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粿的生活方式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必須像艾草葉一樣被篩過體膚
磨碎苦絲
渡過一分一秒造成傷口更加糜爛的洗淨
再加以曝曬、翻身、乾縮

它猶然記得田園裏的時而淒愴
時而絢爛的掠影
攙上糖就擁有了甜味的皮
揉貼上其他雜然無序的過往
被古老的教育所兜攏
無需骨節的堅持
所有喜愛無差別地被壓碎
依然保持噤聲的美德

如同投入夢魘般
浸入流著惡黃的油
印上龜殼的印和一些手的熱氣

尋找各種勝過快速爐的蒸
熟軟了自己的身子
然後突然有四隻腳漸漸地滑了出來
不明顯又無法站立

躺至過期日後
僵硬地
仍然可以沾黏一些苦痛的記憶
依稀掠過的田園奔放而自由
與灰的、黑綠的霉,皺成了一塊又一塊

以一種傳統食材做為生活方式的陳述,這樣詩現在很少見了。一來大部分的年輕人應該不甚瞭解這些傳統的美好,二來痛苦的日子漸漸地往外在的物欲推演,現代人只懂得無病呻吟。而,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筆者的一片「真」心──那些製作的過程,再再苦楚著我們的生活體驗/揉貼上其他雜然無序的過往/被古老的教育所兜攏/無需骨節的堅持/這些句子,是如此地直入我們心靈的底蘊,該感受的是那一份/無需骨節的堅持/

但最後一句/與灰的、黑綠的霉皺在一塊兒/這樣的用法跟前面溫厚的筆法,有些不協調。如改成/與灰的、黑綠的霉,皺成了一塊又一塊/會不會比較好些呢?(多加了又一塊,是因為我想生活應當會不斷地被複製--堅持,就是如此。)


哲,試讀`2004/09/22
劉哲廷 寫:以一種傳統食材做為生活方式的陳述,這樣詩現在很少見了。一來大部分的年輕人應該不甚瞭解這些傳統的美好,二來痛苦的日子漸漸地往外在的物欲推演,現代人只懂得無病呻吟。而,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筆者的一片「真」心──那些製作的過程,再再苦楚著我們的生活體驗/揉貼上其他雜然無序的過往/被古老的教育所兜攏/無需骨節的堅持/這些句子,是如此地直入我們心靈的底蘊,該感受的是那一份/無需骨節的堅持/

但最後一句/與灰的、黑綠的霉皺在一塊兒/這樣的用法跟前面溫厚的筆法,有些不協調。如改成/與灰的、黑綠的霉,皺成了一塊又一塊/會不會比較好些呢?(多加了又一塊,是因為我想生活應當會不斷地被複製--堅持,就是如此。)


哲,試讀`2004/09/22
謝謝哲廷的回應
每次有新的創作和哲廷討論時,
你總是可以點出我在思考句子時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你提到了:那些製作的過程,再再苦楚著我們的生活體驗;
生活應當會不斷地被複製,
這就像艾草粿一塊一塊地被製造出來一樣,
也正符合了我所想的樣子。

因為普渡剛過,這幾天沒有做艾草粿,所以沒有資料可以拍攝,
我去找了艾草來拍,是種背面在陽光下會發光的植物 :D
再過幾天有機會再拍艾草粿放到影像版去:),祝詩安

艾草植株
圖檔

有著白色花苞的艾草,仔細看左邊的一片葉子背面是白色的
圖檔

艾草葉的背面
圖檔

謝謝山貓安琪特地拍了關於艾草的照片,給大家欣賞--這真是一次美好的分享。


哲`2004/09/23

山貓安琪
近來好

這用艾草磨鍊的綠色的粿
已經很少了
我想起我老母親也是做這種粿
現在市面上加的應該都是色素吧

"必須像艾草葉一樣被篩過體膚
磨碎苦絲
渡過一分一秒造成傷口更加糜爛的洗淨
再加以曝曬、翻身、乾縮 "
>>覺得第一段就痛了 或者這些經歷過的
也是傳統食物不敵速食
所無言的控訴吧? 事實上懷舊的詩人
卻總是眷戀著 如斯甘甜厚實的熱氣蒸騰

