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二位不吝賜教。在此,我想補充幾點。 1. 題目定為“南非”,是因為我在寫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七個遠方》,這是其中的一篇。我只是想以十七個地名來講十七個故事而已,並沒有太多的宏大的企圖。 2. “我認為是段落和標點符號方面的處理,可以安排得更整齊和恰當,自然令讀者看得更輕鬆。” 我是用簡體字寫作的,寫完之後直接用word里的簡轉繁轉成了繁體,所以段落和標號方面的處理確實顯得不夠整齊和恰當。 謝謝Ocoh指出這一點。 3. “不過我相信讀者的感覺是作者必須關注的,否則就不用貼出來發表給人看。 ” 是這樣,正因為我關注讀者的感覺,才一條條的回覆您。 感謝路痕兄花這麼大力氣品讀這篇文章。 4. “不...


奇形的桌子和怪狀的椅子
飄在空中
綠的肥,紅的瘦
有人慌慌,有人張張
雪色的血和血色的雪
落在地上
有人匆匆躲開
有人忙忙表白
我該如何寫下去
我寫下無意義
就擁有了意義;
我寫下神秘
便失去了神秘。

2012年10月
我個人也很喜歡那種形式和內容都蘊含詩意的詩, 不過自己才力有限,只能顧及一面。 以前寫了很多詩,身邊的朋友看了,都說看不懂。 又想起白居易寫詩念給老嫗聽的故事,便想寫一些一看就能懂的詩。 算是一種習作吧。 遠子把題目訂為"失敗之詩" 可見作者自己覺得似乎不成功? 老實說這篇放到散文區會適當些 因為都是心語的陳列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句和句之間沒有任何跳脫 句子裡也沒有張力壓縮的空間 不信把每一句加上合適的標點連接起來,不要以長短句的排列方式呈現. 一篇散文就出現了... 我很刻意想在整首中找尋遠子兄所說的"詩意" 不過,我也失敗了.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如有偏隘請海涵. 問候遠子兄.
感謝路痕兄的追問。 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我個人的偏見是理論的誘惑對於創作者而言是具有危險性的。 寫小說的人不需要過多去考慮小說到底要說些什麽,該怎麼說,誰來說,何時結束,如何開始。 那些問題留給理論家們去研究好了。 寫小說的人最要緊的是寫出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或許我的這篇作品並不能打動人心,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并不是平鋪直敘的,也是經過剪輯的。 遠子兄: 有時我會想,小說到底要說些什麼?該怎麼說?誰來說?何時何處結束?如何結束? 我想,很多來這個文學網貼作品的中國朋友,在下筆之前好像都沒想過這些問題?以至於小說變成一段故事的錄影或錄音... 我們常常...
這篇小說應該是作者想像出來的,沒有立足于真實生活。
如果孟子對夜店的女人有偏見,孟媽爲什麽沒有,
或者說爲什麽孟子覺得夢媽對夜店女人沒有偏見。
當孟媽很自信地說那個女人是夜店的時候,孟子難道察覺不到什麽奇怪之處嗎?
如果寫成「 你染紅了我心裡的楓葉 」或「 妳的深情使在他鄉的我念念不忘 」那雖然有意也有象,卻不是詩語言了。 —————————————— 個人覺得,這兩句雖然是有些俗套,但是卻很難說不是詩語言。 究竟什麽是詩的語言,什麽不是詩的語言, 我個人的偏見,不是靠單個句子的意象,而是詩的整體感覺。 但究竟什麽是詩的整體感覺?我也說不清。 我個人覺得,最要緊的不是去討論什麽是詩或是好詩的標準是什麽 而是去讀詩,寫詩,去生活,去觀察 如果那些所謂的前衛詩人讀了足夠多的詩,嘗試過足夠多的寫法,觀察過足夠多的生活 他們也許就不會那麼追求標新立異,故作高深,玩弄形式主義了。 個人偏見,如有冒犯,還望見諒。
謝謝羅荼喜歡。聽到這樣的誇獎,總是很欣慰的。
羅荼 寫:彷彿深夜一個人躺在床上睡不著,面對自己時那種坦述而大方的態度;外表是淺白的文字,但內在堅實。我很喜歡這首詩。
問好遠子。
謝謝羅荼
羅荼 寫:抽動我的心,讀完令自己想起外婆了。此外,讀來或有些許無奈,些許嘲諷。
詩心上應是最有力和最真實的感情,那麼配上淺白樸實的文字是最好的了。至少對我來講是這樣子。
謝謝麻吉。
麻吉 寫:遠子筆下的城,有著各式各樣都會面貌與人行臉孔,從地鐵、街角、老人與狗、乞丐...等等描述,雖然兀自生活並各自展延著自己的生活圈圈,然而這些個體一一被加總起來之後,那座城市突然變得熱鬧非凡了.

