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存在的未來審判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我們存在的未來審判

撿拾玻璃碎片的告解
感情的手指滲透傷
流淌預測之兩難
這一段獨白 沒有光
靜默誓回覆
明日翅膀上的罪
懺悔了祈求再見了
原生靈魂的葬

破孔的風箏懸掛巨浪中的小船
內心的光照波濤中曳曳盪盪
飛或不飛的自由
斷了線後解放
高掛天上那顆普照紅塵角落的欲望
寧靜海反射它聖潔與黑暗的對抗
自轉的月光星光日光

自在的存在
隔空宇宙的兩顆星芒
自為寂靜停止凝望
孤單超現實對話
末日後煉獄或天堂

白雲蒼狗 你說,我就是我 我說
世事多變 你說,為心所欲 我說
不必戰勝邪惡 你說,但我無法隱藏 我說
而要以良善將之克服 你說,我不想離去 我說
我一直在自我保護 你說,無法入睡 我說
以為你不喜歡我 你說,我不能呼吸 我說
你從不跟我說話 你說,我說不出話 我說
我並沒有任何期望 你說,直到你跟我在一起 我說
但是今天是聖誕節 你說,現在我只想跟你表白 我說
所以一定要說實話 你說,對我來說你很完美 我說
我將愛你到永遠 你說,即使你老朽之後 我說
耶誕快樂 你說,這一切就足夠了 我說

未來那道枷鎖失憶告解室內
存有徘徊教堂門外存在
上帝之手觸碰愛樂斯畫像
受難耶路撒冷囚禁冷酷異境
處刑前恥辱無休止等待判決書
禱告時刻我們遊牧審判沙場
最末一座以烽煙取暖的聖城牆上



附記:
一、這首詩獻給偉大的存在主義文學家卡夫卡
一併致卡夫卡的父親與卡夫卡的好友馬克斯布勞德以及卡夫卡兩度訂婚的未婚妻尤麗葉

二、這首詩第四段改編自英國電影「愛是您愛是我」劇中台詞及劇中主題曲歌詞。

2004/5/14

----------------------------------------------------------------------------
亮羽網路城邦部落格^^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LiaoLiangYu



哇!來了一個存在主義。
第二、三段,擴大了視野,相較於前後詩文,範圍稍微強了些,不知道跟卡夫卡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在這兩段也同時闡述了卡夫卡的思想。(就當我是個白目的小孩,告訴人家嘛)

祝文安。 (三八萌) (又要虐待妳的手指了,我很心疼,也很興奮!?先說一聲,我沒有SM的傾向喔)

亮羽部要再貼舊詩啦
把你最近得獎的詩貼一貼阿

再過兩天就可看到你了
到時再好好虧一虧你究竟怎麼寫下這些詩的秘密 :oops:

by花蓮又冷又濕 的 良

良 寫:亮羽部要再貼舊詩啦
把你最近得獎的詩貼一貼阿


良你的呼喚真是太可愛了哈哈
我畢論作品還沒貼完當然要先貼啦
而且這首還不算舊啊
咦我還沒告訴你嗎
我得小小獎的那首比這首還老一歲呢
是我大一時寫的啊
那就更舊了
你也知道滴
我詩一向寫得很糟
我看我笑話倒是寫得比我的詩好多啦(我一直覺得我有諧星的天份^^)
如果要看那首的話
11月中我們頒獎會後有給作者15本作品集
我本就要送你一本的啊
你不想收都不行哈~~~不收!就.....硬塞給你呵^^



良 寫: 再過兩天就可看到你了

同學^^你腦殘這毛病確實有點麻煩喔(難道門諾醫院虐待你們這些新手勞工把腦袋累壞了^^)
明明是明天就要聚了啊
明天就13日星期六了呀
怎麼會再過兩天呢
你是要我星期天去台北車站跟你送行嗎 哈
七點西門六號出口別忘了ㄚ~~~~~
對了
你該不會也忘了你指名要吃的餐廳吧
我已經訂好了
不過你可別到時跟我說
咦?
今天吃天外天啊
好像還不錯吃的樣子(XD)


