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塗鴉美學》
說起塗鴉,總覺得多身反骨,HIP-HOP似地,印象派地,在巷弄、街頭、壁面、車身,總統府面前擺攤、唱戲。那戲,卻多半是夜裡,帶了面罩、手套,噴罐,瀟灑、隨心,或簽名、寫字、畫圖宣洩,塗一牆的黑白彩色。
塗鴉 GRAFFITI,據維基百科說,泛指在古跡、古墓或廢墟上找到的銘文或圖畫,後來包括很多可以被認為是污損公物的畫作 (如畫在行人道旁或牆上的圖畫) 也算。最早始於古希臘的一則壁面廣告,畫了手腳、心型圖案和數字,要人依照暗示,買春、付款。想想,也不盡然,這老大哥,要是撇開穴居人,百分百要算中國。
西元前兩百年,漢唐盛世後,窮秀才赴京趕考,遍經山山水水,幾捆書挑得肩膀欲斷,沒依沒靠,剛好阿婆送了一碗蕃薯湯,感時濺淚,幾滴辛酸的筆墨濕濡一牆⋯⋯這種塗鴉,若未經改朝換代、文革的愚昧,留下來的不知有幾萬堵。
多年前曾去過香港,彌敦大道邊上,一堵高約兩三層樓的擋土牆,有人用黑漆歪歪扭扭,滿滿地寫了正氣歌,伴著柱子凜然擎起,底下幾個流浪的鍋盆橫豎,看來煮的,都是驕傲,讓人印象深刻。至於台灣,這樣的大製作則屬少見,要是寫了中文,多半小字,牆縫、電桿上,簽字筆幾行,罵罵政客。再不,就是大樓工地,鐵皮圍牆,噴漆數字:徵粗工、外籍新娘。
二十世紀以後,塗鴉盛行歐美,不知幾年前竟竄至台灣。台北的西門町,沒落、廢墟之處,沿牆沿街地,色彩如蔓藤,靜舖春色,有時走過,細品每一角落,真是美。
本專題塗鴉作品皆拍自台北西門町街頭,雖有署名但多如詩經民歌,不可考,僅在此向所有不羈的夜隱者致上崇高敬意,好作品,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