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李長空 » 週一 10月 10, 2005 1:07 pm
謝謝紫鳳‧冷燄寒版主提供這樣一份寶貴的教學資料供大家參考。辛苦了。
紫鳳‧冷燄寒版主所闡述的是關於詩歌創作形式上的心得,下麵是我對詩歌創作內容上的一孔之見,請各位文朋詩友不吝賜教。
好的詩歌作品給讀者的感受“如閃電/只一下/卻是心靈的震撼”。但要使讀者共鳴卻並非易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樹立正確的詩歌創作觀,我想應該是讓更多讀者共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詩歌作品的立意要高遠。立意很重要,對於創作來說,就是“立魂”。大文學家曹雪芹曾借林黛玉之口對學習寫作的“香菱”們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讀一篇作品,先看立意,作品格調的高下立判。立意高,作品格調就高;立意低,作品就庸俗甚至卑下。立意的高下之分,對應著作者人格的高下之分,“詩如其人”是也。怎樣才能立意高遠呢?我認為必須做到“正確、真情、氣節、憂患”。“正確”,就是作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要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要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同一切腐朽的、沒落的、骯髒的思想和行為作鬥爭。屈原、杜甫就是這方面的先驅和猛士;“真情”,就是作者要敢於說真話、道真情。要愛恨分明,愛人民之所愛、恨人民之所恨,甚至“人不敢恨,作者恨之;人不敢愛,作者愛之”。只有辨別假惡醜,才能識別真善美,才會有文德,這樣的作品也才能在讀者的心靈中激起震盪和共鳴。屈原、李白、杜甫等,都是這方面的榜樣;“氣節”,就是作者要有傲骨、有氣節、決不媚俗、也不盲目追求時尚。文天祥等都是這方面的楷模;“憂患”,就是作者不辱使命,真切地關注人類的前途、民眾的疾苦、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道德的歸屬、文明的涵義、歷史的認同等等。杜甫、陸游等等,都是最優秀的代表。立意不高遠的作品,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情形:或停留於生活瑣事,淺嘗輒止;或自我意識膨脹,不能擺正“小我”與“大我”的位置;或思想混亂,含意模糊不清;或追求享樂、拜金;或盲目西化、全盤西化;或表現個人隱私、崇尚“性解放”;或顛倒是非、以醜為美;等等。
其次,要追求藝術形象的獨創性。詩歌作品要用形象思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依附於具體的詩歌形象上,否則就只能流於“假、大、空”。詩歌不排斥具體的細節,相反,生動獨創的細節往往能夠增強詩歌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好的詩歌作品,都具有“人人心中有,(其他)作家筆下無”的新穎、鮮活、生動、獨創的藝術形象。象“小雨潤如酥”的春雨、“江清月近人”的江月、“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等等,無不是形象的獨創……形象的創造要遵循一定的內在邏輯性,使它沿著預設的方向向前發展。如果邏輯混亂,就會造成形象的含混。
第三,詩歌作品須具備歷史文化內涵。作品要大氣、厚重,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就必不可少。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內在的本質特徵,它包括一個民族的性格氣質、精神追求、風土人情、文藝特色等精神層面的東西。民族文化在創作中應予以肯定和弘揚,使作品打上民族的烙印。一般來說,越有民族性的作品,也就越有國際性。而歷史與文化又是常常交織在一起的,使我們能時時處處感覺到它們的氛圍和力量。
第四,妙用創作技法。作品在創作形式(結構)上離不開技法,如同鳥兒離不開翅膀一樣。好的作品,無不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但是內容決定形式,任何技巧都不能掩飾作品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流派,只是一種技法;一切主義,只是一種風格。而作品無關“新”“舊”“派”“代”,只有“好”、“劣”、“真”、“偽”之分。不同的創作技法對取得的創作成效是決不相同的,甚至天壤之別。所以,“量體裁衣”很重要。不過,作品寫活了,技法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它已經象生命的各種元素融化進血液中一樣,你不刻意追求如何使用它,而它卻無處不在,有時候甚至多種技法混合在一起,自然天成。
最後,詩歌作品要使目標讀者讀得懂。創作詩歌作品,是要與讀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讀得懂”是交流的前提。讀者花錢買你的作品,花時間讀你的作品,你卻存心讓人讀不懂,雲遮霧罩,故作高深,這樣的作者太沒有職業道德。我反對文壇上近年來的晦澀之風,它使詩歌作品失去了大量的讀者。現在很多詩歌報刊上大量發表的就是讓人難讀懂的作品(或庸俗的作品)。人家打著“實驗”“性解放”的旗號,打著“謎語詩”、“回文詩”、“藏頭詩”的幌子,人家那是“意識流”,是“創新”,是“睿智”,你讀不懂只能證明你“落伍”,你“弱智”。晦澀之風的盛行,詩歌編輯要負大半的責任,他們掌握著版面,對稿件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