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
以你的吟唱鞭笞我以渺小
傳宙斯的神族撞擊人類以無能
介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入侵克里特島
介於乙系線狀象形與字母
刻在泥版上:邁錫尼藏金無數
然後文字回到火裡
爆裂黑暗時代碎石四射
於是口裡有了
巨石,讓舌頭背負起來,跋涉
邊界越過邊界的山巒,滾動巨石推磨
出了喉嚨,深處一股飛天的蒼鷹
引吭高歌漫天的血雨倒掛滿城的屍塊,征伐追隨
帕楚克拉斯逼近,用矛刺塞斯特的右臉,
使勁戮透兩排牙齒的中間,然後
矛桿一挑,拉他飛越車欄,像漁夫
高坐在岩石上用的釣線和閃亮的
青銅鉤拉出一條魚,離了水喪了命。
就這樣,他露牙咧嘴插著明晃晃的矛給摔出車外,
帕楚克拉斯一撂,他臉貼地一命嗚呼。
帶領靜聲鞭撻唇齒,暴風雪凝結人
眼失明,纏身的歌謠盤結為手杖
無船無舟的海岸飄浮山野拓荒者口中英雄史
功成名就愛與惡堆疊英雄主義
戰爭飛砂走石往神話綿延,傳說啊
七弦琴伴奏豐功偉蹟
上古樂音燃放戰火,在敘述者指間
撥弄記憶,起錨《伊里亞德》航行《奧德賽》
接手開船前輩航海圖掌舵希臘英雄時代
戰士功業廣披揚抑抑格六音步
奧德修斯揚揚格替換赫克特
英雄行尾依然一個音步後接一個音步
序曲,呼請記憶女神女兒來破題前奏—–——
繆思女神,請唱皮柳斯公子阿基里斯發怒
引浩劫,使亞該亞人苦上加苦言不盡,
數不清勇士的亡魂一波波奔向冥府……。
盲對貴族夜宴彈唱血光
最豪奢酒肉殺戮娛樂大啖遍地白骨暢飲血流成河
盲者亙古的睛瞳眺望遠古後阿基里斯之怒
在書頁與書頁翻騰中發出火光
附記:
一、第一段「傳宙斯的神族撞擊人類以無能」,希臘人的神明觀是在表達他們生存的世界的混亂狀態,奧林帕斯神族,就像海洋天空的大自然力量,彼此衝擊,率性無已。對於可能受他們的行為的後果所影響的人類,眾神一貫秉持置之度外的超然態度。這樣的神,代表的是宇宙中人類無能控制的盲目勢力,與道德無關。道德是人創造出來的,神雖有可能贊同道德,卻不受道德的規範。荷馬的兩部史詩所描寫的眾神,由於本身充滿暴戾之氣,對於暴力的終極後果自然無動於衷。易言之,死亡是生而為人類的一份子才會有的恐懼,猶如面對死亡的勇氣是生而為人類的一份子才可能具備的情操。人神之間顯然有雙重標準,必然會導致下述的結果:我們真正驚嘆、同情的對象,不是神,而是人。正如我們不會同情暴風大雪或地心引力。荷馬賦予希臘文學以人性為依歸的特質,此一人本思想是希臘文學顯著的標竿,也是希臘文學對西方心智的大貢獻。荷馬詩中,雖然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神軋上一角,但是就整體而言,荷馬真正關懷的對象自始至終都在於世間男女。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29。
二、第二段「伯羅奔尼撒半島」指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屬於青銅文化,語言屬於印歐語系,西元前一千三百年入侵愛琴海「克里特島」的邁諾斯文明。三百年後,邁錫尼文明崩潰,文字也失傳,史家稱為黑暗時代,垂數世紀之久,直到西元前八世紀城邦時代的希臘從近東學來字母符號。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4。
三、第二段「介於乙系線狀象形與字母」指邁錫尼文明印歐語系使用一種介於象形與字母之間的符號,刻在泥版上,學者稱之為乙系線狀文字。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4。
四、第三段「帕楚克拉斯逼近~~他臉貼地一命嗚呼。」來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
五、第四段「七弦琴伴奏豐功偉蹟」,指的是口傳詩人以抱琴伴奏,吟誦英雄的豐功偉績,為貴族盛宴場合提供娛樂。因無文字記載,詩人全憑記憶演唱承襲自歷代前輩的英雄事跡,故稱為口傳詩人。他無法利用讀、寫的便利之處,因此得要倚賴一整套數量龐大而且範圍廣批的詩律套語以及一系列的制式場景,再加上現成的故事大綱。
「詩律套語」指的是可以嵌入詩行中不同位置的片語,如荷馬式名號亦稱史詩名號,如「飛毛腿阿基里斯」、「聚雲神宙斯」、「凌波女神塞蒂絲」。
「詩行」指的是揚抑抑格六音步詩行。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5。
六、第四段「奧德修斯揚揚格替換赫克特」,奧德修斯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主角,赫克特是《伊里亞德》主角之一。
