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之大門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法之大門
————「政壇法律菁英治國減去司法界大律師減去校園法律系高材生等於?」


最初那是一種臥軌  理想被火車頭輾過前
信念一直在等待汽笛聲  姿勢華麗而孤獨
是骨頭喀喀吱吱的碎裂聲  驕傲出青澀軌跡
撿骨人尚未找到的夢想最後一截屍塊  延伸鐵道青草
之前人人平等黏糊著滾地的眼珠  卡在歧義的標準國語大辭典

國家仍然雨天  黑袍猶交換得乾爽潔淨
機器黑傘順勢鋪天蓋地  關照白手套擦拭
箝制司法院鐵門扳開夾緊的大腿
國籍不可懷疑皇后的貞操
呻吟最後一道防線  夜夜交易永恆的
處女膜  戳不破的真相
喊冤一定有人陷害了真理
一手持劍沒有犯錯  一手捧書卻在清晨被補
集體開始漫延詩語言失語言濕去語言症候群

肅靜殘酷起立腐朽敬禮木槌敲落下
有罪推論如同向守門人送禮  條條捷徑通羅馬
競技場內眼神收受眼神一道道戒備
森嚴的路燈注釋集會的叛逆
言論萬里長城建造時  白色磚牆攔阻半世紀前的遷徙
私刑用真話解決了審判  死得
「像一條狗!」恥辱似的  思想貪瀆
屍體由一個宗教儀式跳向另一個
宗教儀式回扣秘義力量屍變為殭屍
橫行不可測不可說的宮廷道場如
法場如墳場面對一個無所不在的
神壇大法官主持神秘教派  身披法衣的判決者
判決真實所含的羞恥竟比籍貫的
生命更為長久

「一切都是法院的。」
芝麻開門法之大門小門方便門
死亡是能夠得到自由的唯一旋轉門
普世的價值繫於囹圄  活著一如無止盡訴訟
牢獄外關得住豪華交保與金字塔
頂端的棄保  這塊土地的地基價值崩塌
當換位子掏空半爿理念  激化信仰的想像分裂方向
用薄冰覆蓋帝國大洞  空心長期偽裝支柱
有錢能使鬼推門  皇后的後門偏內而斜線
交易目標的美麗島套銹蝕的鐵窗流落法外

法律之後  不要絕望
甚至對失落並不感到絕望這一點  也不要絕望
老鷹原來不放棄嘴中大腿肉  鯊魚仍舊圖騰
天枰註解錯譯  遺失最後倒數的本能
黑袍出了不二法門開始噬血估價  無法抵銷被估價噬血
鮮血代言真理  混淆依然是正義膨脹怪物伸張的一堆爛泥



附記:
一、 本首詩題引自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小說《審判》中的著名寓言「法之大門」
二、 第三段第二行「有罪推論如同向守門人送禮」中的<守門人>借自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小說《審判》中的著名寓言「法之大門」
三、 第三段第五行「言論萬里長城建造時」中的<萬里長城建造時>引自卡夫卡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
四、 第三段第七行「『像一條狗!』恥辱似的」引自卡夫卡小說《審判》


2006/7/23
卡夫卡小傳

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語寫作的業餘作家,國籍屬奧匈帝國。他與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孤獨地奮鬥,隨時間的流逝,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動,並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股“卡夫卡”熱,經久不衰。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系。”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鬱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後世的許多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如“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等都把卡夫卡奉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他的父親粗暴、專制,對兒子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只是偶爾指手畫腳地訓斥一通──他想把兒子培養成為性格堅強而又能幹的年輕人,但結果是適得其反,卡夫卡內心中一直對父親存有無法消除的畏懼心理。由此而培養的敏感、怯懦的性格和孤僻、憂鬱的氣質使卡夫卡其人其書成為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寫照:異化現象,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無法克服的荒誕和恐懼。

他的父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雖然有的時候他也會帶著卡夫卡上猶太教堂走走,並且替他完成猶太式的成年祝典。但實際上他卻以身為猶太人為恥,一方面儘量保持和猶太社區之間的距離,一方面更正式宣示自己的家庭為捷克籍。儘管如此,卡夫卡的內心卻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猶太的深厚影響雖然實際上他並不屬於任何教派。
猶太的傳說總是神秘的。舉個例子來講,在他們的哲學觀點中,希伯來文常常被賦予神奇的力量而充滿象徵意義。 有一個傳統神話《勾冷》 (Golem) 最足以作為代表﹙ 這則神話也曾被「 X 檔案」改編拍攝過﹚︰
勾冷其實就是猶太人中的科學怪人。他原本只是一堆爛泥巴。但自從勒夫法師在他的額頭上寫下希伯來文的「真理」之後,他開始有了新的生命,可以替人擔任守衛等工作。但唯須在每週的安息日前把第一個字母拭去,這時「真理」即成了「死亡」,泥人就會再度化作一灘爛泥,否則,他將變得殘暴兇狠 ......
年幼的卡夫卡在諸如此類的傳說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對這些魔幻的傳說印象深刻。而這種宗教祕義也在日後為他的作品披上了一層神祕的外衣,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成分。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成分在《審判》裡就佔有相當重的份量。

