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原來阿扁不愛台灣只愛台幣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大山將村落的黃昏擠壓成墨綠色
窗子張大眼睛看著西風
跳起來又跌落的泥沙在那兒自言自語
綠藤架下的苦瓜看起來熟了吧
也許該摘顆燉一下肋骨

暴風雨排著隊伍吹著衝鋒號
整個綠野都癱了
流浪狗在斷牆邊使勁抖著身子
山城竟淅瀝淅瀝哭了起來
路燈下沒有影子
 


2008 農曆七月半
 
你這首詩好神,好玄,好眩!
不過損起人來好生動!
篇頭和本文加起來看,活像一位修養好的人
剛開始罵粗話,馬上又改成用「風」的,想酸一下阿扁
不過看起來用棒喝的也醒不到他。。
首先說:我為何喜歡閱讀飄浪仔的詩?就是能使我會心的點頭;而想,高明的罵人法,想學也學不來;於是,喜歡閱讀飄浪仔的詩,只要貼出來,我都點了幾回的閱讀,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想呢。

再來,芝言鄉親你早啊!
你的評論也寫的入木入骨,當然啦,以詩棒喝,又能罵到誰?假如『為政者』真的喜歡讀詩的話,叫他怎麼去掙那麼多錢!!
你們都安好,多謝熱情的回應。

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台灣民主路上這次真的好受傷。
阿扁啥錢不牽拖,居然牽拖成選舉剩餘款。
那裡面蘊含的是20年來支持者一百元、一千元湊成的期盼。
為了脫罪,如今這筆錢卻被活生生的說成"匯到台灣外"。
阿扁啊,別把台灣榨取到最後一滴血吧!
留口氣給台灣吧!
 
我覺得這首好主觀
:P
我的感覺是
詩題與詩的內容
不易產生相對應的聯想

問好
早有人說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還是有人被騙
詩題稍微含蓄點可能會卡好。

詩題太明,詩文太隱,落差太大。 :mrgreen:

學林試讀 :mrgreen:
多謝你們熱情的回應,都安好。

ending,其實這首的背後只是描寫社會實景,如果以散文的方式表達,
   你會發現只是記實錄,下面予以敘述。
   
詩城,標題與內容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只有最後兩句"山城竟淅瀝淅瀝哭了起來,
   路燈下沒有影子"。下這標題的目的只是導引讀者去讀出背後所描寫
   的相關社會事件。

若禾,最愚蠢的人就是把天下人當成愚蠢人的騙子。

余學林,詩題的確太明,文又太隱,落差是很大,涉及政治的詩我常故意
   如此粗又大,下面予以敘述。


話說到,詩體最適合表達的領域是情感方面,用詩體的方式來評論時政或
社會寫實是蠻困難的。時政評論或社會寫實很容易就會使用上暗喻之類的
意像表達方式,這類用含意寫的句子雖然會讓人覺得有思想深度,但通常
沒什麼詩意。(含意和詩意是兩回事)
所以我就嘗試採用描寫風景的敘情方式來表達時政或社會現象,利用可能
的雙關字語做隱喻的切入口,最後下個標題來導引讀者的方向。

以這篇來說,去掉標題,內容純屬寫景,再帶上濃濃的敘情之意,
詩意很容易就會浮現出來。如果我不下標題,這篇大概給人的是
見物思情的感傷,這篇如果下個"無題"、"秋殤"之類的標題,一首
敘情詩就完成了。

如果內容完全一字不變,下個標題諸如"秋決"之類,一些雙關語詞
就會開始帶起暗喻或隱喻的作用。這篇裡的雙關語有墨綠色、綠藤、綠野
,這些雙關語指的是什麼,以臺灣社會的共通語言應該不用明說了。
一旦標題改了,雙關語起了作用,一些語詞就會開始具有暗喻或隱喻的色彩。

比如說"墨綠色"變成了雙關語後,"大山"就變成暗喻322之後一黨獨大的國民黨了,
"西風"就變成隱喻秋後的算帳。
比如說"綠藤"變成了雙關語後,"苦瓜"就變成暗指阿扁或一些有弊案的綠朝大官了。

