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成就最高?

友善聯誼的、心情抒發的、生活交流的、文學討論的

版主: 小小編代貼

請大家幫忙回答yeast的問題 :
"請教一個很難的問題
請問新文學運動以來,華人世界中,在詩領域,成就最高的是誰?
又人人都說余光中的詩成就大但我不覺得
我認為他的詩質地平平 "

yeast的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zyng/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蠻難的
用什麼標準去衡量成就?
用什麼方法去衡量?
而衡量的方法其客觀性是否足以建立信度和效度?

如果單純就網站上個別成員去統計
則樣本空間本身是否足夠?是否具有代表性?

突然間我想到網路上一個常用的方法
用Google去搜尋,誰查到的筆數最多,
基本上其普遍性及知名性應該都有一定的衡量價值
結果蠻好玩的,筆數的大小,和一般的認知上有蠻符合的地方
以下是搜尋的結果(前面的數據是繁體網頁的數目,後面是繁簡均包括)

李白  52900   398000
杜甫  31700   192000
白居易 19100   110000
余光中 12500   124000
席慕蓉  7830    19700
楊牧   6940    11300
鄭愁予  6780    88300
喜菡   6360     6930
羅智成  4550    36700
余怒   2640     9770
冰夕   1710     1710
阿鏡   1650     2770
呂建春  1270     6020
劉哲廷   987    72100(有很多屬於同名或部分同名)
蚊人    647     5880(嘻嘻!其中只有一筆屬於我)

像鄭愁予兩岸皆出名,而楊牧則較局限於台灣
而蚊人我其實只有一筆,其他都是什麼捕蚊人之類的充數 :evil:
反倒本人的本名還找得到28筆ㄋㄟ :lol:

這個方法給呂兄一個參考.
 

嘻嘻
我們的站長喜菡老師幾可跟楊牧與鄭愁予並駕齊驅
但顯然只局限於台灣,大陸的知名度則有待開發了

蚊人啊

別折煞我了
我何德何能啊

喜菡只不過是文學瘋人
小卒子一個啊

^^

哈哈。這種透過電腦搜索出來的名氣真好玩^^
呂大哥
留言的那個yeast是我
非你所指的那個yeast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22566707/
:oops:

現代詩
我喜歡女詩人的詩
所以~~余北北的詩就被那個了

兩三年前
因為工作上的需要
開始寫一些回應文章
才發現自然科組的人離開文學太久
或是根本從來未曾學好
因此一直把寫回應當成一件很可怖的事(寫出來真的慘不忍睹)

因此慢慢開始學習怎麼把一篇文章寫好
當時的觀念認為詩最精緻優美
所以就誤打誤撞地進來喜菡文學網練功夫
剛開始寫的詩還真笑死人
都得喜老師帶著走(那時喜老師都會把我的詩拆開來組合)
後來稍大了就開始自行覓食
當時就迷上白亞冰夕文摩子建等等的詩
也做了一些筆記
所以在我的感覺
這裡的每位先進都算是我的老師
因此和呂兄以鄭愁予商禽等等名家為師是有些不同
如果以我的認知
這裡的先進比名家都來得有成就呢
新文學運動以來,華人世界中,在詩領域,誰成就最高?
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洛夫的詩最好,
前幾名是洛夫、楊牧、羅智成、陳黎。
余光中也是笫一流大詩人,詩風較明朗平淡,語調節奏極佳,然而現下詩人的口味較重,喜歡濃稠晦澀的詩。余光中也是散文大家,既創新,影響又大,詩文相加,於文壇自屬宗師地位。

我寫詩從學習余光中、楊牧、鄭愁予等開始,到洛夫、商禽的超現實手法,以迄當今後現代的詩風。然而畫虎不成,語調節奏的處理一直是我的弱點。詩作不一定要有音樂性,但有音樂感的作品容易引起共鳴。音樂性是指文字本身所形成的節奏,節奏表現情緒之變化,傳達給人以聽覺美感的享受。