良 寫: 到時再好好虧一虧你究竟怎麼寫下這些詩的秘密 :oops:

羞~~~我走先 (害羞扭扭)
先回去拿我家的杰倫相片回來給你看
你就知道我怎麼寫下這些詩的秘密了^^
.....所以....你到底看過不能說的秘密沒?
電影都二輪了說 (嘲笑)


良 寫:
by花蓮又冷又濕 的 良

多保暖別感冒了喔^^
吃完天外天就要好樂迪拼戰6小時到天亮了呀
除非你要讓出你的陳綺貞時間一整晚聽我們唱 哈
夜弦 寫:哇!來了一個存在主義。
第二、三段,擴大了視野,相較於前後詩文,範圍稍微強了些,不知道跟卡夫卡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在這兩段也同時闡述了卡夫卡的思想。(就當我是個白目的小孩,告訴人家嘛)

祝文安。 (三八萌) (又要虐待妳的手指了,我很心疼,也很興奮!?先說一聲,我沒有SM的傾向喔)
夜弦吾友^^
很抱歉
因為良說要聽我說我究竟怎麼寫下這些詩的秘密
所以既然是秘密
就不能先跟你說了
得等我先好好告訴過她或她好好虧一虧我再吃完天外天麻辣鍋再唱完好樂迪大夜唱後天一早天亮後還沒掛點的話如果我還剩一口氣一定絕對會情和義值千金優先上網為你解答先醬了我該去補眠了明天要趕三攤的你的有可能SM傾向的損友亮羽的有可能絕筆留^^

夜弦 寫:哇!來了一個存在主義。
第二、三段,擴大了視野,相較於前後詩文,範圍稍微強了些,不知道跟卡夫卡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在這兩段也同時闡述了卡夫卡的思想。(就當我是個白目的小孩,告訴人家嘛)

祝文安。 (三八萌) (又要虐待妳的手指了,我很心疼,也很興奮!?先說一聲,我沒有SM的傾向喔)
呵呵^^夜弦
這篇是掛點後復活哈啦篇
畢竟連唱6小時之後要再爬向電腦打字是比一天趕三攤這件事更自虐的行為啊
所以我天亮後從西門町好樂迪出來回到淡水後還是選擇世上只有床最好 哈

也沒有什麼又來個存在主義啦^^
其實存在主義流派眾多
許多創作的作者可能有意無意在創作中都有觸及到相關的存在主義議題
有些是因為對存在主義有相當了解而特意將存在主義當自己的作品主題
而有些是因剛好在作品中有類似的意識而被歸類為存在主義作品
但作者創作時可能並沒有特意朝這方面書寫或沒特意讀過存在主義理論再來創作
例如雖說卡夫卡小說是存在主義文學中常被拿來討論的作品
但也是後來的文學評論者批評家所歸類的
在他那個時代
在他創作時自然是依著自己的想法去創作的
並非是啃了一堆文學理論與批評之後卡夫卡才對自己說...嗯...我今天來寫一篇存在主義小說吧^^哈