"攙上糖就擁有了甜味的皮
揉貼上其他雜然無序的過往
被古老的教育所兜攏
無需骨節的堅持
所有喜愛無差別地被壓碎
依然保持噤聲的美德 "
>>總是這樣的傳統 讓我們無以為繼地
輕輕地滲入痛 卻又毫無保留地柔軟著...
處理文字上看得出山貓手法細膩
除了詩 也是料理的專一和視覺享受

"躺至過期日後
僵硬地
仍然可以沾黏一些苦痛的記憶
依稀掠過的田園奔放而自由
與灰的、黑綠的霉,皺成了一塊又一塊"
>>結尾的力道很夠 雖然轉折上
我同意上面哲廷板主說的 味道的落差
似乎比較大地跳開著....不過這樣的寫法我想也是一種控訴
控訴現代人對傳統的無情
以及田埂間 那些詩人藉著食物所訴說的
美好記憶與光影

詠墨閱後小感 分享山貓
<ps 不知可否請山貓 把這詩也po在食神料理板
讓我們在追求新鮮的味覺之外
也能懷舊地溫暖記憶中的芳香呢?>

楊皓瑋 寫: 這用艾草磨鍊的綠色的粿
已經很少了
我想起我老母親也是做這種粿
現在市面上加的應該都是色素吧
致楊皓瑋

沒想到吧
賣“草仔粿”的
會上網看詩

這種食材
不可能以色素代替
請大家安心食用

以上

楊皓瑋 寫:山貓安琪
近來好

這用艾草磨鍊的綠色的粿
已經很少了
我想起我老母親也是做這種粿
現在市面上加的應該都是色素吧
楊大哥:

因為我住的地方是鄉下
有一位母親認識的婆婆總是在農忙之餘
摘一整麻布袋的艾草來
所以我家現在做艾草粿還是可以保持不加色素的美好原味
能吃到原味想想真的溯起本源來
要感謝好多人呢

也問好大哥

詠墨殘痕 寫:"必須像艾草葉一樣被篩過體膚
磨碎苦絲
渡過一分一秒造成傷口更加糜爛的洗淨
再加以曝曬、翻身、乾縮 "
>>覺得第一段就痛了 或者這些經歷過的
也是傳統食物不敵速食
所無言的控訴吧? 事實上懷舊的詩人
卻總是眷戀著 如斯甘甜厚實的熱氣蒸騰

"攙上糖就擁有了甜味的皮
揉貼上其他雜然無序的過往
被古老的教育所兜攏
無需骨節的堅持
所有喜愛無差別地被壓碎
依然保持噤聲的美德 "
>>總是這樣的傳統 讓我們無以為繼地
輕輕地滲入痛 卻又毫無保留地柔軟著...
處理文字上看得出山貓手法細膩
除了詩 也是料理的專一和視覺享受

"躺至過期日後
僵硬地
仍然可以沾黏一些苦痛的記憶
依稀掠過的田園奔放而自由
與灰的、黑綠的霉,皺成了一塊又一塊"
>>結尾的力道很夠 雖然轉折上
我同意上面哲廷板主說的 味道的落差
似乎比較大地跳開著....不過這樣的寫法我想也是一種控訴
控訴現代人對傳統的無情
以及田埂間 那些詩人藉著食物所訴說的
美好記憶與光影

詠墨閱後小感 分享山貓
<ps 不知可否請山貓 把這詩也po在食神料理板
讓我們在追求新鮮的味覺之外
也能懷舊地溫暖記憶中的芳香呢?>
謝謝詠墨詳盡的閱讀
本來那末段是想寫著粿放太久發霉說,^++^
只是想的和寫出來的總是有誤差

另,這篇文我會貼到食神料理版,再次謝謝您:)

祝好

山貓安琪 寫:
楊皓瑋 寫:山貓安琪
近來好

這用艾草磨鍊的綠色的粿
已經很少了
我想起我老母親也是做這種粿
現在市面上加的應該都是色素吧
楊大哥:

因為我住的地方是鄉下
有一位母親認識的婆婆總是在農忙之餘
摘一整麻布袋的艾草來
所以我家現在做艾草粿還是可以保持不加色素的美好原味
能吃到原味想想真的溯起本源來
要感謝好多人呢

也問好大哥



如同安琪的簽名檔所說的"我們都離開自己,太久了!"
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