改了標題後,第一段就變成322之後到八月台灣社會的政治寫實。
馬英久從當選的58%到就職的68%民調,到八月初的27%;
從大和解到從新思考"社會正義"(但是馬英久實際思量的是那急墬剩下的"肋骨"民調)。
所以由敘情詩變成隱喻詩後,第一段就變成整首隱喻的背景寫實了,順便暗糗了一下馬英久。

第二段進入了主題,暗裡寫的是這兩天來發生的事(這時該說是前兩天發生的事)。
民進黨同志看了阿扁的記者會後差點沒暈倒,誰都看得出這洗錢案只是冰山的一角,
大的歹事還在後面。當晚被列為民進黨11寇的林濁水、李文忠要求阿扁自行了斷。11
寇有的已經離開民進黨變成了"流浪犬",還留在黨內的也是爹不疼娘不愛的拖油瓶。
當晚綠色的政論名嘴和地下電台說話都快嗚咽了,有的乾脆明說好想大哭一場,
說阿扁欺騙了他們,居然把大家捐的錢匯到海外。(乖乖,他們居然還真相信那是
選舉剩餘款,如果那筆錢還留在臺灣,他們絕對仍然相信阿扁是愛臺灣的。
所以說,"匯出去"看來是阿扁最大的敗筆!)

因為昨晚寫這篇時正好是農曆七月半,臨時有感,就以"路燈下沒有影子"收尾。
然後以最後兩句"山城竟淅瀝淅瀝哭了起來,路燈下沒有影子"做成了標題"鬼泣,
原來阿扁不愛台灣只愛台幣"。(綠色名嘴和地下電台嗚咽的是"阿扁不愛台灣")
所以整首明的是敘景、敘情,有主觀意思。
暗的是社會政治寫實而已,不具主觀意思。
混在一起有沒有主觀意思,就由讀者自己去說囉!

因為有隱喻的詩並不易被人讀懂,而且讀起來常會令人感到痛苦,
所以我通常明的部份就盡量讓它自成一首簡單明瞭的詩,而且讓詩意就在這明的
部份,讓讀的人能感到讀詩的快樂。至於暗的部份能不能讓人讀出,就詩意本身
來講,其實沒什麼多大意義。
好的隱喻,雙關的、又抓不到「把」的,甚至解釋了還不大以為然的,如果興文字獄
你要被算帳應該很難。
其實我的看法沒你說的那麼複雜,但感受則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是有所本的「精算」我是直覺的,用敏感的鼻子去聞到那種概括式的「味道」……
廟堂的籤詩亦然。可以在套上標題後做多元體、多面向的指引,套一句常用的說法,
「牽拖」就是這麼一回事,效果達到就夠了。
不過隱得太厲害的結果,可能風或刺的力道也減弱了,你以為呢?
芝言 寫:......
不過隱得太厲害的結果,可能風或刺的力道也減弱了,你以為呢?
這就是以詩的文體去評論政治或社會現實的弱點。
以散文來做這類文章,結構大致是1.陳述事實 2.評論或感想。
但是以詩的文體來做事實陳述,詩非常容易就會垮掉。
但是不做事實陳述,何來評論或感想,因為讀者可能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嘗試解決的方式就是寫首可以完全無關的敘情詩,詩意完全放在這敘情詩上。
至於想陳述的事實部份,就用雙關語去啟動隱喻,再用標題去啟動雙關語。
因為隱喻的部份是事實陳述,所以就直接大剌剌的用標題當評論或感想本身。
這只是解決的方式,也許有更好的方式,努力中。

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把隱喻做成事實陳述,並不是類似譬喻的形容方式,
當讀者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時,就不可能知道在隱喻啥事。
比如說如果不知前兩天發生些什麼事,或這半年來臺灣的政治狀況,
想破頭都不可能知道這篇背後在說什麼。

以詩的角度,這篇背後在說什麼並不重要,
去掉標題,這篇仍能維持住完整的敘情詩。
寫詩嘛,讀者讀詩的快樂得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