在大學時做過卡夫卡專題報告
這首是由研究報告而來的靈感
寫的是卡夫卡與<審判>與他作品創作的感情風格
<卡夫卡還曾經在日記裡寫道︰「我以祈禱的方式來進行書寫」,更顯示出他作品裡的神祕感的一部份確實<來自於宗教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力還是不及他源自內心的自閉感。 >
卡夫卡的內心世界比文學史上任何一位文學家都要來得詭異,令人深思不透。熟識他的朋友都稱他為「住在玻璃牆後的人」。他總是在那面牆後靜靜地微笑著,並且耐心傾聽別人的話語,卻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麼。>
<卡夫卡總是希望自己被人遺忘, 不要太引人注意。 譬如像有一次,當卡夫卡到他的好友馬克司‧布勞德 (Max Brod) 家中作客時,不小心打擾了布勞德的父親的睡眠。卡夫卡輕手輕腳地走過,向他說︰「請你把我當作一個夢吧﹗」這句話對研究卡夫卡的學者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顯示出卡夫卡似乎有逃避現實的一面。他從現實生活中撤退到自己建構的夢境裡,也希望別人把他視為虛幻而不存在的。 >
研究過程中我覺得他雖是文學家不是哲學家思想家
但若要研究他整體作品為何呈現這樣特異壓抑又纖細的風格
確實要由他的思想如何形成而來
而這離不開他的家庭成長背景跟成年後的愛情感情(附錄卡夫卡簡介於後)
卡夫卡一生受他父親影響極深
他是很纖細敏感的小孩但他父親卻是非常權威專制而成功的商人
卡夫卡自小如一根小草生長在父親巨人般的陰影下
連他念書的科系對將來的工作選擇都受制於父親
<在父親眼中,他只是一個會寫稿的廢物。> 有許多評論者是這麼說的
這導致他生前因為在父親強大威權陰影下對自己人生缺乏自信
在父子情結上與感情上愛情上以及對於自己整體的信心都嚴重匱乏
讓他連續兩次跟未婚妻尤麗葉訂婚又解除婚約也可能是他對感情或對自己信心不足吧
尤其在他那麼多不凡創作後又一直沒獲得世人應有的評價沒獲得文學界重視後
連自己作品都心灰意冷不想留在世上
死前請求好友馬克思將他作品全部燒毀
<卡夫卡在生前一直沒有獲得他應有的評價,因此他的自信也一直處於一個低潮的狀態。他曾經在臨死前要求布勞德將他的著作付之一炬﹙只容許其中幾篇較滿意的佳作例外﹚,但,布勞德並沒有這麼做。他把許多散亂不堪的遺稿加以整理,準備向世人發表這一份豐富的遺產。>
卡夫卡內心對父親又崇拜又懼怕(如小船)
讓他的情感(如孤星)在他自己應是靠不斷的書寫與創作來舒發自療的吧

-------------------------------------------------------------------------------------------


