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綠豆林宇軒謝予騰黃木擇非白袁丞修

 
我們用菜單說話
因為菜單。我們不必說話。
舌苔暗自發光。聲音
自眼睛離去。天色轉暗
用餐的地點在用餐的時間
較它時明亮。刀叉發出永恆的聲響。
我們更傾慕其他:
譬如色澤
除了它,還有什麼更使人飢餓。
我們必須看見。天空
雲,不能吃進去。

我在全白的內部
我吃窗戶。還給天色,風景與夢
在全白的內部。通風
比什麼都重要
風讓一切漂浮,頭頂,眼前
當我躺下。不容輕易碰撞
像一幅靜物畫。
不容一條河的介入。也不知道
是什麼在流動。

三角形,圓形,方形。
我不認識迴紋針,太陽,手錶
我熟知形狀
除了雲,及其一切親戚。
天色轉暗。人們比我更早確定永恆的形狀。
我還在懷疑。在掘地的欣快之外。參照
雲底死亡之方式。它
為什麼不動,因為疲倦或者發現
我的注視。我沒有眼睛
這件事
可以讓你更好的凝視。
 
好好好

好詩

喜歡這段
舌苔暗自發光。聲音
自眼睛離去。


而其後半段令人高潮!!!

刀叉發出永恆的聲響。
我們更傾慕其他:
譬如色澤
除了它,還有什麼更使人飢餓。
我們必須看見。天空
雲,不能吃進去。

使用的手法很高明,句法簡練
且看第一段以菜單起頭到末句雲,吃不進去
段落音韻的配合使讀者易讀
但其背後的含義卻是耐人尋味
輕盈的句子表現出深沉的想法
一首詩的哲理、趣味、技巧表露無遺

從第一句我們用菜單說話
到最後一句雲,吃不進去
這首詩的隱語技巧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自羅蘭巴特作者已死的主張以來
作者的加碼與讀者的解碼
在不知不覺間有了一種另類的共謀意味
在尋找彼此共同點或者想法的過程中
延伸了無限的思考和想像空間
比如說朦朧詩派的詩作就真的那麼不可解嗎?
其實一首詩能夠包辦哲趣技三者之二已經是好詩了
這首詩真的讓小棠感到十分驚艷
另外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主張
「把詩當作自己寫得來讀」來看
這樣的方法更是增添了讀者與詩作之間的連結
讓讀者的經驗和背景以不同一個角度的方式連結
意趣由勝,而其他段的解讀便是讀者的事了
感謝這篇詩的作者讓小棠深刻佩服

小棠 問安圖檔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