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的詩意
Posted on 2012 年 04 月 29 日 由 魏鵬展 觀看:120
魏鵬展
新文學發展了不足一百年,新詩和小說的發展速度很驚人,散文的發展相對較慢,而散文詩的文體甚至還有爭議性。本文不詳細探討散文詩的文體問題,而着重探討散文詩的基本寫作特點。
我們都知道散文是線與線的連結,句與句之間環環相扣,段與段之間是有機組織,所強調的是文意的邏輯性;新詩是點與點的組合,點與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連結,那些點就是意象,意象間的組合成了意境,或者形成詩人的個人情懷的詩境,這猶如畫家可以在圖畫上畫上不同的圖案,這些圖案未必有必然關係,但就幅畫來看,那就是一個意境。滕固在《新青年》雜誌時期,在散文詩的專輯中提到新詩是「黃色」,散文是「綠色」,散文詩是結合了新詩的黃色和散文的綠色,成為「藍色」。這個比喻是指散文詩脫胎於散文和新詩,所謂「青出於藍」,指黃色加藍色,就變成更鮮艷的綠色,滕固可能一時筆誤,但這個比喻是恰當的。散文的最大問題是太直露,無掩飾,就如一個少女脫去衣服,任人觀看,任人指摘,很多文人都因為寫散文弄出很多是非,但好處是題材廣泛,甚麼都可以寫;詩貴含蓄,着重耐人尋味,也因此是非較少,但卻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入詩。
魯迅曾在《南腔北調集》中說: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已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並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散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後來,魯迅在英文譯本《野草》的序文中又說:
「因為那時難於直說,所以有措辭就很含糊了。」
為甚麼魯迅在當時難於直說呢?那當然是由於政治環境,魯迅擔心文章寫得太白會惹禍。散文太白,魯迅不便表達批評政治的思想;詩又有局限,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入詩,結果魯迅就寫出有詩意的散文,這就是散文詩。散文有了詩意,那既有散文的特點,無所不談,尤其便於諷刺;又有新詩的詩意,所謂詩意是指文字的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意是指文字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文字的表面意思,另一層則是深層意思,或者叫言外之音。
我在暗綠的黑板上寫了一個字「獸」,加上注音,轉身面向全班的小學生,開始教這個字。教了一個整個上午,費盡心血,他們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著我,我苦惱極了。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白白的粉筆字「獸」蹲伏在黑板上,向我咆哮,我拿起板擦,欲將它擦掉,它卻奔入叢林裏,我追趕去。四處奔尋,一直到白白的粉筆屑落滿了講台上。
我從黑板裏奔出來,站在講台上,衣服被獸爪撕破,指甲裏有血跡,耳朵裏有蟲聲,低頭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變成四隻腳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動物,我吼着:「這就是獸﹗這就是獸﹗」小學生們都嚇哭了。(蘇紹連〈獸〉)
我們可以看到這篇散文詩有散文的特點,句與句之間環環相扣,段與段之間是有機組合,邏輯性很強;又有新詩的詩意,文字有兩層意思,字面是談一個老師教學時突然變成了全身長毛的脊椎動物,言外之言是諷刺教育制度。這個題材要是改成散文,在極權的政權下是不便表達的,散文的直露,無掩飾,諷刺時弊容易得禍,即使在言論自由的社會,太直露的批評,也容易惹是非;散文詩則運用了新詩隱晦、耐人尋味的特點,可謂文人諷刺時弊最好的盔甲。「青出於藍勝於藍」,散文詩脫胎於新詩和散文,要是這種文體寫得好,可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在實用性之餘,又有藝術的美感。
阿民於 2012 年 04 月 29 日 at 11:14 下午 說:
蘇紹連《獸》這個例子,可以叫「詩意的散文」,可以叫「小說」;叫「散文詩」最牽強。什麼是「散文詩」?鵬展先生還是把「定義」說得確實一點吧。散文像人,詩像妖;至於人妖,有時候,的確很難下明確的「定義」,但既然要談「人妖的詩意」,這一難關,還是要硬着頭皮克服的。
吳俊君說:
我個人認為散文詩的定義很簡單。散文詩應該是用詩的語言來敍事的。例如鍾偉民先生的《讀信》
在記憶那紅紅的信箱
偶然,撿到一封灼人的信
信上,只寫著:
去年初夏,影樹失火
一樹繁花,炸得
比落日還紅。
讀畢,忽然滿掌灰燼
最後熄滅的一圈句號
縱又化成
你紅紅耳垂上蕩著的環扣
我還是回信告訴你
今夜,輕寒,只有冰雹
誤投在鏡湖之中
1.7.1988鍾偉民
吳俊君說:
蘇紹連《獸》這個例子是用散文敍詩,像詩的詮釋。我們從沒有人將詮釋叫做詩的。呵呵
考一下作者與呀民,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散文詩嗎?
