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後一次為你擦臉了】

每日以投稿一篇為限

版主: 林宇軒謝予騰綠豆黃木擇袁丞修非白

-- 記四川大地震

這不是我為你寫的最後一首詩
但這是我最後一次為你擦臉了
日月因為震動而仍暈眩
大氣稀微,哭泣尾隨而至
讓我撥盡傾覆在你身上的土石

孩子,桌上仍有你愛吃的涼水與熱食
長燈寂寂,讓我為你褪下所有的裝束
並擦乾那些驚懼的血痕(孩子
你在何處,你有聽到媽媽
的呼喊嗎)孩子
你的夢還溫熱,早上捕捉到的蜻蜓還輕輕
飛舞著呢,怎麼此刻
你已了無聲息

是睡了吧,是夢到了那個花開滿遍野
的地方嗎這是我最後一次為你擦臉了,孩子
如果你仍憂鬱因風起時的樹影
你可以醒來喊我一聲媽媽,要不
說說夢語,踢踢被吧
我將整夜為你守候,是整夜的
為你守候那些你愛的星星與童話,是整夜的
聽你喊一聲媽媽、媽媽呀

【註】

綿竹靠近山區的幾個鎮全毀,動輒死傷上千,好多好多的父母都絕後了,宛如人間煉獄。東汽小學體育場廣場,排放著一具具剛挖出來等著認屍的孩童,他們的父母親已哭了三天三夜,哭到沒有聲音。一名母親剛把孩子腿拉直、穿好鞋,再拿著濕布為孩子擦掉臉上與手上的泥汙,「兒啊,這是媽媽最後一次為你擦臉了!就像平日上學一樣,你要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地走啊!」從北川、到綿竹,中小學全部毀損嚴重,挖出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遇難孩子的父母哭成一團,「孩子早上才高高興興的上學,怎才一會兒就永遠回不來了?」

聯合新聞網 2008/05/16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z9w8.html
每一個孩子,每一條生命都彌足珍貴,四川省這次地震的震撼
除了不可抗拒的天災,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呢?
愛,不只是為他拭去砂石和血痕,為他寫感人的憑弔詩詞,
防患未然固有其不易之處,,經驗不足或不宜深究,但是---
才從緬甸風災得到借鏡,還犯同樣的錯,是無心也有「有心」的疏失
甚至不得不說有些故意了。
天災並不全然可以卸責,善後與不應有的作為,除了政治上的理由,
怕很難有好的解釋了。
欲加之罪嗎?當然你與可以這樣想。

這兩天看了許多紀川震的詩作,這篇挺為突出
在口語的敘述裡插入一些更詩化的句子如
日月因為震動而仍暈眩
如果你仍憂鬱因風起時的樹影
增加了閱讀的驚喜感與詩的精彩度

其實看著那些畫面
每個人都是出色的詩人

問好崎雲 :)

木霝 寫:這兩天看了許多紀川震的詩作,這篇挺為突出
在口語的敘述裡插入一些更詩化的句子如
日月因為震動而仍暈眩
如果你仍憂鬱因風起時的樹影
增加了閱讀的驚喜感與詩的精彩度

其實看著那些畫面
每個人都是出色的詩人

問好崎雲 :)
忘了前面的詞了,只記得後三字
「…………詩家喜,…………賦益工。」
意思是:
人間世,越是悽慘,詩人越高興可以有寫詩的題材,
越是顛沛流離,越是容易找到對仗的好句子……
如同新聞記者唯恐天下不亂一樣。

川震竟然提供詩人不盡的素材,大家於是努力從中尋找「下鍋的菜」
「驚喜感」與「精彩度」原來是建築在這樣的氛圍之下……
隨手拈來的形容詞卻令人看了心驚肉跳……

木霝:

川震所造成的原因不只是天災,更有人禍掩藏其中,
看著那些畫面裡那些受苦的人們,除了心痛,便也感到無所適從,
至今更多的人尚未被找到、更多埋在瓦礫當中、更多的救資無法進入災區
傷亡人數由一萬兩千多爆增到五萬多,當人命被轉換成數字時,是那麼的簡單無礙,
但真正見到幾萬的屍體在眼前時,這五萬多,是真正令人感受到無比的沈重與悲哀的。

問好妹子

芝言:

同意您第一篇的留言內容,但我不同意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呢? 這句話
那麼試問詩友,這些孩子如何不冤枉、如何不委屈呢?若是天災也就罷了,事前的預防與準備、政治上的理由、領導階層的虛榮所造成的結果現在都歷歷在目,怵目驚心了,但與孩子無干,他們是受害者,是政治運作下的犧牲品,何罪之有?有罪的是那些當初為了奧運隱瞞地震預測局警告的官員們、有罪的是那些災情產生時遲遲不開放救援隊進來的高層,若要論罪,大到國家高層、建築營商,甚至每一個人都多少有些責任,但孩子呢,他們何嘗不無辜?

