀嚼不要出聲。然而,童稚愛出風頭不聽話,偏偏用力咀嚼弄出聲音來。結果事被小堂姊知道,翌日早起到處宣揚老祖母偏心。
山村冬天特別冷,有時家中缺少東西需要去買。家中小孩都會借故拒絕外出,可是母親有智慧,抓把花生米招喚誰願去買,嘿嘿!有錢果然能使鬼推磨,這時看在花生米份上,大家都爭先恐後的爭取機會呢。
為了安全問題,這種機會多半是落在我的身上。我喜歡頂著寒風向前走,邊走一邊剝食花生米。花生米在嘴裡嚼動,那種冷香爽脆之風味,凡是體驗過的人絕對難忘其味。
洋人把花生稱作「批那滋」(Peanuts),意即說它是小小的硬豆子。可是我在英國商訪期間,肯特郡的商友卻將它稱作「猴豆子」(Monkey Nuts)。我問商友阿爾泰老先生:「為何如此稱呼它?」
老先生回答說:「因為大家去動物園看猴子,多數人都會買包花生前去餵它吃嘛!」老人家說得頭頭是道,我卻在心中起著疙瘩,他們的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在侮辱花生嘛。
當兵之時曾經徒步行軍經過雲林縣元長鄉,當地的土壤平坦排水良好,先天條件就很適合花生之種植。這就難怪進入鄉道之後,放眼便可見到阡陌相連的花生園地。將這裡說是花生的故鄉,實至名歸,一點也不會誇張。
在板橋農會服務的二弟說:「台灣花生分春秋兩作,春作1-3月,秋作6-9月。春作約需120-130日才可收成,秋作較快收成,時間約需110-120日就可收穫。」
花生是多用途之農作物,同時它也是高經濟作物。它是人間美食,生吃熟食兩相宜,水煮油炸或炒熟亦各具風味。水煮花生,燒烤花生,或者炒花生米,這就是早年兒童的最佳零嘴。()
將花生仁壓榨取油,或者加工製作花生醬,用途廣泛滋味絕佳。我家大妹出生缺少母奶,外婆用花生煮豬腳給母親食用,三日之後奶水充足不虞匱乏。外婆舀塊豬腳與一些花生給我吃,滋味之美至今依然難忘哩。 [待續]。
俗云:「清明後好種豆」。記得那天晚上的月色,就像今晚一樣的明亮。稍過半晌山風吹起,月色變得忽明忽暗又忽亮的,給人一種捉摸不著的感覺。一忽兒,團團烏雲在空中擴散著,一下子又重現光華。依照著老經驗,這便是要下雨的前兆。
我很擔心明天會下雨,剛點播下去的豆籽,受到雨水衝露土面,雨一過馬上就會變成為鳥雀的口糧。果真如此,那麼一家人這些天來的努力,就要毀在一陣夜雨之下,所有辛勞將會化成泡影,一想至此實在心不甘。輾轉難眠,內心油然興起一股祈求老天保佑的心聲。
大昨日,剛聽完廣播「大自然的豐收」節目。昨天早晨,弟弟妹妹們聚在院子裏討論事情。他們想向父親借用那塊荒地,用來種點蔬菜好讓大家嚐嚐大自然豐收的滋味。他們公推我向父親交涉,就在她們簇擁之下,我銜命出面和父親商量。
於是在上學往火車站的途中,我將弟妹們的想法轉告父親,意外的,老爸竟然爽快的點頭允准了。放學回家,我將父親的允諾告訴他們。換來一聲「大哥英明!」,竟也讓我覺得走起路來,有點輕飄飄的感覺。
翌日正好是星期天,我騎上家裏唯一的破舊鐵馬,載運著鋤頭畚箕等工具,率領弟妹們去菜園裏開荒。二弟三弟讀農校,所以他們的任務是去農會購買種籽。剩下兄妹一夥五人,浩浩蕩蕩的朝著菜園邁進。
大隊殺到了菜園,看見荒地上長滿了土香雜草,頓時身子涼了半截。當初滿懷的熱勁,至此已被它趕到千里之外。此刻我的心情雖然很低,可是大哥不能讓弟妹們失望,所以,我就扛起鋤頭率先動工。
巧得很,隔壁的金雄哥正在犁地,因此,我請他幫忙將那塊荒地翻翻。金雄哥說沒問題,於是我便要求弟妹們,先將荒地上的斷磚破瓦清乾淨。要不然,傷到人家的犁刀那可就麻煩囉!