法蘭茲‧卡夫卡簡介
引自http://www.ck.tp.edu.tw/online/teenager/106/kfk.html

前言
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 - 1924 ﹚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的啟蒙者,
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文學家之一。他承襲了祁克果、杜思妥也夫斯基等人的哲學思想,進而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文學風格,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沙特、卡繆等存在主義文學大師。有人尊稱他為「現代文學之父」,也有人讚許他是「尼采之後德國最偉大的文學思想家」。就連魔幻寫實大師馬奎斯也曾說過,在海明威和福克納之前,他第一個崇拜的作家就是卡夫卡。他的作品總是讓人模糊難懂,既挾帶著濃厚的陰鬱色調,又透露出絕對合理的荒謬和詼諧。一般讀者在初接觸卡夫卡時,總免不了產生退避三舍的心理,但目前世界上有關卡夫卡的評論或介紹卻不下數萬種之多。在另一方面,他也是少數能夠讓後世評論者對他的生活背景深感興趣的文學家之一因為他的作品中的奇幻因子即是源自於此。總而言之,卡夫卡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大師,他的本身比他的文學作品更加詭異和神祕。當然,要了解卡夫卡,透過他的身世背景和文學作品是必須的。
魔幻詭異的宗教力量
卡夫卡於一八八三年出生在布拉格的猶太區內,是個道道地地的猶太人。他的一生幾乎全待在布拉格,他曾說布拉格就像是「我的獄所、我的城堡」一樣。從小受到沸沸湯湯的反猶太浪潮的影響,使得他經常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惘。加上在當時的傳統猶太、德意志、捷克,三方面文化衝擊下,布拉格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交叉點,更讓卡夫卡無法對任何一個文化背景產生認同感。這種無家可歸的心理狀態也在日後對他的作品產生不小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雖然有的時候他也會帶著卡夫卡上猶太教堂走走,並且替他完成猶太式的成年祝典。但實際上他卻以身為猶太人為恥,一方面儘量保持和猶太社區之間的距離,一方面更正式宣示自己的家庭為捷克籍。儘管如此,卡夫卡的內心卻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猶太的深厚影響雖然實際上他並不屬於任何教派。
猶太的傳說總是神秘的。舉個例子來講,在他們的哲學觀點中,希伯來文常常被賦予神奇的力量而充滿象徵意義。 有一個傳統神話《勾冷》 (Golem) 最足以作為代表﹙這則神話也曾被「 X 檔案」改編拍攝過﹚︰勾冷其實就是猶太人中的科學怪人。他原本只是一堆爛泥巴。但自從勒夫法師在他的額頭上寫下希伯來文的「真理」之後,他開始有了新的生命,可以替人擔任守衛等工作。但唯須在每週的安息日前把第一個字母拭去,這時「真理」即成了「死亡」,泥人就會再度化作一灘爛泥,否則,他將變得殘暴兇狠 ......
年幼的卡夫卡在諸如此類的傳說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對這些魔幻的傳說印象深刻。而這種宗教祕義也在日後為他的作品披上了一層神祕的外衣,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成分 。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成分在《審判》裡就佔有相當重的份量。
《審判》﹙ The Trial ﹚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長篇作品之一, 內容是敘述約瑟
夫‧ K 在莫名其妙地被逮捕之後,一連串錯綜複雜的查訪過程。 沙特曾經說︰「卡夫卡代表了超越的不可能性。」,這句話在《審判》裡就得到了印證。換句話說,貫穿全書的即是絕望的掙扎。
「一定有人害了約瑟夫‧ K,因為他沒有犯錯,卻在清晨被捕了。」,這個懸疑的開頭,在一開始就決定了整部作品的詭異風格。一切都是在不可知的迷霧中進行著。 K為了尋訪真相而焦頭爛額,漸漸地發覺事情比他所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雖然他依然保有行動自由,每天照常上班、談戀愛,但卻逐漸陷入了精神上的不自由。法庭似乎也沒有一定的程序,整個審判的過程就像一個荒謬的神話。他感到被蒙蔽著,又隱隱覺得有人在暗中監控自己。他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掙扎下去。突然在某天夜裡,兩個不明男子把他架到郊外去,用私刑解決了他。 「他說了一句話︰ 『 像一條狗﹗ 』,意思好像是說,恥於活下去。」,小說於是就這樣地結束了全篇的陰鬱色調。
在這裡, 約瑟夫‧ K 必須面對一個龐大而祕不可測的司法組織,給人的感覺反倒比較像是面對一個陰暗森然的宗教團體一道又一道的司法關卡就像是繁瑣不堪的宗教儀式,既神秘又令人心生敬畏。
卡夫卡還曾經在日記裡寫道︰「我以祈禱的方式來進行書寫」,更顯示出他作品裡的神祕感的一部份確實來自於宗教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力還是不及他源自內心的自閉感。