再者,您第二篇的留言未免過於偏頗,當所有人悲痛於這樣的結果時,並非所有詩人都是為了川震而寫川震,我相信詩人們若不是因為感於這樣的哀痛,也不會選擇以他所能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為何災害發生後,相關的詩作在災害期間會如湧泉一般出現,就是因為災害所帶來的震撼太大了,較之於文學技巧,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詩人心靈面的反省與哀憫,既然淒慘,如何高興?

第三,我想木霝身為版主,針對作品評析其相關技巧、內涵都是其職責所在,就詩論詩,僅是如此,這不代表她就對川震不感哀痛,如您檢討川震的前因後果一樣,只是她身為版主所面對的是一首作品,她就必須檢討一首作品,她的留言末兩句所說︰「看著那些畫面,每個人都是出色的詩人。」詩人是善感的,平常的瑣事就影響牽扯著詩人的心情與思維,何況那些驚心的天災與人禍呢?

就像您第一篇留言的主題上所說︰「也是哀痛,但不是默默承受。」
這些都只是詩人們所能做的其中之一,而更多是您無法看見的在進行著。

一些感想,與您討論

問好 芝言詩友

芝言:
同意您第一篇的留言內容,但我不同意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呢? 這句話
那麼試問詩友,這些孩子如何不冤枉、如何不委屈呢?若是天災也就罷了,事前的預防與準備、政治上的理由、領導階層的虛榮所造成的結果現在都歷歷在目,怵目驚心了,但與孩子無干,他們是受害者,是政治運作下的犧牲品,何罪之有?有罪的是那些當初為了奧運隱瞞地震預測局警告的官員們、有罪的是那些災情產生時遲遲不開放救援隊進來的高層,若要論罪,大到國家高層、建築營商,甚至每一個人都多少有些責任,但孩子呢,他們何嘗不無辜?

再者,您第二篇的留言未免過於偏頗,當所有人悲痛於這樣的結果時,並非所有詩人都是為了川震而寫川震,我相信詩人們若不是因為感這樣的哀痛,也不會選擇以他所能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為何災害發生後,相關的詩作在災害期間會如湧泉一般出現,就是因為災害所帶來的震撼太大了,較之於文學技巧,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詩人心靈面的反省與哀憫,既然淒慘,如何高興?

第三,我想木霝身為版主,針對作品評析其相關技巧、內涵都是其職責所在,就詩論詩,僅是如此,這不代表她就對川震不感哀痛,如您檢討川震的前因後果一樣,只是她身為版主所面對的是一首作品,她就必須檢討一首作品,她的留言末兩句所說︰「看著那些畫面,每個人都是出色的詩人。」詩人是善感的,平常的瑣事就影響牽扯著詩人的心情與思維,何況那些驚心的天災與人禍呢?

就像您第一篇留言的主題上所說︰「也是哀痛,但不是默默承受。」
這些都只是詩人們所能做的其中之一,而更多是您無法看見的在進行著。

一些感想,與您討論

問好 芝言詩友
-----------------

敬覆木霝詩友:
娓娓道來的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道理;而不帶情緒的析論,我向你說聲謝謝了。
第二段的批評我接受,也願向所有詩友致歉!
首段的敘述,闡述的正是認同『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這句話,
可又表示不同意這句話,怎麼這樣呢?想來是把我的意思弄反了吧?。
按文義:「有多少?」當然是指很多的意思,大人孩子都是無辜的,但如果是天意,也
無可奈何,但「連造化也叫屈」則明白的譴責人謀不臧這回事,當然是指他們死得委屈
死得冤枉,為此引來的誤解,我心很有點沈重呢。

此外,就作品表示評論雖然沒錯,但仍然要注意修辭,尤其要注意「對事」的敏感度,
這點我還是覺得注意點總是好的。
比如常在報導中出現的「所幸只有一人罹難」有錯嗎?因為「未罹難者」有上百人呢!
又比如「發生大水災的機會不小」,「機會」這詞能用在這裡嗎?何不說「可能」?
更常聽到的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好人有好報」,是在一場重大死傷事故現場裡,
對其中一兩位幸運兒說的話,雖人之常情,但聽在其他家屬耳裡情何以堪?公平嗎?

也許對人情世故的體會不足吧?許多人缺少這樣的經驗,說了不該說的話而不自覺,總
以為「道理」上站得住腳就好。不是版主說錯話,只是斟酌使用其他形容詞應該更好。
換個角度想:我也許也太認真了些,太多言了些。
誰叫我以「入世心」看作品呢?


*所言「他們何嘗不(是)當然無辜?」有點不太易懂?