二弟買回種籽我要他下去幫忙,他卻埋怨我不公平,容不得我說甚麼,他就閃到一旁納涼去了。儘管二弟如此的率性,當他看到大家都在努力之時,他也不好意思休息下去了。他滿嘴嘟噥不休,邊抱怨邊彎腰動手,撿拾地上的磚瓦殘塊。
他的表情雖然不爽,究竟還是服從團隊精神,故爾弟妹們無人對他提出抗議。半小時之後,金雄哥牽牛扛犁過來我這邊犁地。他家的牛兒年輕力壯,瞬眼功夫,大片的空地已經犁好。接著我們用五指耙背將泥土敲散,土香頭撿拾乾淨。
又是半個小時經過,土香收拾乾淨泥塊全都敲鬆,於是拿起鋤頭打壠,將泥土一行行的挑分清楚。兩尺寬的土壠共有五壠,老二老三立即展開點播工作。一人在前用手挖仔挖小窩孔,一人跟在後頭一窩放兩三顆豆種籽。
點放種籽之後,用手輕扒些泥土蓋上豆種籽,二人亦步亦趨,很快便完成點播工作。因為這次是我們種豆初體驗,所以做起來格外的小心,生怕一個不留神把它給糟蹋了。
兩星期後豆苗綻綠,那是嫩黃初綠,随著時日經過越來越綠,最後轉為墨綠。這時候枝椏間已有鬚莖抽出,花苞點點迎風待放。我們播種的是豌荳,紫花綠葉十分醒目。就在紫花落盡之後,荳莢有如燈籠般吊滿荳藤支架。
這種被稱做「荷蘭豆」的傢伙,產量多豆莢翠嫩,無論清炒或加肉絲,滋味清新可口。由於新豆子的口感不錯,所以大家都喜歡吃它。而這種叫做「荷蘭豆」的菜餚,立刻成為我家餐桌上的新寵、
有了這次的收穫經驗,老爸認為我們認真做事,因此他答應這塊空地,由我們兄弟共同經營。不過,收穫之產品必須捐公三分之一,其餘的收入盡歸我們所有。所賣得之現金,必須抽出一成貼補家用。條件非常寬鬆,兩季收穫之後,我們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是麥克麥克的。
「番豆外來種,春秋兩作期。綠葉開黃花,沙土是所依。結果土壤下,顆粒飽滿莢。福佬說土豆,半點無虛假。酷愛炒花生,脆口香滿頰。若與豬腳煲,軟潤滋味佳。」-佚名客家詩。
這是一首吟詠花生之隨意詩,意謂花生是屬於外來的農作物,它可分別在春秋裡播種。花生之葉綠色開出蝶形小黃花,結成果莢都隱藏在土壤下。閩南人稱它叫土豆,此說法一點也無虛假。我愛吃炒花生,入嘴香脆可口齒頰留香。如果能用豬腳燉花生,它的口感軟爛華潤滋味絕佳。
這首詩刊登在早期的中華日報副刊上,我因與它巧遇而留下筆記。因為我要寫落花生文章,故爾將它引用為文章前導。
客家人有一種習慣,凡是外來輸入之物,喜歡冠以「番」字來稱呼它。我們將花生稱作「番豆」,顧名思義,一眼就可瞧出它是舶來品,絕非本地的農作物。
各位可別輕看這些顆粒微小的花生米,它可是歷經風霜薰陶下的物產。無論將它水煮,砂炒,鹽炒,炭烤,油炸或生吃,各有它的滋味與口感且百吃不厭。小時候上學之時,口袋裡要是裝著一把花生米,連走路都會有著虎虎生風之感覺呢。
