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綠豆林宇軒謝予騰黃木擇非白袁丞修

無常

吊扇停了
書架上的千仞崗
兒童讀經本的/大學中庸/紛紛墜落地板
震動劇烈的歷史灰塵

不動是山,忽然
搖晃卻成了座右銘

記憶溺水時
赤裸不著任何衣物
這從不是我們相框裡的風景

一本簿子的計算明細,幸福
是否漏記或忽略了什麼?
高壓電塔線盪鞦韆給白雲看
不會是最後一次

後記:有感於3/11造成嚴重傷亡的日本9極強震和海嘯。

100/3/13 2011/6/30 星期日修訂
欣賞綠豆能把時事藉由幾樣物件的關連性,化抽象為具體的印象
也感謝你給我的建議,這確實是饒富趣味而生動的詩。

以「詩味」論,這樣的表現方法頗為耐看,也堪稱雋永,亦近代新詩的一種風氣
不類民初以「直接經驗」為經緯,平鋪直敘,缺少想像的「轉換」空間。
但是,對如此強烈的悲慘事件而言,那種「聲勢」、那種懾人的「震撼」感,
以及在感官、心靈上所造成的極度殘酷與不忍;在如此情況下,個人總覺得
這樣的一篇「詩語」似乎太過雲淡風清,太過蜻蜓點水、感情也太過稀薄了些?
再就「重現場景」來說,雖似乎略嫌剪裁過度,但如果重現場景本來就不是重點呢?那我就不知道了。
個人淺見,還請包涵。

問好綠豆
我讀這首詩
頭皮有發麻的感覺
可見是跟我的感想是相應的
假日愉快喲..
如果這首詩有芝言詩友提問的是否太過雲淡風清或是太過蜻蜓點水之類的問題,
那麼,就多看電視播的新聞畫面就好了,
足夠讓人天天痛哭流涕。

關於以日本震災為題為詩,
並不是一定得寫出海嘯怎麼沖,
人的死狀多淒慘,
多少家庭破碎,
才可以表現心中的悲慟。

問好三位詩友

山貓試讀
山貓安琪 寫:如果這首詩有芝言詩友提問的是否太過雲淡風清或是太過蜻蜓點水之類的問題,
那麼,就多看電視播的新聞畫面就好了,
足夠讓人天天痛哭流涕。

關於以日本震災為題為詩,
並不是一定得寫出海嘯怎麼沖,
人的死狀多淒慘,
多少家庭破碎,
才可以表現心中的悲慟。

問好三位詩友

山貓試讀


山貓安琪好:
多看電視播的新聞畫面,大概讓人麻木的可能性比較大,更別說痛哭流涕了。
沒什麼道理,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
論沒有特定災難對象的詩,這一首傳達的感覺、或是味道當然夠份量,也是末學所望塵不及的。
從欲傳達的目的、從哪裡切入來衡量作者要「寫什麼」,個人對這一部份雖稍微有點看法:也不過就「如何有別於發生在世界各地類似的無數次重大災害」發問而已。
至於論「怎麼寫」的表現手法與方式,那是山貓等詩評者之專項,在下可是不敢有所僭越的。
芝言閣下
果然舌頭轉電
瀑流無阻,每個人多提供見聞的管道
我想--
真的是我來此的目的
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