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6(星期六)10:00-12:00新芽讀書會討論王文興《家變》

高雄文學館
2014-12-6(星期六)10:00-12:00新芽讀書會討論王文興《家變》

新芽讀書會由喜菡帶領

歡迎熱愛閱讀的文友

一起與喜菡一起共讀與討論

地點:高雄文學館

高雄文學館網站
http://163.32.124.24/ksm/ksmhome.asp

文學館館址: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TEL:[url=tel:07-261-1706]07-261-1706[/url] FAX:[url=tel:07-261-1603]07-261-1603[/url]
開館時間:週二~週五08:00-21:00/週六、週日09:00-17:00


文學館地圖
http://www.pon99.net/newbud/map.jpg

相關書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4647
《家變》十問

1.如王文興在序中所言:「『家變』可以撇開別的不談,只看文字……」他對文字之執著與錘鍊,使他的文字時而詩意,時而充滿音樂性。如:
「一個多風的下午,一位滿面愁容的老人將一扇籬門輕輕掩上後,向籬後的屋宅投了最後一眼,便轉身放步離去。他直未再轉頭,直走到巷底後轉彎不見。」
小說開頭短短67個字,「一」字重覆四次,「轉」字重覆三次,你覺得作者何以如此安排?你在其中,讀到什麼訊息?請討論。

2.「籬圍是間疏的竹竿,透視一座生滿稗子草穗的園子,後面立一幢前緣一排玻璃活門的木質日式住宅。這幢房屋已甚古舊,顯露出居住的人已許久未整飾牠:木板的顏色已經變成暗黑。房屋的前右側有一口洋灰槽,是作堆放消防沙用的,現在已廢棄不用。房屋的正中間一扇活門前伸出極仄的三級台階,階上凌亂的放.木屐,拖鞋,舊皮鞋。台階上的門獨一的另裝上一面紗門。活門的玻璃已許久未洗,而其中有幾塊是木板替置的。由於長久沒人料理,屋簷下和門楣間牽結許多蜘蛛網絡。」
《家變》寫的是「家」,作者對「家」的描述,可見用心。以上描述,你讀到了什麼?你是否能由其中讀出「家」的意義?「家」的情感象徵?

3.《家變》一書,不僅在親情著墨,對於那個年代的民間世態也著墨甚多。范曄的父親反對二哥娶女朋友進門,理由有二:1.她是台灣人2.她曾經做過酒家女。由其中你看到了什麼?你身邊是否也有相似的例子?對於台灣新舊社會的省籍及階級區分,你有何看法?請分享。

4.兒時看父親:「看來甚為高大,且他的裸身純白得像百合花,肌肉圓而結實,還曾留學法國。」;年紀漸長,眼底父親的形象卻顯俗氣且愚,是「低智庸常的人物」,甚至膽敢指著父親說他:「你這個懦夫,胆小得,像是…沒有一點子的骨幹。」對於父親印象的前後差距,你認為是逼使父親出走的原因嗎?你與父親或兒女之間,是否也存在著同樣的矛盾?你如何因應?如何釋懷?

5.對范瞱而言,「鞠躬」是一件非常慎重的行為。他認為對長輩、對神祇鞠躬,是表示敬意。然而對於父親,何以他的鞠躬從「少少鞠了一個躬」到「一個卅度鞠躬」至對父親「俛一俛頭」鞠躬角度一次次減少?范瞱不願意向神明鞠躬及不願意向父親拜壽,原因又是什麼?何以范瞱在爭執不過母親之後,又要將供神壁櫥上的蠟燭吹黯?這些舉動,在在說明了范瞱心理的轉化,你可以認同這樣的轉化嗎?你個人生命中,對於親情及信仰,是否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轉化?請分享。

6.作者的文字是媒介,讀者眼所見是「文字」,並透過心靈再現與重組,才能有圖像或畫面的產生,並造成意義。《家變》一書,在文字書寫上,作者做了與一般小說不同的安排。如:文字加粗、加底線、加框、標記、僻字、简字等等,你覺得這些安排是否必要?作者這樣的安排有何目的?你喜歡這樣的安排嗎?為什麼?

7.王文興創作《家變》時,每天固定寫作3小時,卻只寫了30字;為求文字與標點的精準,甚至不惜造字;由出版至今,多次校改,「校改」卻等於「還原」;《家變》一書手稿,在32年後出版,字裡行間可見刪修與增補。你對於這樣的創作精神與態度,有何看法?你能體會作者的用心嗎?你覺得必要嗎?

8.《家變》出版於1973年,當時不僅前衛,還開創了台灣小說的新形式、新結構、新語言,也因此被《亞洲周刊》選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 100 強」。你可以理解《家變》一書,在形式、結構、語言上的特點嗎?你認為台灣小說中,除了《家變》之外,是否還有令你眼睛一亮的佳構?如果你也是創作人,你會嘗試哪一方面的突破?

9.小說的主題、人物、思想、肌理,是決定小說成不成功的要素。你可以就以上幾點,說明《家變》一書,作者針對這些要素的表現手法嗎?王文興強調「細節」就是「生活」,你看見《家變》中,作者對「細節」的呈現嗎?你喜歡這樣的呈現手法嗎?

10.王文興的文字音樂性強烈,他認為他的小說,必須「慢讀」,且是有聲朗讀。以下這段文字你看到或讀出其中的興味嗎?透過朗讀,你可以體會《家變》的音樂之美嗎?或者,請你朗讀《家變》其中一段,並說明它的音樂之美。
「他還不能接受去報呈警局的意念,那好像太凶噩,他未敢去逢晤牠。他一直希望能避免跟牠會逢。現在他固已漸白報投警所已呈勢不可免,但他仍闇冀有甚奇跡生出,轉化這情境,他猶握著這根茅草伸頭漂露激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