麻吉 讀後有感~
謝謝喜菡老師。 但願我們都能在書的海洋里獲得桂冠吧。 是誰最後說出了再見 我已經記不清了 但我記得那時候的溫暖 和這時候的冷 我看見這個世界的女人 女人是好的 然而與我無關 你卻與我有關 我知道你的一些小秘密 你也知道我的 對此我守口如瓶 我知道你對我很失望 我對自己也很失望 當我洗乾淨頭髮 走到街上 我看到街上的人 那些五顏六色儀態萬千的人 他們回憶著,生活著,憧憬著 有時候我想加入他們 匆匆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有時候我又想遠離他們 緩緩注視著歲月的流逝 我知道你懂我 我也知道你不懂我 懂不懂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已經不再年輕 我們還會變得更老 如果愛情找不到我 一定有它的原因 我不敢去質問誰 ...
謝謝嘎玛丹增
我相信只有欣賞真摯的人才能看出真摯。
嘎玛丹增 寫:真挚比什么都重要。
在文中,看到了这种情感。
謝謝麻吉。確實是這樣。 只是一旦意識到自己成年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有一天,鄰居家三歲的小女孩來我家玩耍。家裡的牌局剛剛結束,麻將還堆在桌上。於是我和小女孩玩起了堆金字塔的遊戲。當我好不容易將一桌麻將堆成一個金字塔時,小女孩一手推倒了它,看到散落一地的麻將,她發出了開心地尖叫聲,緊接著,她喊道:“再來再來!”我又堆了一個金字塔,她又推倒了它。我再堆,她再推。就在這個建造與摧毀的過程中,我內心升起一股強烈的悲壯感,我仿佛看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命運:建房,拆房,再建房,再拆房;寫書,焚書,再寫書,再焚書;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革革命……人們一次又一次地將註定要滾落下來的石頭推上山,這是多麼痛...
謝謝麻吉細心地閱讀。
謝謝麻吉,其實是在反諷
現在沒人把書當做書看了
麻吉 寫:想不到遠子對書有這麼多妙用的點子呢....

除了燒書覺得有點兒可惜之外,其他都很認同。

麻吉 問好.
謝謝不二家,我試著改一下
不二家 寫:一二段的核心意義很相似可以考慮做開點
結尾可以感覺寫者想拉出一個擬態
像水滴該有的下緣

問好詩友
謝謝文瑜
文瑜 寫:短小的篇幅 精彩的邏輯
這是篇調情小品
讀完情意盪漾 隨哲理波淘不盡

問好遠子
文瑜拜讀
張大了嘴
粗糙的風在吹

吹啊吹
小孩被吹高
少女被吹彎了腰

牲畜吹得滿地跑

外婆靜靜地看著
稻子靜靜地睡著
子孫飄向遠方
像炊煙,像夕陽
像熏黑的肺中繞不出去的惆悵

沉甸甸的生活
慢悠悠地爬
爬呀爬
爬到外婆家
謝謝二位的品讀。
能帶來一絲慰藉和共鳴,
我很欣慰。
謝謝您的賞析和提醒
您說得很對,
讓我們共同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細節吧。
北斗七 寫:題外話
我們日常生活中
極為尋常的噓寒問暖
也是滿有意思與情感的對話
將其視為作品也可以
不干涉階級性
才容易見到真的事情