豎起兩枝蝸角,問道於青草,一顆露珠輕罩住端垂,冷冷、清请、涼涼的感覺告訴了探索,那是永無止境的需索。水沾染了草的氣息,頑強告訴了生命什麼是活着的態度,根性能喚起道。蝸牛問:時間會讓我拖慢嗎?風俏皮地答:時間才把我拖慢!
白沙於 2012 年 05 月 03 日 at 10:31 下午 說:
用「詩的語言」敘事會不會是詩化小說或詩意散文?散文詩很難纏,中外名作不是沒有,但庸劣偽品充斥。有人把格言、寓言、口號、微型小說、歌詞等文字充當散文詩,而且還是很差勁的格言、寓言、口號……問題癥結在文體和作者上。可以寫一篇正式的詩或散文,就不要搞散文詩。沒有獨特的詩意要表達,就不要用詩歌語言或節奏寫一些不分行作品。話說回頭,不是分了行就升級成為「詩」。有些本土分行現代詩,把句子合攏成散文模樣也是爛得見骨的東西,要「降級」也不行。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11:29 上午 說:
鍾偉民的《花渡》,隨便摘錄幾句就是散文詩。呵呵
散文詩並非是難纒的文體,只是關乎寫的人對優美這個東東有沒有本事拿揑。別老往散文詩的形式下死功夫。那是死胡同。↓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2:18 下午 說:
「我喜歡你的文字,雖然文字描劃的過去,總讓我傷心。」燕華說;這五年,我遇上她。或者,那也是伏筆,百年前投石,有時候,百年後,才激起清漪。「這座城,不能眷戀。」我說。紅塵障眼,好在她窗前,還有一湖靜水;我退入空谷,才驀然明白,她是我的幽蘭。傷心人,難得一直珍視我的寫作。
這明顯是散文詩的實例。
摘錄自《花渡》的跋
白沙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4:15 下午 說:
阿民早前問:什麼是散文詩?這問題當然是問:什麼基本條件能使一篇作品成為散文詩?而非純粹是問「散文句子寫到某境界,這散文可稱得上是詩」。以《花渡》來說,這部作品仍然是一部小說,縱使書裡詩化文句俯拾即是。所引的片段,有些可獨立欣賞,但如不結合故事上下文來讀,這些片段的美便失去更大的內涵。也許散文詩就是要放一點「理性」、「邏輯」在「詩」裡面(分行不分行,或只分段寫,形式而已)。就如吳俊君舉出的蝸角詩,也是有些道理要說,不像詩歌那麼講「直覺」。把散文詩只看作一種修辭方式,或用詩句來敘事,簡便是簡便,恐未能說明所有問題。
吳俊君說:
早在《詩經》的時代就不講究詩體,追溯本質總離不開雛形,如果連原則上也不符,那麼再講什麼形式就更混亂。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5:22 下午 說:
個人認為散文詩是最接近《詩經》時期的一種抒情文體,這種文體除了有一定程度的詩意,所包涵的文心絕不可忽視,它是有內容的敍事,某程度而言是思想上活動的一個畫面。
散文詩的發展過程太注重形式上的矩尺,所以限制了这種跟文心貼近的書寫方式,這種結果對保育中文形同障礙,明眼人一看就知中文惡法扮演的角色叫西方的寫作形式。
中文想發展得好,請多參考自己的文化與思維方式。
阿民於 2012 年 05 月 05 日 at 3:48 下午 說:
「散文詩」和「詩散文」有什麼分別?我這麼問,等如問:「男人進了女廁」跟「女廁進了男人」有什麼不同?如果沒有不同,或者,沒有「明確」的不同,我看還是把「擱在河底養河裡的魚的那個魚缸」收起來,省得養出來一條條的「多鳩魚」吧。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5 日 at 6:49 下午 說:
呀民:你能貼一首明確的散文詩出來給大家看嗎?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7 日 at 10:50 上午 說:
回覆的排版有點亂,再貼一下。
呀民:這是散文詩嗎?