余光中曾說:「音調之高低,節奏之舒疾,句法之長短,語氣之正反順逆,這些,都是詩人必須常加試驗並且善為把握的。自從現代詩反傳統以來,不少作者連中文的基本聲調都忽略了,結果一首詩不是音不副義,甚或音義相左,在聲調上『表錯了情』,便是完全喪失了節奏的張力,成為一首『啞詩』。國語只有四聲,少了一個峭急險驟的入聲,新詩的音域先天上已經比古典詩狹窄。剩下來的四聲,如果還不能充分發揮功用,新詩的音樂性,也就難怪要日趨貧乏。」(《白玉苦瓜》後記,170)

我倒覺得要討論余光中,應該要考慮到他的時代性,雖然他的詩不乏玄思,但比起洛夫,羅智成來說,余光中寫的形而上又顯得不如了

當然能反映時代的詩也不可小覷,但依今人的角度來看,余光中的詩似乎還挖的不夠深,可能是音韻之累,當然,他已是一代宗師事不可否認的事實,因為許多人的基礎都是站在他之上方能望遠的,在下雖然詩很不好,但最先也是被他的詩所吸引,也最先學習

喜菡 寫:蚊人啊

別折煞我了
我何德何能啊

喜菡只不過是文學瘋人
小卒子一個啊
喜老師可不能這樣糟踏自己喔,在我心中你是謙謙學者耶。
竊以為余氏之散文勝於詩許多。

  姑且不論余光中本身詩之好壞
  我覺得他出版”英詩譯註”等多本英美翻譯詩集
  翻譯文筆甚為流暢
  且授課學子無數
  對國際文學的貢獻是可以推崇肯定的!

余光中老師嗎

好懷念。

我喜歡他上課的方式。他談起詩來,像是在一遍遍細數時光的流年,
聊到散文則彷彿攜帶了地圖,在很遠或未知的地方,都清楚的開展出來。

他很重視節奏與韻律:英詩的講堂,我們必需「以身相許」,才能進入
詩人一聲一聲,一字一句美麗的隱喻,他說:這是告白。要好認真的談過戀愛才足以寫成如此美麗而易感的詩句。

我喜歡上他的課,他總是有一籮筐的故事。在夢境與地域的中間我很認真的好奇,是不是在他的腳下,星星都已經到齊了?

他的「美文化」散文風格以及後來堅持的「平淡流暢」散文我都好喜歡。

我喜歡他的詩

他的詩裡有大量的海、植物,以及屬於南方島嶼地貌地物。很典型的南方詩人喔。

他說:「屏東是最甜的縣,屏東是方糖砌成的城市。雨是一首濕濕的歌,路是瘦瘦的牧笛。」

你能想像「迎面撲過來的美麗的海」嗎?

他說:「海,比記憶更深,比夢更神奇。」

我如此相信,他的詩有一種台灣南方人特有的獨特感情。他的口味避過了
現下流行的器官、血液、性愛。只是小小的發出一種光:在路燈與山巒對答映和的山罅,有鳥聲啾啾。他在夢裡,他在旅行,他進行永恆歷史地理的功課,見證地球所有的神奇。


當然,也許在他眼中我是個不太用功的學生。但我始終深受影響的是他堅持的「節奏與韻律感」。他說,寫詩,就像好認真的在唱歌一樣啊。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彷彿有一種堅持。堅持要傳下去,堅持詩中應該不能失去的靈魂。

呵呵



余光中所靠的山 我爬過
余光中所望的海 我游過
但我怎地寫不出他寫的詩 怪ㄝ

蚊人 寫:

余光中所靠的山 我爬過
余光中所望的海 我游過
但我怎地寫不出他寫的詩 怪ㄝ
  可能是歷練和經驗不同,有時候這也是寫作的素材。

丹鳳版主的話
讓我有了一絲信心
對啊
我的經驗余光中可沒有
想當年我們的船開回來時
中山大學都不曉得在那裡呢
更不要說余光中的靠山望海了 :lol:
徐志摩怎麼樣
余光中的詩我比較喜歡

沒怎麼提到一ㄚˇ<-打不出來 弦~
我蠻喜歡他詩中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