住在玻璃牆後的人
卡夫卡的內心世界比文學史上任何一位文學家都要來得詭異,令人深思不透。熟識他的朋友都稱他為「住在玻璃牆後的人」。他總是在那面牆後靜靜地微笑著,並且耐心傾聽別人的話語,卻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麼。看起來是大家親近的好朋友,實際上卻和眾人有著遙遠的隔閡。從小受到強制父權的影響下,讓他經常透露出自閉的恐懼感。這種對他人的恐懼感在他的內心裡漸漸地轉化為抗拒自我他經常對自我感到焦慮和疑懼這也是他的作品中的存在主義色彩的來源。他曾經說「我和猶太人有什麼共同點呢?我甚至和自己都沒有共同點」。這種戲謔式的語調常常被稱為卡年卡式的幽默,而這其實也就是他和猶太人之間的共同點,﹙因為猶太人在一波波反猶太的聲浪中,也漸漸在潛意識中抗拒自我,轉化為自我解嘲的幽默感﹚。除了自我貶損之外,卡夫卡還無時不刻地想像自己的種種死狀,而且每一種死狀都淒慘無比︰「想像一把寬大的豬肉屠刀,順著機械式的規律節奏朝我急速砍剁,削下如剃刀一般薄的切片,在迅速的砍劈中四處散飛」、「我被一條繩索套住脖子,由一樓的窗戶被拖進屋裡,接著被往上猛拉,我血
流肢殘,但那個拉我的人似乎毫不在意,一點都不在乎,我便一路被拉著穿過天花板、傢俱、牆壁、閣樓,直到我身體的最後一塊殘屑自繩結上掉落下來,剩下那空的繩結穿越屋瓦,留在屋頂上。」
在卡夫卡的人際關係中, 最值得探討的就是他對父親赫曼‧卡夫卡﹙ Hermann
Kafka ﹚的畏服感。當我們在回顧卡夫卡的一生時,就不難發現父親的淫威對他造成的深遠影響。 譬如他曾經說「我想像著父親的伸展身軀鈄躺在世界地圖上...... 我只能住在你未涵蓋的區域或你搆不到的地方。但在我看來,這些空間在你龐然的身軀底下已經所剩無幾了...... 」。 這些話就很清楚地顯示出卡夫卡在父權下永遠扮演一個被動和絕對服從的角色。此外,這種態度在他泰半的作品中更是表露無遺。《判決》﹙ TheJudgment ﹚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
《判決》是卡夫卡早期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珍視的短篇作品之一,是為了獻給他剛結識的女友菲莉絲‧鮑威爾小姐,而在一九一二年的某個深夜到凌晨一口氣寫完的。這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格奧爾格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在彼得堡的朋友他將要結婚消息。起初他還擔心這樣做會傷了朋友的心,因為那位朋友在彼得堡的日子並不如意。但不管怎樣,他還是把信寫完了。他把信收在口袋裡,穿過走廊到父親的房裡,準備告訴他寫信的事。父親看到他後,親切地站起身來迎上去,他覺得「父親依然還是一個魁偉的巨人」。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給父親聽了,但父親卻不相信他在彼得堡真有個朋友,為此兩人還爭辯許久。之後,他把父親抱到床上,發現父親的內衣不是很乾淨,因而對自己疏於照料感到自責。就在此時,父親卻偎縮在他兒子的懷裡玩弄他的錶鏈這讓他感到一種驚怖感襲遍全身。不過,父親現在已經安穩多了。他躺在床上,不斷地問格奧爾格「我已經蓋好被子了嗎?我己經蓋好被子了嗎?」,而格奧爾格也不斷地安慰他「放心,你己經蓋得很密實了」。突然間,父親掀開被子跳起來大聲喊「不﹗還沒有﹗
」「你想要把我矇在被子裡﹗可惜還沒有﹗」說完立刻站在床上撩起襯衣的下擺,用噁心的假音說︰「因為她﹙格奧爾格的未婚妻﹚撩起了裙子,你就和她接近,而遺忘了你死去的母親、背叛你潦倒的朋友, 還想把你的父親矇在被子裡﹗...... 因此你仔細地聽著︰我現在判你投河溺水而死﹗」突然間,格奧爾格覺得自己像被人從房裡推了出來。他迅速地奔跑到河邊。像一個飢餓的人抓住食物似地抓著欄杆,一躍而過。他握著欄杆的手漸漸感到沒力了,此時恰好瞥見一輛巴士呼嘯而過他知道這噪音可以掩蓋過他落水的聲音,於是他鬆開了手,說了最後一句話︰「親愛的父母,我真的一直愛著你們。」之後,在橋上的只剩下來來往往的車流。
這篇作品除了是卡夫卡的第一篇「卡夫卡式」的小說之外,同時也是最能看出他畏服父權的作品之一。以格奧爾格的眼光來看,當酷似巨人的父親偎縮在自己的懷裡並玩弄自己的錶鏈時,即是一種無可言述的驚怖。也許是父親的孩子氣和他的威嚴素著太不搭調,更也許是預感自己的錶鏈€時間€生命被掌握在父親的手底。﹙這種被判死刑的預 感其實和卡夫卡經常模擬自己死狀的心境不謀而合﹚。而「判決」這個字眼即被卡夫卡賦予了權力€?A 從、強迫€接受等不自?M 的對等意義。當然,這一類的父子情結也在其他作品中履見不鮮。或許我們可以拿《蛻變》作為例證。