《陰溝裡的月光》
舍不得
轉移對你顧盼的目光,雖然
我狠狠的責備你。舍不得
錯過一切與你有關的
聲息,雖然我確實有點不屑。深信
在人的靈魂深處藏著動人的
秘密,天不會知道
詩人的分泌滲著的情愫是一種流失還是一種儲存。冷感的
日子裡,你的影像走不進
夢。夢醒的日子,安泰自若過後,心態像
調息過的丹田,本來的面目還原了!理解到
沒刺激的官能並非是那麼的無助,想像的
優越性是可以克服的。生物有
本能,本能除了靈欲還有靈性。性靈
從來沒這麼一致過。明白到
你完不完美根本不重要,明白到
自己根本不想占有你。明白到,心靈自由的話
可以漠視客觀條件,愈在乎
愈見鬼的日子我受夠了!主觀
對我所愛的有一定的保證,氣質是
用來欣賞的,人格是
用來制造誤會的。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月照溝渠。」
陰溝裡的月光也很美呀!
談散文詩
2011 年 12 月 26 日 由 秀實
秀實
沒有一種文類像散文詩那樣以無紀律的方式來存在。其混亂與模糊的實況,已說明了散文詩的不夠為一種獨立文類。
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的學說,那是英國托馬斯格雷欣提出的。運用於傳媒市場,即是說低俗文字比之於嚴肅文字,更容易取得市場的青睞。這種情況,文學自也不能例外,但散文詩的情況卻猶為惡劣。低劣的散文詩以驚人的量產佔據了讀者市場,好像那些堆滿了雜貨店貨架的假貨、次貨、水貨。除非你不買,否則就是這種貨色。
奇怪的是,散文詩在我國的源頭卻是相當不錯的。文學大師魯迅的《野草集》繼承了法國散文詩的傳統風格,移植於我國。起點高,原是這種文類的優勢。輾轉而下,與我國強韌的詩歌傳統融合,也出現了不同於魯迅那種求真的批判現實的散文詩風,轉而求美求意境,如何其芳等名家,也很不俗。後來卻不知怎地,散文詩風丕變,如得了疫症般出現了許多嬌飾、柔媚、空洞、濫情的膚淺文字,傳遍大江南北,褻瀆了詩歌的殿堂!
那一幫人喜歡拿我國詩歌傳統來為散文詩塗脂抹粉,如幽靈附體,唸唸有辭,說:「散文詩就是詩,而不是散文。」這種連文字都寫不通的人,卻先鄙視起散文來,而努力想擠進詩歌的殿堂。但這只能反映他們強烈的自卑心態,妄想藉詩的光環來作掩飾他們的膚淺無能。
散文詩界還有一種無稽的說法是: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並出言恫嚇,叫人警惕散文詩不能與小散文混同一起,宣稱這會是散文詩的滅亡。其言也真幼稚可笑。文學史上從來沒有一篇優秀的作品因為不能歸屬為何種文類而滅亡的。作品的存亡,只服膺一個法則:優勝劣敗。壞的散文詩就算歸屬為詩,對其被淘汰的命運也無濟於事。
散文詩的出現,說明文類發展的一個現象,即是與社會的發展結合,在傳統上尋求突破。文學史家都知道,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出現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並不是偶然的。此所以沙特讚譽此書為「捕捉現代城市生活之美」的遺世奇書。
優秀的文學作品靠的是歲月的洗禮,與永恆拔河。其價值往往不是當代的。愈是浮躁的,可能愈是短暫。當代作家首要學習的,是一種鎮定與沉默的態度。古人說:「文章,千古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當連作家都在爭朝夕時,文學還能怎樣!愛爭朝夕的散文詩人,其無警惕乎!
