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VS. Things—No71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綠豆林宇軒謝予騰黃木擇非白袁丞修

<Nothing VS. Things—No71>

永別了,(Get away from me)
我所愛的世界,(Guys)
我已將你埋葬,(Hey)
我已經用春天立起了一道墓碑。(HaHaHaHa)

我已經將你從MSN上刪除了,(So---)
從Email,(?)
從手機,(??)
從無線的發話系統,(???)
從Skype到Internet,(????)
什麼都沒有了。(Really?)

這個世界已經荒蕪了,(Very good)
傾頹的一個城市,(Please--)
倒在黑暗的影子上。(Get away from me)

除此之外,(Delete e-mail)
沒有光,(封鎖)
沒有螢幕,(刪除)
沒有跳動的字幕,(Close MSN)
沒有傳輸的訊號,(Close Yahoo messenger)

沒有對話,(Delete)
沒有號碼,(Delete)
沒有暱稱,(Delete)
沒有密碼,(Delete)

什麼都沒了,(您要電腦執行什麼工作?)
只有潮濕的春泥,(關機)
裹住了我 (確定)
---


杜開
2007/4/28
PS:101首情詩之七十一。

杜開的《Nothing VS. Things—No71》這首詩,已經直截了當的把我們這個世界的愛情,重新下了定義。愛情可以這樣結束,意謂著愛情也可以這樣開始、這樣進行。這是最新的愛情視角,介於開機與關機之間。

   沒有對話,(Delete)
   沒有號碼,(Delete)
   沒有暱稱,(Delete)
   沒有密碼,(Delete)     〈第五段〉

整首詩飄浮著一種『刪除』的或者是『被刪除』的硫磺味。一種煙硝味,暗示著一個疲倦了的對待關係。『刪除』並不等於『空無』,形式上是停止了,內在的纏繞才要開始。

   這個世界已經荒蕪了,(Very good)
   傾頹的一個城市,(Please--)
   倒在黑暗的影子上。(Get away from me)   〈第三段〉

在整首詩的形式裡,我們其實面對的是一幅電腦科技的凌虐畫面,一種自我閹割的情結,隨癱軟下滑的音調,倒臥在陰濕的大樓底部。刪除了一個人與對話平台二元對立的關係,剩下的是關閉螢幕之後的無所適從。杜開的這首詩,把現代人無法剔除的電腦情結,或者說網路為愛情打開的通路,當一切都遭到刪除,連暱稱與密碼,一個必備的身份證明,都消失於一個按鍵所構成的指令時,那麼,你將剩下甚麼?杜開想說的想問的,不就是電腦的世界裡的一個極度脆弱的人我關係嗎?

我們常常提到一首詩裡呈現的旨喻,其實就是作者在有意無意間表露的觀物哲學。這牽涉到整體文本的結構的對話機制,其中所隱藏的作者個人的書寫策略,實質上必然離不開整個時代滾動的語言網絡或環境變遷。杜開毫無疑問的在這首詩中直呈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樣態與變貌,關於詩中所表現的語言結構,其語意跳動的文字空間,甚至展現了某種都市文本散漫頹廢的流變與無以挽回。

杜開的詩,似乎有了些微的改變,尤其在語境的鋪展及節奏的控制,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很為杜開在創作上的醒豁與提昇感到高興,這之間我們特別看到的那些逼視著人生各種角落的強大反省與熟練的文字能力,令人閱讀再三而多所感悟。

問好杜開!

雪硯
雪硯版主:

您評論得非常好,最近確實在思索詩的各種可能性,特別是網路化的今天,人際疏離似乎以另一種形式與關係在展現,在實體日益被解構、虛擬與網路化的今天,包括詩的語言,其意義又該建構在哪裡呢?

語言的辭彙,之於我而言,似乎越來越失去其溝通的意義了。即使用同一種語彙在溝通的人,我們真的知道對方所指涉的是什麼嗎?有線、無線資訊的通暢,讓資訊爆炸,也讓人性的面貌,全然面目全非了。

過去我寫詩,重視心的意識流,全然不管閱讀者,而只酖溺在我與情人間的實體與心靈的對話關係上。我不管別人懂不懂我的詩,我只Care我所書寫的對象懂不懂,我只用我們兩人所懂的語言、比喻,用一種只有你知我知的符號密碼,在建構實體互動上的對話關係。

這是至情至性的一種書寫關係,而第三人的閱讀者,卻可以從中享受解碼的樂趣,或者用心去感受那些語言符號所承載的情感深度。雖然有人認為這樣的創作形式過於淺白,並認為那是一種很大眾與口語化的創作形式,但我依舊很堅持這種心的意識流的創作取向。我認為這是對抗現代大眾社會之人際疏離的一帖心靈良藥,所以我很堅持用大眾化的符號。

不過最近,我開始想要顛覆這些語言符號了。我認為現代人已經無法精確運用傳統語言了,甚至連理解都有其困難度,或者說,新的語言系統已經在網路時代誕生了,因此舊語言系統已經不敷使用。

所以我開始大量摧毀古典的語言結構,試圖去找出詩的各種可能性。我想在無秩序的語言符號中,再找出新的語言出路。同時也是在現代化疏離關係中,重新去探索人與世界互動的各種可能性。

這是我的創作觀,也是近期創作觀的轉變。很高興您與幾位前輩觀察到了。藝術創作是很寂寞的一條路,很謝謝你的鼓勵,所以破例跳出來在喜菡文學網上自述創作想法,若有僭越與愚昧處,尚請原諒。

杜開 敬上

此詩作形態
亦令我想及 林群盛 早期的嘗試
呵呵~

但似乎 群盛 的嘗試更大膽無俚頭的飛至外星球的光速
還有 丁威仁 也是.

欣見此類多元觸角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