  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另一部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描述了經理把絕食表演者關在鐵籠內進行表演,時間長達四十天。表演結束時,絕食者已經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後來他被一個馬戲團聘去,把關他的籠子放在離獸場很近的道口,為的是遊客去看野獸時能順便看到他。可是人們忘了更換記日牌,絕食者無限期地絕食下去,終於餓死。這裡的飢餓藝術家實際上已經異化為動物了。
  另外一些小說是揭示現實世界的荒誕與非理性的,如《判決》和名篇《鄉村醫生》,這裡,現實和非現實的因素交織,透過這些荒誕的細節和神秘的迷霧,這裡寓意:人類患了十分嚴重的病,已經使肌體無可救藥。人類社會的一些病症是醫生醫治不了的,這里的醫生最後也變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審判》、《在流放地》以及《萬里長城建造時》則揭示了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其中的腐朽。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中寫到:中國老百姓被驅趕去建造並無多大實用價值的長城,他們連哪個皇帝當朝都不知道,許多年前的戰役他們剛剛得知,仿佛是新聞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邊雲集一批能幹而來歷不明的廷臣,他們以侍從和友人的身份掩蓋艱險的用心。” “那些皇妃們靡費無度,與奸刁的廷臣們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縱欲恣肆,惡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飯。”他還寫出了表現民主主義思想的一句話:“在我看來,恰恰是有關帝國的問題應該去問一問老百姓,因為他們才是帝國的最後支柱呢。”

  馬克斯‧布羅德的這部《卡夫卡傳》,敘述了卡夫卡的文學經歷、成果、風格和思想,演繹並詮釋了卡夫卡其人其文,從文學評判的角度來看這位世界公認的大師:弗蘭茨‧卡夫卡。

  卡夫卡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不要絕望,甚至對你並不感到絕望這一點也不要絕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時候,新的力量畢竟來臨,給你以幫助,而這正表明你是活̈的。
  我依舊能從像《鄉村醫生》這類作品中感到短暫的滿足。但是只有當我一旦能把世界提升到純粹的、真實的、不可改變的境界之時,我才感到幸福。
  一場傾盆大雨。站立面對這場大雨吧!讓它的鋼鐵般的光芒刺穿你。你在那想把你沖走的雨水中飄浮,但你還是要堅持,昂首屹立,等待那即將來臨的無窮無盡的陽光的照耀。
卡夫卡《審判》故事略介

《審判》﹙ The Trial ﹚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長篇作品之一, 內容是敘述約瑟夫‧ K 在莫名其妙地被逮捕之後,一連串錯綜複雜的查訪過程。 沙特曾經說︰「卡夫卡代表了超越的不可能性。」,這句話在《審判》裡就得到了印證。換句話說,貫穿全書的即是絕望的掙扎。

「一定有人害了約瑟夫‧ K,因為他沒有犯錯,卻在清晨被捕了。」,這個懸疑的開頭,在一開始就決定了整部作品的詭異風格。一切都是在不可知的迷霧中進行著。 K為了尋訪真相而焦頭爛額,漸漸地發覺事情比他所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雖然他依然保有行動自由,每天照常上班、談戀愛,但卻逐漸陷入了精神上的不自由。法庭似乎也沒有一定的程序,整個審判的過程就像一個荒謬的神話。他感到被蒙蔽著,又隱隱覺得有人在暗中監控自己。他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掙扎下去。突然在某天夜裡,兩個不明男子把他架到郊外去,用私刑解決了他。 「他說了一句話︰ 『 像一條狗﹗』,意思好像是說,恥於活下去。」,小說於是就這樣地結束了全篇的陰鬱色調。

在這裡, 約瑟夫‧ K 必須面對一個龐大而祕不可測的司法組織,給人的感覺反倒比較像是面對一個陰暗森然的宗教團體一道又一道的司法關卡就像是繁瑣不堪的宗教儀式,既神秘又令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