5 則迴響於“談散文詩”
阿民於 2011 年 12 月 26 日 at 10:50 下午 說:
如果散文是褲,詩是裙;這所謂的「散文詩」,就是裙褲,或者褲裙;不倫不類,流行一時,到二時,就先天不足嚥了氣;如果露出來的,還是一隻隻爛腳和蹩腳,爛腳鬥蹩腳,夠可笑可驚的。
秀實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2:30 上午 說:
迷途知返, 半年前, 我終於退出香港散文詩學會這個陳展爛腳和蹩腳的幫派.
白沙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1:16 上午 說:
以文學史發展來說, 無可懷疑, 散文詩應已沒落. 它最大的罪惡, 是掩飾操作者對原來兩種文體的生疏空虛, 而又試圖掠奪兩種文體的優點, 為操作者加冕, 成為"詩人" 或"散文家". 有評論名家曾寫文支持散文詩,但無法改變其沒落命運.其實很多所謂"詩小說"、"紀實小說"都有這個"兩棲"問題,庸劣之作滋生蔓衍. 下一個危機文體應是"微型小說", 小心了.
阿民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02 下午 說:
不科學地、壞心腸地劃分文體,就是我說的「在河底置一魚缸養河裡的魚」,這種魚,學名叫「多鳩魚」!
阿民於 2012 年 03 月 16 日 at 11:14 下午 說:
『如果散文是褲,詩是裙;這所謂的「散文詩」,就是裙褲,或者褲裙;不倫不類,流行一時,到二時,就先天不足嚥了氣;如果露出來的,還是一隻隻爛腳和蹩腳,爛腳鬥蹩腳,夠可笑可驚的。』這段文字,讓人覆印了貼在別的網頁,當他自己的發言;版權觀念,夠薄弱的。鍾偉民16-3-2012
散文詩》
拼音:Sǎnwén shī
英文:Prose
散文詩,是一種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基本定義
散文詩,是一種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在本質上,它屬於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内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散文詩
發展歷史
散文詩是一種現代文體﹐是適應現當代社會人們敏感多思﹑複雜縝密等心理特征而發展起來的。雖然中國1000多年前就有類似散文詩的作品﹐歐洲在16﹑17世紀不少作家就寫過很有詩意的散文﹐但作爲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流行起來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第一個正式用“小散文詩”這個名詞﹐和有意采用這種體裁的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他認爲散文詩“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在中國新文學中﹐散文詩是一個引進的文學品種。1915年 2卷 7期的《中華小說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譯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當時列入“小說”欄﹐譯者劉半農)﹐是外國散文詩在中國的最早譯介。1918年4卷 5期的《新青年》雜志﹐發表了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譯文﹐文末所附的說明指出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散文詩”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在中國報刊上出現。對於這一文體的性質和特點﹐《文學旬刊》在1922年曾有過理論探討﹐西諦(鄭振鐸)﹑滕固﹑王平陵等人都發表了意見。
基本特點
散文詩的特點
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出來的品種,這是沒有疑問的。散文詩具有詩與散文的“兩棲”特征,散文詩既吸收詩表現主觀心靈和情緒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隨便抒懷狀物的功能,並使兩者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可以說不熟悉詩與散文這兩種文體,就很難創作散文詩。但是散文詩究竟是一種新的文體,還是如有人說的:散文詩是“散文的詩”和“詩的散文”?關鍵要看散文詩是否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或者說散文詩區别於詩和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征是什麼。
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視人生方式,即運用比較自由的形式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從總體上看來,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
波德萊爾是散文詩的最初創造者之一。他說過:“當我們人類野心滋長的時候,誰沒有夢想到那散文詩的神祕,--聲律和諧,而沒有節奏,那立意的精辟辭章的跌宕,足以應付那心靈的情緒、思想的起伏和知覺的變幻。”。他還說:散文詩這種形式,“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動盪、波動、驚跳,這說出了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征。
散文詩
散文詩與詩、與散文的不同之處
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别。比如結構、語體、節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别抒情詩由於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因此,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正是爲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於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奏、音節、行數、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但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它的“動盪、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分了。