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綠豆能把時事藉由幾樣物件的關連性,化抽象為具體的印象
也感謝你給我的建議,這確實是饒富趣味而生動的詩。
以「詩味」論,這樣的表現方法頗為耐看,也堪稱雋永,亦近代新詩的一種風氣
不類民初以「直接經驗」為經緯,平鋪直敘,缺少想像的「轉換」空間。
但是,對如此強烈的悲慘事件而言,那種「聲勢」、那種懾人的「震撼」感,
以及在感官、心靈上所造成的極度殘酷與不忍;在如此情況下,個人總覺得
這樣的一篇「詩語」似乎太過雲淡風清,太過蜻蜓點水、感情也太過稀薄了些?
再就「重現場景」來說,雖似乎略嫌剪裁過度,但如果重現場景本來就不是重點呢?那我就不知道了。
個人淺見,還請包涵。
問好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