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非白袁丞修




緊握掌心
從手腕逐漸鬆脫
在落下之際
蟬聲,嘈譟了
起來

荒蔓到小徑後方

光,在炊煙裡
踟躕不決

撥開吞吐的霧
那些,這些……
惆悵的氣息

淚,便滑了
下來




.

短短的
淺淺的運鏡
帶出多重層次
直到

令人迸然的結尾!

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啁啾微光中,問候詩友!

---------緊握掌心
從手腕逐漸鬆脫-----------

不能握緊一點嗎

我也有這種經驗.不過你比較幸福.因為你有流淚.這種“離”超無奈的

是什麼把我們繫在一起
又是什麼我們應該分開....

該如何表現惆悵
于天地蟬鳴間.....

詩人心中的

又是怎麼的一個情境呢....?

問好大家了
沐魚 寫:短短的
淺淺的運鏡
帶出多重層次
直到

令人迸然的結尾!

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啁啾微光中,問候詩友!
沐魚兄好:

......只是我不太懂
既然是>>>>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又何來前面 的 >>>令人迸然的結尾!
覺得有點小小矛盾

山貓安琪 好!
週末沒出去玩啊?
不知在原創者表達意見前,是否該就此回應。
〈這裏,靜樹是主人耶〉

我覺得妳問的是:我的說法互有矛盾

所謂「令人迸然的結尾」
是因為詩中第二、三段,連接第一段帶到周遭的景物,
且是單一的、單純的寫景
到第四段也是,自然的帶出惆悵的氣息
然後就突然「滑下淚來」,
以這個「離」的動作來,總結句首應是情人間的離。
所以,覺得迸然!─基本上,這是以詩的全貌而言

至於「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只是提供作者將詩「深化」的另一種思考
亦即,「更明白的」將個人情感與思想溶入
若純以寫作技巧而言,是追求突破
但是,前者才是重點。

歡迎山貓多提供意見!
週末愉快!
林無靜樹 寫:


撥開吞吐的霧
那些,這些……
惆悵的氣息

淚,便滑了
下來


光是「那些,這些……」便已聞見了惆悵的氣息
真是風即已去,何自不止……


飄絮問安了

謝謝各位的讀詩



我只是想試著用簡單的詞句,表達內心潛在的思維與真情的遺跡。




.
沐魚 寫:山貓安琪 好!
週末沒出去玩啊?
不知在原創者表達意見前,是否該就此回應。
〈這裏,靜樹是主人耶〉

我覺得妳問的是:我的說法互有矛盾

所謂「令人迸然的結尾」
是因為詩中第二、三段,連接第一段帶到周遭的景物,
且是單一的、單純的寫景
到第四段也是,自然的帶出惆悵的氣息
然後就突然「滑下淚來」,
以這個「離」的動作來,總結句首應是情人間的離。
所以,覺得迸然!─基本上,這是以詩的全貌而言

至於「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只是提供作者將詩「深化」的另一種思考
亦即,「更明白的」將個人情感與思想溶入
若純以寫作技巧而言,是追求突破
但是,前者才是重點。

歡迎山貓多提供意見!
週末愉快!
沐魚兄好:

兄還不是工作忙沒出去玩 :shock:

嗯,我表達的不好
意思就是像您說的那樣
經您的解說
不明白的地方便獲得解決了

另外沐魚兄提到:「因為這首詩短而潔
某些太常用的字詞
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
只是提供作者將詩「深化」的另一種思考
亦即,「更明白的」將個人情感與思想溶入
若純以寫作技巧而言,是追求突破

這個我想寫詩的人寫到了某一個程度
都會有這種疑惑
也就是尋字與探詞和求意的疑惑
有時,我會反過來想想
是不是也有人在追求清新卻又可以訴出眾多感受的字句
版上每位詩人追求的必定都不同吧
而看了林無靜樹詩友的回應
似乎是在追求後者吧

詩的世界真的是很奧妙的
謝謝沐魚兄抽空解惑
也祝靜樹詩友文安

山貓安琪&林無靜樹:

我是崇尚自由的!

林無靜樹說:
我只是想試著用簡單的詞句,表達內心潛在的思維與真情的遺跡。
嗯!這也是我個人習慣的寫作態度、樂趣與價值。

山貓安琪說:
是不是也有人在追求清新卻又可以訴出眾多感受的字句
版上每位詩人追求的必定都不同吧

這是理所當然的!
我在上一篇回應提及:『將詩「深化」的另一種思考‧‧‧但是,前者才是重點。』,比照看看,與你們的說法是一致的!
至於我所謂的:「某些太常用的字詞,會減弱情感洋溢的強度」,是在鼓勵
文字創作者找出自己的語言,是一種屬於個人風格的「說故事」方式〈它是透過寫作過程與平時的思考陸續形成的〉。
就像畫家一樣,使用的原料,往往都是炭、油料、水彩‧‧‧,畫風大概就寫實、超現實‧‧‧,每張作品皆「不同」。

所以,我是重視「作者個人的建立」先於「作品」的!
但是,因為普遍上,作者都以作品呈現、交流,反而,主角變成作品。

羅蘭‧巴特說:「作者已死」,弔詭的是:「沒有作者,何來作品?」
我想,他的概念是:作者本身即是作品〈一種文本〉,而作品是讀者讀的結果。作者也無法預測、控制讀者讀過的結果。
這些主張,剛好接近我們這次所討論的,就順到提出來。

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