芝言詩友好:

上面回覆您的是崎雲,而非木霝妹子喔 :D

首先為崎雲一時不察曲解詩友的意思說聲抱歉了,在回覆前將詩友的原文再三閱讀後
直覺『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一句似乎不妥,承師之教,以此
句語法可分解為:『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有多少是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兩
句,而兩句讀來皆有否定之意,合在一起解讀為否定的口氣更加嚴重,故崎雲才會誤
解詩友的意思, 無論如何,還是謝謝詩友願意理性的與崎雲討論和分享了。

崎雲非常認同芝言詩友第二段所說的,在評析作品時,「對事」的敏感度的確需要注意,
聽芝言詩友一言,讓崎雲很警覺很多平時忽略的,同樣身為版主,無論是崎雲還是木霝,
亦或是其他版主,的確需要時時警覺與注意的。尤其同意您說了不該說的話而不自覺,
總以為「道理」上站得住腳就好。
這句話,我想這一直是人的通病吧。

如果沒有芝言詩友(大哥?)的認真閱讀與回覆,此篇我們亦無法達成如此交流了,
其實出世與入世,不過就是如來,觀詩友在他篇的留言,知道詩友是有佛學修為的,
在此為詩友的悲憫與宏量說聲感佩與感謝,也歡迎詩友常來分享與討論了。

敬祝 安順 崎雲

向詩友問好

敬覆芝言:
也許對人情世故的體會不足吧?許多人缺少這樣的經驗,說了不該說的話而不自覺,總
以為「道理」上站得住腳就好。不是版主說錯話,只是斟酌使用其他形容詞應該更好。
換個角度想:我也許也太認真了些,太多言了些。
誰叫我以「入世心」看作品呢?

您的批評我完全接受,也對於造成您心中的不快深感歉意
或許沒有表達地很清楚,但我想說的是
我們這些寫詩的人,比起那些真正在苦難裡生存的災民們
又能做到多少的體切和真實呢
比如說,再多絢麗的修辭,如何能比得上一位母親的「兒啊,這是媽媽最後一次為你擦臉了!」來得真摯
或者又是如另一位母親在手機裡留下的「寶貝,一定要記得,媽媽永遠愛妳」
我想提出的是這樣創作上的觀點,當然其中人情的關懷我從未忽略

感謝詩友的指正,木霝日後會在用詞上更小心
問好 :)

詩裡的情境相信不難體會出其動人之處
寫出了平實的愛與哀傷,並且因平實而回盪,久久不散

推薦置頂

崎雲 寫:芝言詩友好:

上面回覆您的是崎雲,而非木霝妹子喔 :D

首先為崎雲一時不察曲解詩友的意思說聲抱歉了,在回覆前將詩友的原文再三閱讀後
直覺『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一句似乎不妥,承師之教,以此
句語法可分解為:『有多少是死得冤枉?』、『有多少是死得連造化也叫屈的?』兩
句,而兩句讀來皆有否定之意,合在一起解讀為否定的口氣更加嚴重,故崎雲才會誤
解詩友的意思, 無論如何,還是謝謝詩友願意理性的與崎雲討論和分享了。

崎雲非常認同芝言詩友第二段所說的,在評析作品時,「對事」的敏感度的確需要注意,
聽芝言詩友一言,讓崎雲很警覺很多平時忽略的,同樣身為版主,無論是崎雲還是木霝,
亦或是其他版主,的確需要時時警覺與注意的。尤其同意您說了不該說的話而不自覺,
總以為「道理」上站得住腳就好。
這句話,我想這一直是人的通病吧。

如果沒有芝言詩友(大哥?)的認真閱讀與回覆,此篇我們亦無法達成如此交流了,
其實出世與入世,不過就是如來,觀詩友在他篇的留言,知道詩友是有佛學修為的,
在此為詩友的悲憫與宏量說聲感佩與感謝,也歡迎詩友常來分享與討論了。

敬祝 安順
崎雲
問好崎雲 木霝:
誠然,失誤是難堪的,也是失禮的,這裡得向二位說聲抱歉了。
再就用錯辭表錯意而言,也是不應該發生的。而習焉不查正是出錯的重要原因。然而,
細細推敲這個句法似乎又頗值玩味的。
「可憐那些孩子,有多少是連一百元也拿不出來的?」
「這個富裕的時代,……………………………………?」
「在現場的各位,……………………………………?」
因為前後文,因為語氣,在情境下會有三種意思出現;這只是感情上的直覺判斷,可是,
經你一說,我也不太確定了。文法要研究是很深奧的。

又說到佛學修為,我卻很推崇“韓愈”對當朝聖上 上奏的的「諫 迎佛骨表」,在有唐初
期,佛教其實是滿受排斥的。我沒有迷也沒有信,但樂於用一種旁觀的、保持距離的態度
去感受祂,有時也會駁斥某些顯然荒謬的部分,對任何宗教都一樣,只是對佛教難免比較
習慣而已。
年輕人在文學的世界裡得到陶冶,言行也中規中矩,謙冲而有禮,實在對社會風氣的改善
貢獻良多,我十分肯定在此無私奉獻的諸位。

祝美好!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