《蛻變》﹙ Metamorphosis ﹚是卡夫卡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他在一開頭的部份即這樣下筆︰「一天早上,當葛勒格‧山撒自矇矓的夢中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大蟲子。」
在這開頭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怪誕的故事。葛勒格是個推銷員,家裡的經濟來源全仗他一人支撐著。如今他已經變成一隻大甲蟲了,所以他很擔憂家人的生活,也一直察覺到他所帶給別人的嫌惡感,因此他總是靠在房門邊傾聽家人的對話。每當他聽到家人提起缺錢的事時,心裡就感到深深地自責。他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每天都由妹妹替他打掃環境。而每當妹妹進房門來時,他總會事先在沙發底下躲起來,好讓妹妹看不見他。除此之外,他還感到自己的生理產生了一些變化,像是他開始吃一些半腐敗的食物,眼前的景象也漸漸由彩色轉化為灰闇了。
此後,葛勒格逐漸地失去家人的認同和諒解他被妹妹嫌棄過,也把母親嚇昏過。為此,嚴厲的父親還拿一顆一顆的紅蘋果砸他。其中有一顆蘋果擦過他的背而彈開了,沒造成傷害,但另外一顆卻突如其來地落在他身上而陷進背裡。他痛極了,像是被釘在地板上一樣。就在他昏厥過去之前,他看到了母親衝上前去求父親饒了她的兒子。
過了一個多月後,葛勒格背上的蘋果早已腐敗不堪,他已經無法行走了。除了身上滿佈著塵土之外,還有一些毛髮和食物殘屑他的背上和兩側,並在他身後拖曳著。如今,就連妹妹也不願幫忙清掃他的房間了。有天深夜裡,他聽到妹妹在說服父母必須放棄這個怪物,否則一家人都要被他拖累了。他愛家人,他比妹妹更強烈地認為他必須消失。隨著窗外第一道曙光,他的頭無力地垂下,從他的鼻孔中送出最後一絲微弱的氣息。
當家人發現他死後,整個家庭似乎又充滿著活力。他們搭著電車到鄉間旅遊。到了目的地時,他們的女兒第一個站起身來,年輕的身體證實了他們有著新的夢想和美好的遠景。
我們又可以在這裡看到父親又扮演了一次威嚴的角色在卡夫卡的編導下,他被派任作丟蘋果的任務。的確,在卡夫卡的心目中父親總是扮黑臉。有一份文獻記錄《給父親的信》﹙ Letter To His Father ﹚就清清楚楚地記載了卡夫卡的心路歷程。在這裡頭,卡夫卡展現了他驚人的洞察力他把自己的兒童階段到成人階段中的恐懼攤在顯微鏡下,逼著父親陪他一起檢視。生命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逃過他的雙眼。因此有評論家認為,儘管研究卡夫卡的學者眾多,難分軒輊,但從頭到尾中第一個也是最好的一個,依然還是卡夫卡自己。他是最好的「卡夫卡學者」,畢竟這種檢視自己內心的能力是少有人匹敵的。當然,當他在責難父親的同時,他也同樣地批鬥了自己自我苛責的本能使得他永遠都無法擔任攻擊的一方。
回頭來看看《蛻變》吧。就事實上而言,父子情結其實並不是《蛻變》裡的主題,
而是在於葛勒格€?d 夫卡和他人的隔閡感。 在蛻變之後,葛勒格依然將內心的關懷付諸家人的身上,他擔心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擔心妹妹沒有錢上學。但一切問題都出在他的外形惹人厭惡,他的情感無法傳達給旁人知道,成了一個自我封閉的悲劇人物他永遠被鎖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得踰越一步。
我們如果拿《蛻變》來和卡夫卡的性格相對照,就可以發現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他和家人的格格不入,幾乎就是葛勒格的翻版。在父親眼中,他只是一個會寫稿的廢物。白天在保險局工作的他,只能利用夜晚在狹隘的寓宅內寫作。偏偏他的房間正是全屋的噪音大本營,父母和三個妹妹各自發出高分貝的噪音,而他卻毫無置喙的餘地,也根本無法專心寫作。他所想的只是如何和世界隔離或是想像自己變成一隻甲蟲以便躲藏起來或是迅速地逃開。在眾人面前,卡夫卡永遠扮演一個噤聲和絕對服從的角色,而不會抗議或者,只是在內心或文字間作最軟弱無聲的自我調侃。
當然,卡夫卡作品中的存在主義的特質,也在《蛻變》作出一次完整的呈現。當葛勒格變成了甲蟲,當他喪失了溝通能力,那麼,他還擁有什麼?卡夫卡企圖利用葛勒格灰濛濛的雙眼來審視自己的內心和外在的世界,於是整篇作品在荒謬和詼諧中蒙上了一層灰闇的色彩。

