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語言種種暗示性的利用,加上敘事為主軸的神祕感,是這首詩詩質主要源頭。一三段重於意識描寫,跳躍幅度也較大;二四段則畫面鮮明,視覺聯結上較為強烈;所以我會將第一段配合第三段,第二段配合末段來閱讀。當然若是1情-2景-3情-4景流暢的閱讀方式也是可以的,那麼這般情景穿插的寫作方式可能就是經過作者特意安排了。只是閱讀慣性上,我個人仍習慣由景入情;讀畢之後,我認為段段都有其特質,只是在敘事主軸上、順著讀下來的同時也發現:這樣的安排可能並非最好的,以致在順暢地閱畢後缺少了一個較為深刻的統整性和撞擊,所以我試著跳著去讀它,才找到一個較為舒服的閱讀姿勢。總之,我想這首詩在分段方面是可以稍做調整的。
而有趣的是,詩中指涉的你、他、人,到底誰才是鬼呢?噢不,我想都不是;在我看完鬼故事後,作者尚未提及的「我(旁觀者說話者的角色)」--才是真正的鬼吧。光是這點涵義,就妙趣十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