問好圖檔圖檔
穀子熟了
烏鴉銜著糧食
四處躲藏
死神面無表情站在路旁
人們在在陽光裡祈求雨水
在雨水中祈求陽光
他們真正祈求的其實只是死亡


烏鴉銜著糧食
在黑暗中飛
它越是深入黑暗
就越是接近光芒
秋天太大,大得它不敢回望
秋天深處的家


烏鴉銜著糧食
站在樹上
站成了一棵樹
波光粼粼的孤獨
像鮮花一樣呼吸
像野草一樣死去


2012年7月 刪舊稿所得
錢包快空了。我打電話給一個婚慶公司的朋友,問他需不需要兼職。他說剛好這週末有一個婚禮,地點在中國大飯店。 我之前做過幾次婚慶。工作內容很簡單,主要是在婚禮正式開始之前,做一些準備工作:佈置舞臺,鋪地毯,撒鮮花,裝泡泡機,貼囍字,系椅背紗,擺放相框,還要放好蓋碗茶杯,假酒(葡萄汁或可樂,新郎新娘用它去敬酒),火柴,簽字筆等。 婚禮的過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新郎新娘的表白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愛人,是我的牽掛”,而主持人的笑點主要集中在“生娃”上,他要求新郎把求婚的一幕在舞臺上重演一遍,這個時候,他總是強調說北京有一個習俗,如果左膝跪地就生男孩,右膝跪地就生女孩,雙膝...
出地鐵時,你站在自動扶梯上,閉上了雙眼。階梯緩緩升起,你好像長出了翅膀,你感到輕盈。光一點點地爬上你的臉龐,浸染你的皮膚,你好像快升入了天堂,你感到崇高。
然而,很快,這個遊戲最殘酷的瞬間到了——你升到了階梯最後一級,來到了地面,你被迫睜開了雙眼,於是你看到了……這個世界。
一天在地鐵裡,我碰到一個長得特別像黑格爾的人:鷹鉤鼻,冗長的眼袋,下垂的面部肌肉。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正在看黑格爾的《小邏輯 》(Hegel<Shorter Logic>)。 我又一次試圖去找尋這件事背後的東西,我試著去抓住它的本質,然而本質卻一直遊蕩在現象之中。地鐵10號線,偶遇,鷹鉤鼻,冗長的眼袋,下垂的面部肌肉以及那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邏輯》——這些現象始終處於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任憑我如何努力,它們也無法被歸入到同一個體系之中。 於是我再一次選擇了放棄。我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黑格爾。我希望他不要在我之前下車,畢竟這是有史以來我離哲學最近的一次。然而,就在我心中升起這一希望的時候,黑格爾...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我貼錯了地方。應該放到小說里的。
所以我把內容給改掉了。
北斗七 寫:這篇稍徧於小說的語言藝觀點
對於詩質的闡述微乎其微

問好圖檔


我不知道我還有沒有勇氣
走到開滿鮮花的田野裡去
我怕那些花兒
會刺瞎我的雙眼

我在地下待得太久了
僅僅是想一下有人在海上捕魚
有人在山上砍柴
或是有人在平原上飲馬
就足以讓我膽戰心驚
如履薄冰

或許我的餘生就應該
在公車、地下鐵和地下室裡度過
然而只要那些花兒還能在田野上
靜靜地開著
即使我終生活在地下
1.遠方
貧窮的土地
唯一能長出來的是:逃離


2.讀書
當心中的石塊被敲碎
石屑便變成了雨水


3.磁帶
在架子鼓的敲擊聲中
我總是能一再回到非洲大草原


4.電影
重回曲終人散的角落
再夢一場悲歡離合


5.初戀
在你起伏的呼吸聲裡
我摸到了大海殘留在人類身上的痕跡


6.哭泣
為無法淚流滿面
失聲痛哭


7.回憶
剩下來的
就是像牛羊一樣反芻


2012年8月 刪舊稿所得
是啊,差距必然是存在的。
不然,寫作也沒有什麽必要了啊。直接生活就行了。
愛情雖然是氣泡,然而在破碎之前,氣泡還是很美麗的。
而且我們也不能肯定氣泡一定會破碎呀,
生活中還是有奇跡的,
不是么?
謝謝綠豆。
綠豆 寫:通篇用簡樸的句子平鋪直述,和小品散文沒有差別。
書寫愛情等同於看到希望,這和實際的生活歷練的觀感是有相當的差距,我反而認為很多愛情是氣泡。

