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雪硯 » 週二 5月 01, 2007 1:28 am
一些脫序的社會現象以及邊緣的政治文化,可以在詠潔的《攝影術》這首詩,透過『成像』、『顯像』及『放像』三個過程,略略感受其陰鬱的情緒在詩行間波動。
一種指涉聯結了詩想的延展,其中是一種超越,趨近感性的張力;我們認知到一種語言散漫的危機,必然穿越知性的洗滌,促使情感通過嚴密的觀照,並且鋪陳一確切的表現,方使一均衡之張力支撐語言的靈活及意象的生動。譬如:
擰上光圈
葉片恰巧啣住那滴淚
快門簾起立鼓掌 〈第一段〉
在這裡,短短三句話,因為光圈葉片為一滴淚取代了攝像的機械功能,進而轉喻為多層次的感性思維,音韻鏗鏘而確鑿;接著,快門簾幕的快閃動作,也被技巧的描述為一起立鼓掌的歡躍盪漾,我們領略了此一外延的與『啣住那滴淚』所組成的內省的兩種力量,實足以構造一高度秩序的語言張力與閱讀美感。尤其是「喀嚓喀嚓喀嚓喀嚓喀嚓喀嚓喀嚓喀嚓」 這連動的快門聲,確然把我們的領悟帶入一全新的戲劇境界,從而脫離了俗謂的說教成份與浪漫懷想。
一首詩必需以節制的情感,遊行於轉位與換喻,且由一種語言的張力轉換成情境的張力,此中並時的聯立功能,必然是語言抽離情緒的散漫之後,型塑的警覺與感人的關懷。我們閱讀詠潔的《攝影術》,確能感受到詠潔在這方面的實踐,實已初俱成效,值得吾人讚許。
問好詠潔!
雪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