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宮女話當年

友善聯誼的、心情抒發的、生活交流的、文學討論的

版主: 小小編代貼

目前窗簾種類之繁多,樣本製作之精美,資訊取得管道之迅速與廣泛,大家一定很難想像三四十年前所謂的窗簾是多麼的陽春。 個人有幸仍然兢兢業業的堅守崗位上,回想當初深處其中的情形,以今日觀之,用「可笑」來形容似乎也不算超過。
四十年前的裝潢行絕大部分只做窗簾,所以河落人口語間不稱裝潢店,而以河洛英語將「curtains店」發為「ㄎㄚˊㄉㄣˋ或ㄎㄚˊㄉㄧㄢˋ」的音,且一直相沿至今。 那時的窗簾幾乎只有全素色、素色花兩種,每樣式由三到六個顏色不等黏成一本「單行本」,每家經銷商也只有十來本可供選擇。

因為腳踏車是主流交通工具,零零散散的樣本真不好攜帶,後來才有聰明廠商拼成集合本,但花色仍有限,且都不用編號,名稱幾乎都可背起來。其材質不外乎提花、純棉、混紡,印花窗簾在更後面才有。窗紗為尼龍、特多龍,真是單純得很。

我剛入行時,窗簾的鉤針都還是手工縫上去的,其耗時已多,欲調整高度時的剪斷、再縫回之麻煩簡直不可思議。直到某家鐵工廠老闆心血來潮,把每支鉤針頭予以磨尖開始,從此鉤針才真的可以像針一樣刺進打摺的縫線裡,這種小小的一步堪稱是窗簾製作的一大步。有點不可思議,這麼簡單的技術為何沒有早想到?以前人果然比較笨嗎?

說到笨,那首開磨尖窗簾鉤針的老闆也算笨的一種。怎麼說?
因為他把新產品交給他的鐵工學徒拿去兜售時只額外加一點工資,而學徒卻以奇貨可居而大膽的加倍兜售,結果立刻成為搶手貨。
據他回憶:「我每個月光是兜售『插鉤』便等於有四到五倍薪水的進帳」而老闆還興高彩烈於外快的收入。
等到後知後覺的老闆發現市價如此之可觀,市場如此龐大而收回自售時,該學徒早已擦亮招牌,一邊向原老闆進貨一邊自己僱工生產,絲毫不受影響。

至於縫在窗簾頂端使硬挺的裡襯,目前除抽繩子的「進口襯」外,所使用的帆布襯,既經濟實惠又方便。可當時只有漿成硬挺狀的粗胚布自行撕開使用,米黃色較便宜,用於不透明之布料,白色較貴用於透明窗紗。不過原先已經是「微軟」狀,下水撈起後就難免變形,皺成一團,非整燙不可,但整燙後掛起來也依然不挺。

至於羅馬廉(摺疊簾)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有了,但升降軌道非常難用又貴,捲簾又是更後面才漸漸「被看到」,而且大多為進口,國內製作的除不平整外,機件也毛病百出,要順利交貨又不被抱怨還真不易哩。

窗簾必須有軌道,初期只有原色不亮的工字型可彎軌。塑膠滑輪小小細細的,必須時常在鋁材上塗蠟,否則很不好操作。因為安裝架的關係,窗簾關攏或拉開都不太好看。而且以前窗戶大多木製,安裝時大多以鐵鎚將英吋半的螺絲釘粗魯的直接敲進,別說充電電鑽,那時螺絲釘螺絲起子也只有一字型的。想不到吧?

末了,順道提起窗簾的造型製作,我們常稱之為「波浪上蓋」。民國八十二年左右,在湯臣窗簾樣本上推出四十餘種造型新款,在業界從北到南掀起一陣「造型風」,長達三年之久。可惜現在似乎反璞歸真,少有人製作,而去年湯臣窗簾也從裝潢界消失了。

因為本人有幸為湯臣開風氣之先,在此「白頭宮女話當年」一下,略示欷噓之意,還請諸位看官莫見怪才是。

2010. 06.19於台北
哇~~~

你是【裝潢】的大師哩

某些專有名詞,可不是唬弄人的

而我,雖是曾經從事美麗的行業

服裝設計.....

可也曾自己親手車縫【窗簾】呢

所以.....

白頭宮女,欸!豈止你

話說,你貼在這裡

也無不好,吸引人自是吸引人目光

何苦為難版主

再說,文章格式,自有其格式

唔......

夜安
說到服裝,咱這行最怕幫「做衣服的」製作窗簾,因為他們總以為
「作工」得像製衣服那樣的精細,有如畫壁畫的筆觸要和鉛筆畫在紙上一樣~
不過服裝「設計師」或可能不至於吧?

芳草所說:
「何苦為難版主?再說,文章格式,自有其格式」~

哎!嚇著我了!
怎麼回事?是在下筆力拙劣不堪嗎?
還是「涉及商業(?)行為」有所不當?
如果有任何為難版主之嫌,還請直接刪之。謝了。
芝言 寫:說到服裝,咱這行最怕幫「做衣服的」製作窗簾,因為他們總以為
「作工」得像製衣服那樣的精細,有如畫壁畫的筆觸要和鉛筆畫在紙上一樣~
不過服裝「設計師」或可能不至於吧?

芳草所說:
「何苦為難版主?再說,文章格式,自有其格式」~

哎!嚇著我了!
怎麼回事?是在下筆力拙劣不堪嗎?
還是「涉及商業(?)行為」有所不當?
如果有任何為難版主之嫌,還請直接刪之。謝了。



啊啊

那才嚇到我了

呵呵,我的錯,我不該【擅自延伸語意】....對不起!

我是來自於你在另一位網友的文章留言說法:貼在哪裡之類的話.....
所以一時無狀的敲出那些字,也是延續自己之前的想法

剛好看到這篇文章,貼在哪都合於【版規】吧,又鉅細靡遺娓娓道出行話

寫的真好,我就寫不出來了。

所以才說,如果吸引人的文章,不管貼在哪,個人還是會點閱

沒想到,自己以為的......
卻讓你產生如此重大誤解

再說一次:對不起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