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月可以是圓的
或許陽光可以遍灑四方
不在弦上的音
卻只能於細縫中發出
哀歌
詩一開頭
就用了兩個"或許\""
藉以表明對前兩行現象的不確定性
但是無論多不確定
至少是有可能性的
這一絲絲的可能性
至少好過第三行的"只能"
首節的情緒營造是成功的
月與陽光是自然物
第三行的"不在弦上的音"
是一種無力的定位
音該在弦上
"不在弦上"象徵"不在該有的位置上"
這位置是作者企求卻已不得不離開的
第三句刻意斷裂成三行
是心情哀悽的投射
"細縫的哀歌"
這個比喻是動人的
"哀"被"細縫"擠壓的更形龐大
四季的衣裳是妳夢想的華服
山林的腳步是妳冀求的行蹤
時序的清風
又怎能吹散揪心的眷念呢?
四季是時間的長
山林是空間的寬闊
將兩者具化為女子的企求
唯這些企求
卻比不上一陣風的吹拂
因為風無力吹散眷念
而眷念是苦的
所以
因苦
而寧願捨棄華服與自在快樂的行蹤
末句落俗了
且與首節的詩指重複
很可惜
陳舊的篇章
響起夜鳥的悲鳴
往事是篇章
篇章本無聲
在此卻有悲鳴
比擬女子因往事的悲鳴
找尋一個萌芽處
灑下竹子的種子
在輕易驅散的過往
在心的止水裏封塵
在萌芽處灑種子
說明期待發芽的心
竹子象決心
對應止水封塵
心中一片寂靜的日子
是妳歸還自己之時
好個"歸還自己"
頗令人心折
看到一名為愛受傷
卻企待勇敢養傷的女子
喜菡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