真實合理的荒謬
值得注意的是,卡夫卡的遣詞用字是極為平凡的。當我們在閱讀他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時,就會很輕易地發現他總是運用著那麼簡單而寫實的筆調,彷彿這些故事是絕對真實合理的。不錯,「真實合理的荒謬」這句話在卡夫卡的作品裡一點也不矛盾。他把最真實的人性隱藏在最不可思議的情節下,不誇大,也不渲染。我們以《蛻變》作為例子來看,當葛勒格變為大甲蟲的時候,字裡行間卻找不出一絲一毫訝異的痕跡,好像這根本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隨著故事的進行著,讀者們似乎漸漸地了解到這不但不是天馬行空的鬧劇,而且還是一齣再真切不過的戲碼家人的現實和葛勒格的孤獨是讀者可以體會得到的。

不可否認的,卡夫卡的作品中偶有一些意識流的手法,也有晦暗而沉重的壓迫感這些都是他和一般讀者之間產生距離的原因。﹙他不但生前與人有疏離感,連死後也是如此﹚。不過,我們還是不能忽視卡夫卡作品中趣味的一面。譬如說,除了諷刺現實的甲蟲之外,在他筆下的鼴鼠也會在紛歧的穴道中焦慮不安,狗則會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這些都是存在主義的先兆。當然,最大的特色就是猶太式的自我嘲諷﹙或是對人性的嘲諷﹚以及荒謬誘人的情節了這些都足以讓讀者的想像力恣意馳騁。於是,卡夫卡就這樣地確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可以來看看一篇短篇作品《木桶騎士》,雖然這篇作品似乎無足輕重,鮮少被提及,但其實是一篇相當「卡夫卡式」的作品,換句話說,它是一篇適合用來介紹卡夫卡的範本。當然,它也同樣地荒謬而曖昧不明。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嚴寒的冬天裡,一個窮人由於煤桶裡的煤全都用完了,因此他必須在這麼冷的天氣裡出門尋找煤炭。他坐在空桶上飛行著,雙手抓著桶把,一上一下地晃盪著就像騎駱駝一般。他以超乎尋常的高度飄到煤店老闆的地窖的上方,儘可能地把話傳到下面去。他說他沒有辦法立刻付錢,只央求他們施捨他一些煤就算是最差的煤也行。雖然煤店老闆真的想幫他的忙,但可惜的是自私的老闆娘根本就不想理他。她解下圍裙,像趕蒼蠅似的把他煽走。桶子太輕了,一下子就煽得遠遠地。他只得騎著桶子飛往冰山地帶,方向不辨,永不復返,消失在冰山的另一頭。
在這篇短篇作品裡,我們再度見識到了卡夫卡一貫的荒謬特質。空桶子怎麼會飛呢?又怎麼會突然飛到冰山去呢?卡爾維諾曾經在他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中試著為這一篇作出解讀︰在寒冬裡騎著木桶出門找煤炭一事,不妨把它想像成中古騎士的冒險追尋、商隊橫越沙漠的壯舉,或者是乘坐魔毯的飛行。空桶子可以帶人飛昇到另一個層次,得以發現別人的慷慨與自私。而空桶子即象徵匱乏、欲望、與追尋。﹙雖然卡夫卡的作品有太多種的解讀方式,但我們不妨姑且聽任卡爾維諾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最接近卡夫卡的類似空桶的內在特質﹚。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處在窘蹙的困境中時,更容易窺探出旁人的真實性格。道理很簡單,但若透過卡夫卡的迂迴怪誕的故事來詮釋它時,卻充滿著令人無限遐想的意象這也正是卡夫卡的荒謬文學的精髓所在他不以荒謬為目的,也不需要以荒謬作為譁眾取寵的手段,而是在一層又一層的荒謬中築起各式各樣的象徵意味和解讀空間。