七、第五段「呼請記憶女神女兒來破題前奏—–——」,口傳詩人在吟誦時固然可能別出心裁,運用新詞彙和新場景,然而他據以為本的總不離同行世代承襲的詩藝寶庫。詩藝寶庫代代相傳,史詩成規自然水渠成。吟唱英雄詩歌總是以祈願破題,呼請記憶女神的女兒柯賴珥琵——掌管史詩的繆司,求賜詩藝靈感,緊接著就點出主題。
「史詩」內容雖是根據歷史傳說敷演,史實成分有時卻淡薄到僅僅保留傳說中的人名。
敘事往往使用攔腰法,有別於流年體敘事法,攔腰法從故事將近尾聲之處切入,俟機以倒敘補述前情。
在修辭方面,史詩明喻(又稱荷馬式明喻)與宏論詞,分別是口傳史詩中描述與對白最顯著的文體特色,特能輝映口傳史詩那種雄渾的文體與堂皇的氣勢。在敘事方面,手法客觀尤為口傳史詩一大特徵。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6。
八、第五段「繆思女神~~數不清勇士的亡魂一波波奔向冥府……。」引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戰爭醜陋的野性恐怖的美感,戰鬥的本質是一場夢魘,荷馬認定暴力是人生的一個基本要素,並且毫不感情用事地接受此一事實。人情世態三千來並無不同,人類仍熱中於遂行暴力,同時又深受其害。
九、第六段「阿基里斯之怒」來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伊里亞德》敘述的是特洛伊圍城戰十年間,兩個月不到的期間所發生的事。作品開宗明義就點明主題所在,即阿基里斯之怒。阿基里斯是希臘參戰將領中最驍勇的一位,憑暴力行事,為暴力而活。他獨來獨往又生龍活虎,只在暴力行為內見真章。他深切明瞭自己的性命難免不保於特洛伊陣前,他大可以安逸以終,卻寧願受納劫數,甚至狼煙當頭,他也照舊脾氣火爆,我行我素,正見其人不能適性祥和。他一動怒,當下與統率同袍皆失和。他還使出刁難之策,在戰鬥方酣之際退出陣線,離開那個使他生命有意義的唯一場合,直到摯友帕楚克拉斯戰死才重披戰袍。他一怒便撒手戰事,固然導致希臘部隊損兵折將,戰況吃緊,但後果主要還是要由他個人承擔。————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
2005/9/27
---------------------------------------------------------
亮羽網路城邦部落格^^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LiaoLiangYu
以你的吟唱鞭笞我以渺小
傳宙斯的神族撞擊人類以無能
介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入侵克里特島
介於乙系線狀象形與字母
刻在泥版上:邁錫尼藏金無數
然後文字回到火裡
爆裂黑暗時代碎石四射
於是口裡有了
巨石,讓舌頭背負起來,跋涉
邊界越過邊界的山巒,滾動巨石推磨
出了喉嚨,深處一股飛天的蒼鷹
引吭高歌漫天的血雨倒掛滿城的屍塊,征伐追隨
帕楚克拉斯逼近,用矛刺塞斯特的右臉,
使勁戮透兩排牙齒的中間,然後
矛桿一挑,拉他飛越車欄,像漁夫
高坐在岩石上用的釣線和閃亮的
青銅鉤拉出一條魚,離了水喪了命。
就這樣,他露牙咧嘴插著明晃晃的矛給摔出車外,
帕楚克拉斯一撂,他臉貼地一命嗚呼。
帶領靜聲鞭撻唇齒,暴風雪凝結人
眼失明,纏身的歌謠盤結為手杖
無船無舟的海岸飄浮山野拓荒者口中英雄史
功成名就愛與惡堆疊英雄主義
戰爭飛砂走石往神話綿延,傳說啊
七弦琴伴奏豐功偉蹟
上古樂音燃放戰火,在敘述者指間
撥弄記憶,起錨《伊里亞德》航行《奧德賽》
接手開船前輩航海圖掌舵希臘英雄時代
戰士功業廣披揚抑抑格六音步
奧德修斯揚揚格替換赫克特
英雄行尾依然一個音步後接一個音步
序曲,呼請記憶女神女兒來破題前奏—–——
繆思女神,請唱皮柳斯公子阿基里斯發怒
引浩劫,使亞該亞人苦上加苦言不盡,
數不清勇士的亡魂一波波奔向冥府……。
盲對貴族夜宴彈唱血光
最豪奢酒肉殺戮娛樂大啖遍地白骨暢飲血流成河
盲者亙古的睛瞳眺望遠古後阿基里斯之怒
在書頁與書頁翻騰中發出火光
附記:
一、第一段「傳宙斯的神族撞擊人類以無能」,希臘人的神明觀是在表達他們生存的世界的混亂狀態,奧林帕斯神族,就像海洋天空的大自然力量,彼此衝擊,率性無已。對於可能受他們的行為的後果所影響的人類,眾神一貫秉持置之度外的超然態度。這樣的神,代表的是宇宙中人類無能控制的盲目勢力,與道德無關。道德是人創造出來的,神雖有可能贊同道德,卻不受道德的規範。荷馬的兩部史詩所描寫的眾神,由於本身充滿暴戾之氣,對於暴力的終極後果自然無動於衷。易言之,死亡是生而為人類的一份子才會有的恐懼,猶如面對死亡的勇氣是生而為人類的一份子才可能具備的情操。人神之間顯然有雙重標準,必然會導致下述的結果:我們真正驚嘆、同情的對象,不是神,而是人。正如我們不會同情暴風大雪或地心引力。荷馬賦予希臘文學以人性為依歸的特質,此一人本思想是希臘文學顯著的標竿,也是希臘文學對西方心智的大貢獻。荷馬詩中,雖然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神軋上一角,但是就整體而言,荷馬真正關懷的對象自始至終都在於世間男女。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29。