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說那些以記叙真人真事爲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即使我們稱爲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内心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不過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在結構上,有人說,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摺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内在情緒則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沖擊波,沖動讀者的心弦,進入詩的境界。
散文詩
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叙事性的現實的語言。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散文爲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散文詩爲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係,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
Posted on 2012 年 04 月 29 日 由 魏鵬展 觀看:120
魏鵬展
新文學發展了不足一百年,新詩和小說的發展速度很驚人,散文的發展相對較慢,而散文詩的文體甚至還有爭議性。本文不詳細探討散文詩的文體問題,而着重探討散文詩的基本寫作特點。
我們都知道散文是線與線的連結,句與句之間環環相扣,段與段之間是有機組織,所強調的是文意的邏輯性;新詩是點與點的組合,點與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連結,那些點就是意象,意象間的組合成了意境,或者形成詩人的個人情懷的詩境,這猶如畫家可以在圖畫上畫上不同的圖案,這些圖案未必有必然關係,但就幅畫來看,那就是一個意境。滕固在《新青年》雜誌時期,在散文詩的專輯中提到新詩是「黃色」,散文是「綠色」,散文詩是結合了新詩的黃色和散文的綠色,成為「藍色」。這個比喻是指散文詩脫胎於散文和新詩,所謂「青出於藍」,指黃色加藍色,就變成更鮮艷的綠色,滕固可能一時筆誤,但這個比喻是恰當的。散文的最大問題是太直露,無掩飾,就如一個少女脫去衣服,任人觀看,任人指摘,很多文人都因為寫散文弄出很多是非,但好處是題材廣泛,甚麼都可以寫;詩貴含蓄,着重耐人尋味,也因此是非較少,但卻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入詩。
魯迅曾在《南腔北調集》中說: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已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並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散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後來,魯迅在英文譯本《野草》的序文中又說:
「因為那時難於直說,所以有措辭就很含糊了。」
為甚麼魯迅在當時難於直說呢?那當然是由於政治環境,魯迅擔心文章寫得太白會惹禍。散文太白,魯迅不便表達批評政治的思想;詩又有局限,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入詩,結果魯迅就寫出有詩意的散文,這就是散文詩。散文有了詩意,那既有散文的特點,無所不談,尤其便於諷刺;又有新詩的詩意,所謂詩意是指文字的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意是指文字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文字的表面意思,另一層則是深層意思,或者叫言外之音。
我在暗綠的黑板上寫了一個字「獸」,加上注音,轉身面向全班的小學生,開始教這個字。教了一個整個上午,費盡心血,他們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著我,我苦惱極了。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白白的粉筆字「獸」蹲伏在黑板上,向我咆哮,我拿起板擦,欲將它擦掉,它卻奔入叢林裏,我追趕去。四處奔尋,一直到白白的粉筆屑落滿了講台上。
我從黑板裏奔出來,站在講台上,衣服被獸爪撕破,指甲裏有血跡,耳朵裏有蟲聲,低頭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變成四隻腳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動物,我吼着:「這就是獸﹗這就是獸﹗」小學生們都嚇哭了。(蘇紹連〈獸〉)
我們可以看到這篇散文詩有散文的特點,句與句之間環環相扣,段與段之間是有機組合,邏輯性很強;又有新詩的詩意,文字有兩層意思,字面是談一個老師教學時突然變成了全身長毛的脊椎動物,言外之言是諷刺教育制度。這個題材要是改成散文,在極權的政權下是不便表達的,散文的直露,無掩飾,諷刺時弊容易得禍,即使在言論自由的社會,太直露的批評,也容易惹是非;散文詩則運用了新詩隱晦、耐人尋味的特點,可謂文人諷刺時弊最好的盔甲。「青出於藍勝於藍」,散文詩脫胎於新詩和散文,要是這種文體寫得好,可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在實用性之餘,又有藝術的美感。
阿民於 2012 年 04 月 29 日 at 11:14 下午 說:
蘇紹連《獸》這個例子,可以叫「詩意的散文」,可以叫「小說」;叫「散文詩」最牽強。什麼是「散文詩」?鵬展先生還是把「定義」說得確實一點吧。散文像人,詩像妖;至於人妖,有時候,的確很難下明確的「定義」,但既然要談「人妖的詩意」,這一難關,還是要硬着頭皮克服的。
吳俊君說:
我個人認為散文詩的定義很簡單。散文詩應該是用詩的語言來敍事的。例如鍾偉民先生的《讀信》
在記憶那紅紅的信箱
偶然,撿到一封灼人的信
信上,只寫著:
去年初夏,影樹失火
一樹繁花,炸得
比落日還紅。
讀畢,忽然滿掌灰燼
最後熄滅的一圈句號
縱又化成
你紅紅耳垂上蕩著的環扣
我還是回信告訴你
今夜,輕寒,只有冰雹
誤投在鏡湖之中
1.7.1988鍾偉民
吳俊君說:
蘇紹連《獸》這個例子是用散文敍詩,像詩的詮釋。我們從沒有人將詮釋叫做詩的。呵呵
考一下作者與呀民,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散文詩嗎?