除了《木桶騎士》的匱乏之外,這種空虛感在《飢餓藝術家》裡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飢餓藝術家》是卡夫卡相當滿意的短篇小說之一,他是敘述一個表演者的絕食過程。數十天來,他被關在一個馬戲團的籠子裡,即使有人強迫他進食,他也絕不會吞下任何一點點的食物。然而就規定而言,這類表演是不得超過四十天的。因為一旦超過了四十天,觀眾就會失去興致了。為此,他曾一度相當的不滿。他認為禁食是世界上再容易不過的事了,為什麼不讓他繼續禁食下去呢?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是沒有極限的。儘管如此,隨著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人們早就將他忘得一乾二淨了。直到有一天,一位管理員在巡視時,赫然發現他居然還待在籠子裡漫無止境地絕食者。這時,他才透露出了這幾句真心話, 也是他最後的遺言︰「...... 原諒我,我實在別無選擇啊﹗...... 我找不到我喜歡的食物。 如果我找得到的話,相信我,我絕不會故意驚動他人的,並且像你和大家一樣,每天吃得飽飽的。」他的瞳孔流露出堅定的光芒,他決定要繼續餓下去。最後,管理員就將他和稻草一起埋了。
過了幾天,籠子裡換了一隻小豹。他活蹦亂跳的活力總不斷地吸引觀眾圍在籠子旁邊,久久不肯離去。
從以上這些作品中,我們又可以發現卡夫卡的作品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他筆下的主角幾乎全都扮演著追尋者,或被放逐者﹙ The exile ﹚的角色。甚至是
... ... 完完全全被忽略的人物。我們可以來看看《蛻變》中的葛勒格。 從他變形之後,美滿的家庭生活就一直是他所熱切追求的,可是偏偏他又被家人徹徹底底的遺棄了。到了最後,一家人搭著電車到郊外度假,在享樂的同時壓根兒就把葛勒格的死忘得一乾二淨。
無獨有偶,約瑟夫‧ K 在《審判》裡也是被迫演出類似的劇情。 他所冀望的只是能夠釐清事情的真相,能夠在一片迷霧中讓這個荒謬的官僚體系給他一個合理的交代。但當他在尋訪法庭的時候,我們一直可以發現旁人對他的輕忽感慢。而最後他還是被人用私刑解決了多麼容易被甩開的一號人物。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飢餓藝術家》裡頭的那位悲劇角色,在籠子裡絕食只是因為找不到合自己胃口的食物。不斷追尋的結果,也只是被人用稻草匆匆掩埋,而被一隻豹子所取代罷了,絕不會給任何人留下什麼印象 。 而在他的另一個長篇《城堡》中,土地測量員 K 踏上了迷宮般的路途。他想要到城堡去,卻似乎愈走愈遠。
除此之外,這種從追尋到被放逐的意象在《木桶騎士》裡更為明顯,不說自明,在卡夫卡絕大多數的作品中,都不乏這樣的例子。這絕非偶然,卡夫卡總是希望自己被人遺忘, 不要太引人注意。 譬如像有一次,當卡夫卡到他的好友馬克司‧布勞德 (Max Brod) 家中作客時,不小心打擾了布勞德的父親的睡眠。卡夫卡輕手輕腳地走過,向他說︰「請你把我當作一個夢吧﹗」這句話對研究卡夫卡的學者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顯示出卡夫卡似乎有逃避現實的一面。他從現實生活中撤退到自己建構的夢境裡,也希望別人把他視為虛幻而不存在的。

結語
卡夫卡在生前一直沒有獲得他應有的評價,因此他的自信也一直處於一個低潮的狀態。他曾經在臨死前要求布勞德將他的著作付之一炬﹙只容許其中幾篇較滿意的佳作例外﹚,但,布勞德並沒有這麼做。他把許多散亂不堪的遺稿加以整理,準備向世人發表這一份豐富的遺產。起初,世人的反應冷淡,再加上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卡夫卡全集遭納粹政權的蓋世太保查禁,使得卡夫卡的作品面臨險惡的危機。幸而此時的超現實主義者開始向卡夫卡表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