二、第二段「伯羅奔尼撒半島」指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屬於青銅文化,語言屬於印歐語系,西元前一千三百年入侵愛琴海「克里特島」的邁諾斯文明。三百年後,邁錫尼文明崩潰,文字也失傳,史家稱為黑暗時代,垂數世紀之久,直到西元前八世紀城邦時代的希臘從近東學來字母符號。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4。
三、第二段「介於乙系線狀象形與字母」指邁錫尼文明印歐語系使用一種介於象形與字母之間的符號,刻在泥版上,學者稱之為乙系線狀文字。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4。
四、第三段「帕楚克拉斯逼近~~他臉貼地一命嗚呼。」來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
五、第四段「七弦琴伴奏豐功偉蹟」,指的是口傳詩人以抱琴伴奏,吟誦英雄的豐功偉績,為貴族盛宴場合提供娛樂。因無文字記載,詩人全憑記憶演唱承襲自歷代前輩的英雄事跡,故稱為口傳詩人。他無法利用讀、寫的便利之處,因此得要倚賴一整套數量龐大而且範圍廣批的詩律套語以及一系列的制式場景,再加上現成的故事大綱。
「詩律套語」指的是可以嵌入詩行中不同位置的片語,如荷馬式名號亦稱史詩名號,如「飛毛腿阿基里斯」、「聚雲神宙斯」、「凌波女神塞蒂絲」。
「詩行」指的是揚抑抑格六音步詩行。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5。
六、第四段「奧德修斯揚揚格替換赫克特」,奧德修斯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主角,赫克特是《伊里亞德》主角之一。
七、第五段「呼請記憶女神女兒來破題前奏—–——」,口傳詩人在吟誦時固然可能別出心裁,運用新詞彙和新場景,然而他據以為本的總不離同行世代承襲的詩藝寶庫。詩藝寶庫代代相傳,史詩成規自然水渠成。吟唱英雄詩歌總是以祈願破題,呼請記憶女神的女兒柯賴珥琵——掌管史詩的繆司,求賜詩藝靈感,緊接著就點出主題。
「史詩」內容雖是根據歷史傳說敷演,史實成分有時卻淡薄到僅僅保留傳說中的人名。
敘事往往使用攔腰法,有別於流年體敘事法,攔腰法從故事將近尾聲之處切入,俟機以倒敘補述前情。
在修辭方面,史詩明喻(又稱荷馬式明喻)與宏論詞,分別是口傳史詩中描述與對白最顯著的文體特色,特能輝映口傳史詩那種雄渾的文體與堂皇的氣勢。在敘事方面,手法客觀尤為口傳史詩一大特徵。
以上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頁16。
八、第五段「繆思女神~~數不清勇士的亡魂一波波奔向冥府……。」引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戰爭醜陋的野性恐怖的美感,戰鬥的本質是一場夢魘,荷馬認定暴力是人生的一個基本要素,並且毫不感情用事地接受此一事實。人情世態三千來並無不同,人類仍熱中於遂行暴力,同時又深受其害。
九、第六段「阿基里斯之怒」來自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伊里亞德》敘述的是特洛伊圍城戰十年間,兩個月不到的期間所發生的事。作品開宗明義就點明主題所在,即阿基里斯之怒。阿基里斯是希臘參戰將領中最驍勇的一位,憑暴力行事,為暴力而活。他獨來獨往又生龍活虎,只在暴力行為內見真章。他深切明瞭自己的性命難免不保於特洛伊陣前,他大可以安逸以終,卻寧願受納劫數,甚至狼煙當頭,他也照舊脾氣火爆,我行我素,正見其人不能適性祥和。他一動怒,當下與統率同袍皆失和。他還使出刁難之策,在戰鬥方酣之際退出陣線,離開那個使他生命有意義的唯一場合,直到摯友帕楚克拉斯戰死才重披戰袍。他一怒便撒手戰事,固然導致希臘部隊損兵折將,戰況吃緊,但後果主要還是要由他個人承擔。————引自《新編西洋文學概論—–—上古迄文藝復興》,呂健忠、李奭學編
2005/9/27
---------------------------------------------------------
亮羽網路城邦部落格^^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LiaoLi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