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人^^
會寫這首詩.是紀念一生為農人的外公.他年輕時即從南投搬到花蓮光復鄉種田跟種甘蔗養活一家人.他的一生就是一頁台灣蔗農史吧.走過早年到80年代蔗農的辛酸血淚時期.
光復鄉是花蓮台糖糖廠的所在.所以很多農民種甘蔗.你說的<我們都快樂地跟在小火車後面 >的景象.是我媽媽和舅舅他們小時候的有趣回憶.但聽說那是因為當時政府管制蔗糖資源.所以連蔗農也不能保有自己種的蔗糖.依照跟台糖種植甘蔗簽約的約定.他們必須全數交出甘蔗.想要私留甘蔗給自己小孩吃都不行.蔗農私有自己種植甘蔗的是違法的.
小火車也曾繞著我們光復的甘蔗田跟糖廠走了幾十年.
沒想到你們那裡的甘蔗田變成房屋.
我們那裡則是變成改耕作別的經濟作物.
有些耕地太偏僻沒年輕人回去耕種就荒廢了
光復最有名的就是糖廠冰店了
那裡的冰類多品質濃密口感很好
我每次回去都狂吃
聽你說今夏可能去花蓮
可以順道去花蓮光復糖廠吃冰
花蓮的夏天最美最好玩了
你若有空一定要成行喔
我剛好今天做了一個原住民報告
就是介紹花蓮光復的阿美族馬太鞍部落
我附於後給你參考
去光復可去美族人的文史工作室也吃阿美族的風味餐
對了.我也是在光復出生長大的
高中以後才搬去花蓮市住
問好
亮羽^^
>>>>>>>>>>>>>>>>>>>>>>>>>>>>>>>>>>>
馬太鞍部落簡介資料
地處花蓮溪與馬太鞍溪的沖積平原,位馬錫山山腳下地形則屬於低漥沼澤帶,各類水生作物、傳統作物、野生動植物等種類豐富。再加上近來蓮花等水生作物栽培的推廣,以及花蓮縣光復鄉公所積極推出自然生態步道、自行車生態步道之推動,使得馬太鞍成為花蓮縣觀光旅遊自然生態教學的示範地區。
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是阿美族人慶祝農作物豐收的重要慶典活動,阿美族各部落舉行豐年祭的時間各有不同,大抵是從七月份開始,從台東到花蓮輪流舉行,而輪到馬太鞍這一帶,大概是八月初或中旬左右,光復鄉的兩大阿美族部落,馬太鞍跟太巴塱分別會舉行一連串的慶典活動。 除了慶典和歌舞,豐年祭也是阿美族展示傳統農村文化的最佳場所。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婦女需要下田工作,豐年祭期間正好可以讓婦女展現舊時技能,以及有別於男性的『力與美』。藉著豐年祭的舉行,除了可以凝聚部落向心力,也可以讓大家重溫傳統農村的勞動之美。
根據史料記載,馬太鞍社區是阿美族聚集人口最多的一個部落,因此,馬太鞍(FATAAN)名稱的由來係與阿美族有密切的關係。「FATAAN」是阿美族稱呼一種樹豆的名稱,相傳這種樹豆吃了會身強體壯,因此,老人家都將其當成吉祥物般隨身攜帶,到處播種,而馬太鞍這一帶則以「長滿樹豆的地方」而得名。
馬太鞍社區民風純樸,保有阿美族的溫和性格與節慶風俗,產業方面種植蓮花經濟作物,並有多達數家的個人木雕工作室,將以上特點結合起來,藉由當地的節慶、觀光季、各類活動的宣傳舉辦,呈現具有濃厚阿美族氣息的產業色彩,塑造出屬於馬太鞍獨特的形象。因此,不論地理位置、族群凝聚、觀光景點、地方單位重視等因素,均有利於發展當地成為花蓮縣光復鄉的優良形象商圈。
整體而言,馬太鞍部落是全台阿美族部落中最大的社區部落,而且在所有原住民部落中屬於較具有發展潛力的社區部落,當地有優美的景色、豐富的自然生態及最具潛力的文化產業,再加上當地民眾向心力與凝聚力強,因此在推行社區產業輔導時,均能獲得社區協會和居民的支持與參與,使推展各項活動均能獲致很好的成果。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4/3/n876106.htm
阿美族人特有的生態捕魚法
阿美族人知足常樂,捕魚要吃多少捉多少,千百年來以生態法來捕魚,在阿美族中稱為Palakaw,意指「讓魚棲息的魚塘」。他們採用一些自然素材如九芎樹枝等,建構三層結構式魚的家,供牠們棲息繁衍。最底層讓無鱗類的魚棲息如鰻魚、鱔魚、土虱等,中層是小魚小蝦,最上層才是魚。每個魚塘都留有進出水口,讓魚蝦自由出入。
芙登溪的生態捕魚
大自然的美食
阿美族人是最會吃野菜的原住民之一,在馬太鞍入口處有二家農場都可吃到道地的天然野味。這些天然野味全取材自馬太鞍濕地,如芙登溪裡現撈的魚蝦、濕地裡現採的各種野菜。香噴噴的的紅糯米飯及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是欣綠農園的招牌美食。
