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猖狂如昨日般
無言以對


PS:我想知道,這詩哪裡好,哪裡不好。
不想只聽到例如大陸網友所評:頗有姿色。
陳頤錚 寫: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PS:我想知道,這詩哪裡好,哪裡不好。
不想只聽到例如大陸網友所評:頗有姿色。
說真的
乍看下的確是頗有姿色
細讀之後
還是頗有姿色

這姿色借用人的姿色
來呈顯回憶的姿色


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題目訂為接受
可是卻字字讀到接受背後的無奈
這樣的反寫
是詩的趣

詩可分成兩個部份

一為

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二為

於是回憶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於是"兩字用得好
一般人認為詩中儘量避免連詞
但此"於是"
卻有省略、承起、接續的作用
省略承起前面的情緒說明
接續之後對回憶的喻


喜歡

便纍纍如垂櫻一句中的

的豐采

錯生於他人的園一句中的
錯生二字
這錯生包含太多隱藏的無奈與無言以對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一句中的
回憶的猖狂亂舞


但是



錯生=無言以對
回憶=昨日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猖狂



頤錚覺得
最末一句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是否必要?


喜菡個人淺見
"感覺"是有層次的東西
此詩讀來文字是停留在"形容面"上
輕飄飄的看著作者飛
自己卻使不上力

能夠"成為"便不需形容
情緒對我來說通常不是拿來寫的
而是拿來生長的
這就是營造詩境是如此重要的意義

此詩頗有語言,但是卻缺乏一個不得不說它的環境啊
一點愚見彼此加油 圖檔
至喜菡老師:

個人覺得最後ㄧ句是必要的
這是詩的音樂性問題
這首詩需要這最後ㄧ句才流暢
有個收尾

我自己常常無論填詞,還是寫詩,
都習慣把完整的慨嘆放在最後ㄧ句
純因個人體會,餘味實有一唱三嘆的效果
也覺得"回憶"與"昨日"看似雷同,實有不同
回憶是個人體會較深時容易存留的記憶
不深刻的也就忘記而已
另外個人對"昨日"的ㄧ切事件會有所"評價",
因此衍生"無言以對"ㄧ詞,其實還是無奈啊
常常對ㄧ切的無可奈何最後令人無奈的結論就是無言以對
回憶這種東西卻不是昨日有"昨日發生的ㄧ切事件",
回億是個人的選擇性記憶,所以個人還是覺得這兩詞不同。

至於不二,其實這情緒很凝重的,
在此不能拿來推演情節
形容詞也是為了營造氛圍
而且本來就希望這詩有一種"舞"的動作感,
想到的是趙飛燕在馮無方的"掌上舞"
寫的就像趙飛燕這種用情疏狂不專態度的悔意
陳頤錚 寫: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PS:我想知道,這詩哪裡好,哪裡不好。
不想只聽到例如大陸網友所評:頗有姿色。
名為接受,實為接受了自己的過去

於是回憶纍纍看似沉重卻輕盈如櫻
垂下的花朵其實發自他人的園地
腰枝傾倒如膜拜貌,指掌則在掌控中
"舞一樹..." 一句則稍嫌潦草而缺乏新意
猖狂則是一種對過去無言的掩飾

頗有姿色是看似貌美卻仍有瑕疵,稍作妝飾衣裝便可上大雅之堂。
整首的結尾稍嫌無力。建議將"無言以對"拉到最後一句獨立結尾

一點想法,歡迎討論~ ^^
這首詩在我看來蠻好的
但理由不是有沒有姿色

從語言的運用和意象的鋪陳來說
都還不錯
一定要說有什麼毛病的話
大概就是末兩句詩質稍嫌陳腐

但整首詩的精彩在於

錯生於他人的園

這句

小詩的重點在於給人一種電擊般的頓悟
這句就很有這樣的效果
自己的回憶怎麼會錯生他人的園呢?
錯生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不禁讓人一再揣測

也許將同樣的這幾句重新安排
讓錯生這個概念在詩的最後才引出
會更有餘韻不絕之美

一點淺見
問好頤錚
陳頤錚 寫:於是回憶
便纍纍如垂櫻
錯生於他人的園
在傾倒的腰肢與指掌間
舞一樹專屬春天粉色的繽紛
猖狂如昨日般無言以對


PS:我想知道,這詩哪裡好,哪裡不好。
不想只聽到例如大陸網友所評:頗有姿色。
同意意逢所說的「末兩句詩質稍嫌陳腐。但整首詩的精彩在於:錯生於他人的園」。

頤錚,大多時候,寫詩人和讀詩都不解釋詩,一因懶,二因若沒有「悟」在其中,寫了看了都白搭。

詩到底可不可以說?從理論上我們可以從語言、修辭以及形式美學上來討論,語感、語義以及操縱語言者的身份、視域以及使用語言的態度決定了語言的面相。語言的意識就是作者的生命意識,語言與作者本身的釋義形成互涉。無論是後現代的文本解構還是實驗性質的口語變形,都有大大可以「說」的空間。

但詩又如何說得?自我發展到極端,任何場景都與現象無關了。當「詩變成信息傳真的工具,更多的是信息失真。」(黃梁)

妳對自己的詩早有定見,何須拋出「哪裡好,哪裡不好」的議題呢?在我看來,「颇有姿色」與以上每則回應、評論於詩者都是好的答案。問好了。
墓魚:

謝謝大家的回應,雖然實在聽不太懂不二說的意思…@@

之所以還得要拋出這種「那裡好/不好」的議題,原因是自己就寫詩而言,真的還在摸索期,

偶然覺得有什麼東西「好像」不錯,「好像」不太好之類的,又說不上來。

這首詩就是那種「好像」有那裡好,又「好像」那裡不滿意,不過我自己都說不上來的類型@@

所以需要別人指點,但陳去非前輩那兩本《詩歌修辭學鉅著》又一直沒能好好研究,

關於「什麼是好詩/壞詩」,小女還是需要能說服自己的理論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