豎起兩枝蝸角,問道於青草,一顆露珠輕罩住端垂,冷冷、清请、涼涼的感覺告訴了探索,那是永無止境的需索。水沾染了草的氣息,頑強告訴了生命什麼是活着的態度,根性能喚起道。蝸牛問:時間會讓我拖慢嗎?風俏皮地答:時間才把我拖慢!
白沙於 2012 年 05 月 03 日 at 10:31 下午 說:
用「詩的語言」敘事會不會是詩化小說或詩意散文?散文詩很難纏,中外名作不是沒有,但庸劣偽品充斥。有人把格言、寓言、口號、微型小說、歌詞等文字充當散文詩,而且還是很差勁的格言、寓言、口號……問題癥結在文體和作者上。可以寫一篇正式的詩或散文,就不要搞散文詩。沒有獨特的詩意要表達,就不要用詩歌語言或節奏寫一些不分行作品。話說回頭,不是分了行就升級成為「詩」。有些本土分行現代詩,把句子合攏成散文模樣也是爛得見骨的東西,要「降級」也不行。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11:29 上午 說:
鍾偉民的《花渡》,隨便摘錄幾句就是散文詩。呵呵
散文詩並非是難纒的文體,只是關乎寫的人對優美這個東東有沒有本事拿揑。別老往散文詩的形式下死功夫。那是死胡同。↓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2:18 下午 說:
「我喜歡你的文字,雖然文字描劃的過去,總讓我傷心。」燕華說;這五年,我遇上她。或者,那也是伏筆,百年前投石,有時候,百年後,才激起清漪。「這座城,不能眷戀。」我說。紅塵障眼,好在她窗前,還有一湖靜水;我退入空谷,才驀然明白,她是我的幽蘭。傷心人,難得一直珍視我的寫作。
這明顯是散文詩的實例。
摘錄自《花渡》的跋
白沙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4:15 下午 說:
阿民早前問:什麼是散文詩?這問題當然是問:什麼基本條件能使一篇作品成為散文詩?而非純粹是問「散文句子寫到某境界,這散文可稱得上是詩」。以《花渡》來說,這部作品仍然是一部小說,縱使書裡詩化文句俯拾即是。所引的片段,有些可獨立欣賞,但如不結合故事上下文來讀,這些片段的美便失去更大的內涵。也許散文詩就是要放一點「理性」、「邏輯」在「詩」裡面(分行不分行,或只分段寫,形式而已)。就如吳俊君舉出的蝸角詩,也是有些道理要說,不像詩歌那麼講「直覺」。把散文詩只看作一種修辭方式,或用詩句來敘事,簡便是簡便,恐未能說明所有問題。
吳俊君說:
早在《詩經》的時代就不講究詩體,追溯本質總離不開雛形,如果連原則上也不符,那麼再講什麼形式就更混亂。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4 日 at 5:22 下午 說:
個人認為散文詩是最接近《詩經》時期的一種抒情文體,這種文體除了有一定程度的詩意,所包涵的文心絕不可忽視,它是有內容的敍事,某程度而言是思想上活動的一個畫面。
散文詩的發展過程太注重形式上的矩尺,所以限制了这種跟文心貼近的書寫方式,這種結果對保育中文形同障礙,明眼人一看就知中文惡法扮演的角色叫西方的寫作形式。
中文想發展得好,請多參考自己的文化與思維方式。
阿民於 2012 年 05 月 05 日 at 3:48 下午 說:
「散文詩」和「詩散文」有什麼分別?我這麼問,等如問:「男人進了女廁」跟「女廁進了男人」有什麼不同?如果沒有不同,或者,沒有「明確」的不同,我看還是把「擱在河底養河裡的魚的那個魚缸」收起來,省得養出來一條條的「多鳩魚」吧。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5 日 at 6:49 下午 說:
呀民:你能貼一首明確的散文詩出來給大家看嗎?
