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雄,不用抬頭,陽光便以千萬的熱烈,奢侈向我。天很
藍,浪花千朵爭湧上岸,畫雲成為綿延千里的無拘。不用開窗
,似乎總有爵士女伶深沈的聲音在我耳際放歌。
喜歡高雄,喜歡它的多重面貌,山山水水,伸了手就可觸及它
的快慢緩急,現代與過去。說話與否,人文的厚度自然在那。
也許是街頭巷弄,一方小桌,幾瓶啤酒,三道小菜,寬敞的胸
襟自黃昏對坐半夜,眼神望盡,都是海的遼闊。也許是遠處,
聽船笛一聲,理直氣壯地招呼港與港的漂泊。又或許,只需砲
台的空橋一坐,黃昏時看許多燈火自平地燦爛燒向過去,一切
依稀靜默駐守,即使沒了煙火⋯⋯
也許,喜歡高雄,喜歡那藍要滲入心底的原因不只是它的海洋
性格,而是來自身分的出生地。高雄人在台北長大,對「故鄉」
的印象竟然只有兩三次。一次是旗津的三輪車,搖搖晃晃地穿
風而行;一次在前鎮,小時候的某天早上,碼頭邊上喝豆漿,
被一個外國人摸著頭,似乎因為在高雄才能看見那時的稚氣、
清秀。
高興老師的邀約,高興在台北的小公園、淡水,隨心揮灑的沾
水筆可以在旗津,創藝市集裡,熱情的人身邊寫字;高興可以
伴著潮水,在旗津的砲台廣場,斑剝的水泥地快意縱情。
天,總是藍,藍得讓人開心。
一抹斜雲劃過砲台的空橋,不知紅磚之上,哥倆談的是什麼,
或許,只是一份好久不見的情誼。
剝蝕的水泥牆修修補捕,依舊可以看見清末悍守打狗的決心。
中西合璧的砲台,暗紅的磚階,可以看見難得的磚花,百年後
依舊期待著太平豔麗。
校場的泥地剝離,我在那空地用水筆寫了一首關於砲台的詩、
一篇心經。水乾了,即席創作的詩句忘了,那心經,不知曾經
駐守的靈魂是否看見。
黃昏的砲台牆上,總有人扶持,共看落日、夜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