生長在潔淨的芙登溪裡的吳郭魚,完全無土味,肉質特別鮮甜,帶鱗鹽烤風味俱佳。
欣綠農園裡香噴噴的紅飯
有上帝的眼淚之稱的葛仙米,是阿美族人較喜愛的野菜之一。
寶菜是以多種野菜煮出來的湯,養顏美容,有益身體健康,這些野菜大都含有苦味,但苦後卻都會回甘,阿美族人謂之先苦後甘。「葛仙米」又稱為「上帝的眼淚」是阿美族人喜歡的野菜之一,要吃到這種菜不容昜,因為它是在大雨過後較陰濕的地方纔會長出來,但遇陽光時二、三天後,水份就蒸發而乾掉。阿美族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憐憫,留下的一滴滴眼淚,變成葛仙米給阿美族當食物。
馬太鞍濕地處處都有不同的風貌,不同的角落裡有不同的生命扮著他們繽紛的生命故事,但卻相互依存。這彷彿告訴我們,對於大自然要學習謙卑包容,懂得欣賞,而求得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http://www.hl-life.com.tw/sowhl/modules ... =show&id=4
魔鬼樹傳說
在馬太鞍濕地西北邊,有一塊被當地原居民視為禁地的區域,裡面有一棵被視為不詳之物的魔鬼樹 --- 大葉楠,也是濕地裡最大的老樹(約八十歲左右)。相傳這顆魔鬼樹附近,每到晚上便會出現鬼火點點,甚至會追著人跑,所以原住民朋友都不想、不願,也不敢靠近該區域,久而久之,就變成馬太鞍阿美族人,訓練膽量、考驗勇氣的好地方。 雖然現在已經用科學方法來『破解』此一傳說,認為當時居民所看到的『鬼火』,很有可能是螢光蕈的螢光,不過祖先所流傳下來的傳說,仍帶給下一輩及遊客無限的想像空間。
樹豆
位於花蓮光復鄉馬錫山下沼澤地的馬太鞍,是 光復鄉的舊名,也是花東縱谷最古老、人口數名列前茅的阿美族部落。 阿美族祖先遷移到該地時,馬太鞍溪到馬太鞍部落區都長滿了樹豆,在早年物產不豐富的年代,樹豆可說是阿美族原住民的主要糧食之一。成熟樹豆在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間,便可採收成熟豆莢裡的樹豆子實用,曬乾後收藏,可以保存很多年。 阿美族的祖先們把樹豆視為珍寶,認為樹豆不但可以強身軀魔,而且結實纍纍象徵多子多孫,是可以招福避禍的吉祥物。『馬太鞍』( fata'an )便是根據樹豆的原住民發音而來。
豐年祭
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是阿美族人慶祝農作物豐收的重要慶典活動,阿美族各部落舉行豐年祭的時間各有不同,大抵是從七月份開始,從台東到花蓮輪流舉行,而輪到馬太鞍這一帶,大概是八月初或中旬左右,光復鄉的兩大阿美族部落,馬太鞍跟太巴塱分別會舉行一連串的慶典活動。 除了慶典和歌舞,豐年祭也是阿美族展示傳統農村文化的最佳場所。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婦女需要下田工作,豐年祭期間正好可以讓婦女展現舊時技能,以及有別於男性的『力與美』。藉著豐年祭的舉行,除了可以凝聚部落向心力,也可以讓大家重溫傳統農村的勞動之美。
捕魚文化
馬太鞍濕地沼澤區的形成原因,是因為清水溪和馬太鞍溪匯流的山凹處排水不易,進而造成一大片的沼澤區。而馬太鞍地區特殊的沼澤文化,也讓當地阿美族人發展出不同程度的捕魚方式,也是維繫馬太鞍文化傳承的重要關鍵。 以『巴拉告』( Palakaw )為例,阿美族人會先為魚蝦建造一個『拉告』( Lakaw ,生態魚池),這個『家』的底層是中空的竹子,讓底棲型魚類如土虱、鰻魚等『住』進去;第二層再覆以綁好的樹枝,讓蝦子可以棲息;第三層則是綁的鬆鬆的竹把,讓小魚可以悠游與此;最上層則是開放空間,讓大魚可以迴游。這個空間自成一個生態體系,是一種最自然、最生態、最不具攻擊性的捕魚方式。
特殊儀式
在『巴拉告』架構好之後,當地居民會實行一個簡單儀式,名為『罐祭』,就是拿一個罐子,裡面裝酒,一邊跟祖先報告,一邊保佑新做的魚池,可以『馬色沸可』(魚貨滿滿的意思)。
捕魚節
馬太鞍阿美族捕魚節的舉行時間,大概是五月到八月,由部落長老擇日舉行,有時也會跟豐年祭一起進行,整個活動目前已經以娛樂性質居多,而活動地點在濕地內的福登溪。 至於『巴拉告』的由來,相傳是以前部落的男人為了怕女人耕種時受到外族騷擾,所以戍守在河邊。因為沒事可作,又有現成魚蝦可撈,進而漸漸衍生出來的捕魚方式,所以『巴拉告』是以男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