吳俊君於 2012 年 05 月 07 日 at 10:50 上午 說:
回覆的排版有點亂,再貼一下。
呀民:這是散文詩嗎?
《陰溝裡的月光》
舍不得
轉移對你顧盼的目光,雖然
我狠狠的責備你。舍不得
錯過一切與你有關的
聲息,雖然我確實有點不屑。深信
在人的靈魂深處藏著動人的
秘密,天不會知道
詩人的分泌滲著的情愫是一種流失還是一種儲存。冷感的
日子裡,你的影像走不進
夢。夢醒的日子,安泰自若過後,心態像
調息過的丹田,本來的面目還原了!理解到
沒刺激的官能並非是那麼的無助,想像的
優越性是可以克服的。生物有
本能,本能除了靈欲還有靈性。性靈
從來沒這麼一致過。明白到
你完不完美根本不重要,明白到
自己根本不想占有你。明白到,心靈自由的話
可以漠視客觀條件,愈在乎
愈見鬼的日子我受夠了!主觀
對我所愛的有一定的保證,氣質是
用來欣賞的,人格是
用來制造誤會的。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月照溝渠。」
陰溝裡的月光也很美呀!
談散文詩
2011 年 12 月 26 日 由 秀實
秀實
沒有一種文類像散文詩那樣以無紀律的方式來存在。其混亂與模糊的實況,已說明了散文詩的不夠為一種獨立文類。
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的學說,那是英國托馬斯格雷欣提出的。運用於傳媒市場,即是說低俗文字比之於嚴肅文字,更容易取得市場的青睞。這種情況,文學自也不能例外,但散文詩的情況卻猶為惡劣。低劣的散文詩以驚人的量產佔據了讀者市場,好像那些堆滿了雜貨店貨架的假貨、次貨、水貨。除非你不買,否則就是這種貨色。
奇怪的是,散文詩在我國的源頭卻是相當不錯的。文學大師魯迅的《野草集》繼承了法國散文詩的傳統風格,移植於我國。起點高,原是這種文類的優勢。輾轉而下,與我國強韌的詩歌傳統融合,也出現了不同於魯迅那種求真的批判現實的散文詩風,轉而求美求意境,如何其芳等名家,也很不俗。後來卻不知怎地,散文詩風丕變,如得了疫症般出現了許多嬌飾、柔媚、空洞、濫情的膚淺文字,傳遍大江南北,褻瀆了詩歌的殿堂!
那一幫人喜歡拿我國詩歌傳統來為散文詩塗脂抹粉,如幽靈附體,唸唸有辭,說:「散文詩就是詩,而不是散文。」這種連文字都寫不通的人,卻先鄙視起散文來,而努力想擠進詩歌的殿堂。但這只能反映他們強烈的自卑心態,妄想藉詩的光環來作掩飾他們的膚淺無能。
散文詩界還有一種無稽的說法是: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並出言恫嚇,叫人警惕散文詩不能與小散文混同一起,宣稱這會是散文詩的滅亡。其言也真幼稚可笑。文學史上從來沒有一篇優秀的作品因為不能歸屬為何種文類而滅亡的。作品的存亡,只服膺一個法則:優勝劣敗。壞的散文詩就算歸屬為詩,對其被淘汰的命運也無濟於事。
散文詩的出現,說明文類發展的一個現象,即是與社會的發展結合,在傳統上尋求突破。文學史家都知道,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出現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並不是偶然的。此所以沙特讚譽此書為「捕捉現代城市生活之美」的遺世奇書。
優秀的文學作品靠的是歲月的洗禮,與永恆拔河。其價值往往不是當代的。愈是浮躁的,可能愈是短暫。當代作家首要學習的,是一種鎮定與沉默的態度。古人說:「文章,千古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當連作家都在爭朝夕時,文學還能怎樣!愛爭朝夕的散文詩人,其無警惕乎!