春日閒閒四處漫步,隨手抓幾粒花生米丟進嘴裡,口齒忙碌的將它咬碎,頓時口腔內佈滿著花生獨有之香味。夏雨驟來傾盆而下,我喜歡抓把水煮或燒烤之花生莢,坐在窗下書桌前一邊聽雨一邊剝食。
剝花生之劈啪聲與窗外雨打芭蕉聲相互回應,聽入耳裡真是天籟之享受。秋天花生收成莊家都很忙碌,小姑家中缺人手我去打工。黃昏挑起花生回小姑家繳交,小姑額外打賞一盆花生莢,高高興興的端回家去。
當晚母親將它用水煮熟,起鍋前撒些鹽巴拋它幾下,然後一人一碗當做零嘴。我帶著花生與同伴夜遊,一人幾莢大家都吃得嘻嘻哈哈。
小時候淺眠早起床,天天在老灶下陪伴母親做早餐。母親疼我會在爐火邊角上,利用熱燙之灰燼埋條番薯,或者放些花生莢慢慢煨烤,不需多久就有零嘴可吃。
冬夜漫長床舖冷難以入眠,老祖母習慣抱著水婆鴨保暖器伴我好睡。老人家會捎給我一把炒花生米,並要我小心咀嚼不要出聲。然而,童稚愛出風頭不聽話,偏偏用力咀嚼弄出聲音來。結果事被小堂姊知道,翌日早起到處宣揚老祖母偏心。
山村冬天特別冷,有時家中缺少東西需要去買。家中小孩都會借故拒絕外出,可是母親有智慧,抓把花生米招喚誰願去買,嘿嘿!有錢果然能使鬼推磨,這時看在花生米份上,大家都爭先恐後的爭取機會呢。
為了安全問題,這種機會多半是落在我的身上。我喜歡頂著寒風向前走,邊走一邊剝食花生米。花生米在嘴裡嚼動,那種冷香爽脆之風味,凡是體驗過的人絕對難忘其味。
洋人把花生稱作「批那滋」(Peanuts),意即說它是小小的硬豆子。可是我在英國商訪期間,肯特郡的商友卻將它稱作「猴豆子」(Monkey Nuts)。我問商友阿爾泰老先生:「為何如此稱呼它?」
老先生回答說:「因為大家去動物園看猴子,多數人都會買包花生前去餵它吃嘛!」老人家說得頭頭是道,我卻在心中起著疙瘩,他們的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在侮辱花生嘛。
當兵之時曾經徒步行軍經過雲林縣元長鄉,當地的土壤平坦排水良好,先天條件就很適合花生之種植。這就難怪進入鄉道之後,放眼便可見到阡陌相連的花生園地。將這裡說是花生的故鄉,實至名歸,一點也不會誇張。
在板橋農會服務的二弟說:「台灣花生分春秋兩作,春作1-3月,秋作6-9月。春作約需120-130日才可收成,秋作較快收成,時間約需110-120日就可收穫。」
花生是多用途之農作物,同時它也是高經濟作物。它是人間美食,生吃熟食兩相宜,水煮油炸或炒熟亦各具風味。水煮花生,燒烤花生,或者炒花生米,這就是早年兒童的最佳零嘴。()
將花生仁壓榨取油,或者加工製作花生醬,用途廣泛滋味絕佳。我家大妹出生缺少母奶,外婆用花生煮豬腳給母親食用,三日之後奶水充足不虞匱乏。外婆舀塊豬腳與一些花生給我吃,滋味之美至今依然難忘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