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起床的時候,一個人
浴室很安靜的躺著馬桶
以及沒睡醒的浴缸,與蓮蓬頭
相擁得很沉
洗手台被我吵醒了,濺得漫身是水
並且和著淚,我的。

快接近中午時分的時候
還沒接近午後,大家都走了
騎樓上的摩托車與人影
失蹤。還獨自留著
我,房間的迴聲就響徹著
孤、單、寂、寞……

陽光不再明媚
冬天便進駐,我
心開始凍得很痛
身體也覺得冷
還聽得見鐘錶在走,抽屜裡
滴答節拍與眼淚掉得很適中

晚餐的時候,一個人
滾燙的水煮著青綠色葉菜
與很鹹很鹹的孤獨一起
不用加鹽

拉下鐵捲門的手無力
掬一抔哽在鼻息的酸楚
把自己關在一個人的空洞裡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人
一個人一個
人一個人
一個人
一個

也只有一個人時
味道才可以這麼地純粹

:)

也只有一個人,才能品嚐孤獨。

在共享下
孤獨才能出味 :lol:

"浴室很安靜的躺著馬桶
以及沒睡醒的浴缸,與蓮蓬頭
相擁得很沉
洗手台被我吵醒了,濺得漫身是水
並且和著淚,我的。 "
>>很喜歡這樣冷冷的筆調
速寫悲傷 並且帶著一個人自言自語
無奈的遊戲呵~~味道自一開始
就是這樣銳利地劈開我們彼此

"身體也覺得冷
還聽得見鐘錶在走,抽屜裡
滴答節拍與眼淚掉得很適中 "
>>也喜歡這裡 這是很有味道的詩
而我們是寂寞的 在詩的失溫中
擺盪而死...他們說錶是表情意用的
但我被搖晃得暈 並且找不著出口

"滾燙的水煮著青綠色葉菜
與很鹹很鹹的孤獨一起
不用加鹽 "
>>因此我的一個人 那些苦楚
就像被包在包心菜中
無言的抗議了? 一口一口
我大聲咀嚼著寂寞的爽脆...很心酸地一段呀!

配合上最後的圖像語言
這樣一個人 反覆加深的形單影隻
真是很觸景傷情並且感嘆呵~
這是很成功的一首詩 結構緊密
並且喜歡如斯入味的孤獨

喜歡且學習霂晟姊
如斯孤獨卻溫柔 純粹的詩語言

「這是首疏離感很重的作品」,當我頭一次看到這首詩是這麼想的。

什麼是疏離?這是老詞了,但拜近來資訊爆炸的福似乎不少人都知道。在此說的「疏離」或者說「離異」是19世紀的布萊西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在其史詩劇場中運用的一種手法,原本應該是指近代科技日新月益下造成人與人之間關係結構的鬆散,更進一步引出人海茫茫與自身渺小甚至不重要的感覺(註)。布萊西特的史詩劇場相信不少人都有聽聞,史詩劇場中的疏離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各種方式讓觀賞者不完全投入故事情節中,藉以對故事情節做出相當程度的思考,而疏離是很常被運用的一種方法。

疏離感的營造有幾種方式:1、空間的異化,在瞭解主要讀者(觀賞者)族群時,故意使用其他此族群不熟悉之時間背景去描述。2、時間的異化,作品中時間是模糊甚至可逆的,藉以混亂一般人的線性思緒。3、人物的異化,以非人者或神秘無背景描述的說話者去敘述,或者特地將人物應該清楚表現出來的特點模糊化。4、敘事者的運用,以比較容易瞭解的說法就是「故事情節是經過不相干者描述的,如:古代的說書人」。

就我個人認為,某些方面新詩可以將疏離發揮的很好,如作品首段就是描寫一個相當奇特的空間,起床後畫面突然跳到浴室去描寫衛浴設備。如果要用比較沒情調的描寫方式就是「一個人睡醒了,然後走到廁所坐在馬桶上看著浴缸與蓮蓬頭發呆,最後他邊洗臉邊哭著」,但作者故意不用一般的描寫方式去表達,即使詩的語言向來不是直來直往的,但空間的建構上仍有不少人會保持一定的邏輯在,還不至於說完全打亂,但亂其實可以亂的很有感覺。

第二段是詩中唯一點出時間的部份,雖然說起床大部份的人都在早晨,但在這首詩中起床的時刻其實可以是在半夜,也就是說第一段與第二段也可以說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這中間的時間是跳躍或者延續恐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雖然點出時間但依然沒有精準的定時,接近中午與還沒午後這中間的長短可能每個人都不太相同,這顯示詩中人物的時間是模糊的甚至不必要的,一個人無所牽掛連時間都可忽略,而這無牽無掛的背後是孤單與寂寞,一個人很自由但也很孤獨……

第三段我認為是前段的延續,也是對孤單的重點描繪。時間之於現代人很重要,在作品中也一直出現,但──其實詩中的角色其實是不受時間約束的,不重要的東西一再出現,應該是對孤獨的一種側寫也是一種鞭撻,一方面加強了孤獨的感覺、一方面也凸顯了其中的矛盾情感。

第四段一個人用熱水燙著要吃的青菜,很簡單但也很有味道。我覺得滾燙的水是整個社會,那麼在其中被漸漸燙熟的青菜是自己,而孤獨是賴以為生的信念(以上純為個人猜測),我認為作者似乎是想表達不想屈伏於現實的意念,「不用加鹽」這句應該是重點,詩中的角色十足是位料理高手,對於每一樣食材瞭解的透徹,甚至可以直接判斷要不要使用調味料,這是一種自信,帶有宣告意味的自信……也或許是一種自我安慰……

第五、六段我認為應該可以併為一段即可,第五段應該是其後那一串看似充字數的第六段的預備動作,前頭不管時間是怎麼跑但要進入最後的結尾總要有個收尾的動作,而關上了門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透過手的無力與哽咽的鼻息更加重孤獨所帶來的無力感。第六段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一個人坐在一個地方胡思亂想,這想的範圍從一開始的雜長到最後的只剩一個句號,我們可以說最後詩中的角色找到答案了、也可以說放棄找答案了,這其中的巧妙應該只有作者知曉,亦或是作者本人已經對所謂的孤獨有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答案了……

霂晟這詩其實寫的很淡,但也相當沉重,就好像千斤重的擔子給他挑起來只剩十兩重,但這擔子有多沉其實是不難瞭解的,而透過囈語似的語言與混亂的時空這種感覺更是濃厚,在寫這篇應該說讀後心得的文時,其實不時夾雜著我個人的感觀與看法,但是不是與他本人想表達的一樣我就不清楚了,詩一向具有相當程度歧義性,我只是寫出我認為的一種可能的解讀方式,至於通不通順不順就見仁見智了……

以上,巴貝雷特試讀。

註:關於疏離的精準定義,不太容易詳細說明,因此簡單帶過,如有謬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