5 則迴響於“談散文詩”
阿民於 2011 年 12 月 26 日 at 10:50 下午 說:
如果散文是褲,詩是裙;這所謂的「散文詩」,就是裙褲,或者褲裙;不倫不類,流行一時,到二時,就先天不足嚥了氣;如果露出來的,還是一隻隻爛腳和蹩腳,爛腳鬥蹩腳,夠可笑可驚的。
秀實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2:30 上午 說:
迷途知返, 半年前, 我終於退出香港散文詩學會這個陳展爛腳和蹩腳的幫派.
白沙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1:16 上午 說:
以文學史發展來說, 無可懷疑, 散文詩應已沒落. 它最大的罪惡, 是掩飾操作者對原來兩種文體的生疏空虛, 而又試圖掠奪兩種文體的優點, 為操作者加冕, 成為"詩人" 或"散文家". 有評論名家曾寫文支持散文詩,但無法改變其沒落命運.其實很多所謂"詩小說"、"紀實小說"都有這個"兩棲"問題,庸劣之作滋生蔓衍. 下一個危機文體應是"微型小說", 小心了.
阿民於 2011 年 12 月 27 日 at 1:02 下午 說:
不科學地、壞心腸地劃分文體,就是我說的「在河底置一魚缸養河裡的魚」,這種魚,學名叫「多鳩魚」!
阿民於 2012 年 03 月 16 日 at 11:14 下午 說:
『如果散文是褲,詩是裙;這所謂的「散文詩」,就是裙褲,或者褲裙;不倫不類,流行一時,到二時,就先天不足嚥了氣;如果露出來的,還是一隻隻爛腳和蹩腳,爛腳鬥蹩腳,夠可笑可驚的。』這段文字,讓人覆印了貼在別的網頁,當他自己的發言;版權觀念,夠薄弱的。鍾偉民16-3-2012
散文詩》
拼音:Sǎnwén shī
英文:Prose
散文詩,是一種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基本定義
散文詩,是一種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在本質上,它屬於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内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散文詩
發展歷史
散文詩是一種現代文體﹐是適應現當代社會人們敏感多思﹑複雜縝密等心理特征而發展起來的。雖然中國1000多年前就有類似散文詩的作品﹐歐洲在16﹑17世紀不少作家就寫過很有詩意的散文﹐但作爲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流行起來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第一個正式用“小散文詩”這個名詞﹐和有意采用這種體裁的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他認爲散文詩“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在中國新文學中﹐散文詩是一個引進的文學品種。1915年 2卷 7期的《中華小說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譯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當時列入“小說”欄﹐譯者劉半農)﹐是外國散文詩在中國的最早譯介。1918年4卷 5期的《新青年》雜志﹐發表了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譯文﹐文末所附的說明指出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散文詩”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在中國報刊上出現。對於這一文體的性質和特點﹐《文學旬刊》在1922年曾有過理論探討﹐西諦(鄭振鐸)﹑滕固﹑王平陵等人都發表了意見。
基本特點
散文詩的特點
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出來的品種,這是沒有疑問的。散文詩具有詩與散文的“兩棲”特征,散文詩既吸收詩表現主觀心靈和情緒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隨便抒懷狀物的功能,並使兩者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可以說不熟悉詩與散文這兩種文體,就很難創作散文詩。但是散文詩究竟是一種新的文體,還是如有人說的:散文詩是“散文的詩”和“詩的散文”?關鍵要看散文詩是否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或者說散文詩區别於詩和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征是什麼。
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視人生方式,即運用比較自由的形式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從總體上看來,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
波德萊爾是散文詩的最初創造者之一。他說過:“當我們人類野心滋長的時候,誰沒有夢想到那散文詩的神祕,--聲律和諧,而沒有節奏,那立意的精辟辭章的跌宕,足以應付那心靈的情緒、思想的起伏和知覺的變幻。”。他還說:散文詩這種形式,“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動盪、波動、驚跳,這說出了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征。
散文詩
散文詩與詩、與散文的不同之處
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别。比如結構、語體、節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别抒情詩由於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因此,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正是爲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於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奏、音節、行數、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但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它的“動盪、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分了。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說那些以記叙真人真事爲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即使我們稱爲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内心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不過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在結構上,有人說,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摺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内在情緒則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沖擊波,沖動讀者的心弦,進入詩的境界。
散文詩
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叙事性的現實的語言。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散文爲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散文詩爲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係,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