問好詩友


綠豆
感謝家立兄的評價。 您的評價總是那樣中肯,讓我受益不淺。 聽您這麼一說,我覺得 一五七段確實需要修改一下。 謝謝! 看到此篇,想起自己也寫過有關夜的虛擬情境的文章:十六夜。先說夜吧:這是個迷離的狀態,也是人最為困擾,不知所往的尷尬時間,你可以發現光亮,卻也能繼續沉溺於黑暗之中,總之選擇比起在白晝要多得多。而夢為一能被原諒它無法無天肆虐一切的時機,就在於夜。 這七段夢境之中,個人較為偏好,二、四、六,這幾段有著簡潔、難以介入的精神的優雅。其他各段有些微的小瑕疵,一:似乎想說明親人與自己的一些若即若離關係。三的前半段過於寫實與後面不搭襯。五的末句放了太多個人情感。七的對話模式又顯得有些囉嗦。 其實...
家立兄說得很對。
我們都是罪人,沒有資格判定別人有罪。
然而,我覺得這并不能成為我們繼續作惡的理由。
很多人恰恰以此論據作為掩蓋罪惡的藉口。
我們做能做的或許就是不斷地刨除自己頭腦中的罪孽。
正所謂“與其詛咒黑暗,不如讓自己發光。”
蘇家立 寫:其實時代本身就是座巨大的輾肉機,我們身處其中,就某種程度都是它的共犯,沒有資格論斷誰是誰非。
因為我們的無力,導致各自的不幸,而這份不幸因人而異,共同點在於難以回憶及究責。

感謝你的發表,學習了。
(一) 風來了 雨來了 道士馱個鼓來了 叫你開門你不開門 腳印窪裡淹死了人 (二) 月亮走 我也走 我給月亮提笆簍 笆簍裡面一壺油 姊妹三個共梳頭 大姐梳個團團轉 二姐梳個鯉魚頭 只有三姐不會梳 梳個草包滾繡球 (三) 舀水 抽水 舀半塘 留半塘 留給外婆養魚秧 魚秧長到筷子長 等兒回來喝魚湯 (四) 雞呀雞 你莫怪 你生到陽間就是一碗菜 今年早點去 明年早點來 (五) 大哥大哥 太陽曬窠 聽到碗響 起來亂搶 搶個破碗 吃一百碗 (六) 年來了 是冤家 兒要帽子女要花 媳婦要簪子走人家 爹爹要煤炭火 婆婆要糯米做糍粑 (七) 中飯有一餐 太陽下了山 晚飯有一頓 除非你不困 (八) 椿樹爹 椿...
飛行的詩意 ——獻給瓶子 站在這車水馬龍的街頭 我開始相信生活 這粗糙、質樸而執著的生活 以及在生活中悄悄生長的愛情 仿佛是一夜之間 又仿佛經歷了千年 我愛上了你 你也愛上了我 我們像古代詩人筆下的兩行詩句 在這個毫無詩意的現代城市上空 刺眼地飛行 有人說,看,他們倆多幼稚 他們倆真可笑 別人都在地上走 他們卻要在天上飛 哪裡管得了這麼多呢? 一生多麼短暫 青春多麼短暫 在青春相愛又是多麼短暫啊! 我們走了很遠的路 才在這世上相遇 我們還要走很遠的路 才從這世上離去 我們要在這世上 靜靜生長,緩緩老去 我們要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飛 小心翼翼地繞開 那些記憶中慘白的淚水 那些塵埃中晃眼的污穢 我曾...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魯迅 一 我在飛。飛過了一座村莊。 村長是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孩子,滿手都是黃泥。 有一隻跛腳的公雞走在橙黃色的陽光裡,村子裡所有的少女都被同一個詩人娶走了。 有一件剛洗好的衣裳,一次又一次掉到滿是塵土的地上。 父親穿著軍大衣,衣服的下擺在風中擺動。他站在蜘蛛網後嘲笑著我的笨拙。 我又飛了起來。有人在後面追我。我的雙眼像兩顆紫葡萄,掛在烏雲上。 有一隻受傷的大雁掉隊了,她越飛越慢,越飛越慢。最後終於飛不動了。她像是從白雲深處凋落的葉子,戰戰兢兢地飄落下來。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輕輕地接住了她。 母親在...
過年回家的火車上,我遇到一位老人。他戴著耳機聽歌,旁若無人地隨著耳機裡的歌聲大聲唱著:“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 這時候,火車進站了,旁邊有一對青年男女收拾行李,準備下車。他們把未吃完的餅乾和泡面留在了桌子上。老人見狀,摘下耳機,搖著頭說:“太浪費了!想想民國四十七年的時候,唉……“ “聽說那時候餓死了很多人。“為了驅散旅途的無聊,也因為對大饑荒的興趣,我插了一句。 “是啊,我們村有一大半的人都餓死了,“老人打開了他的話匣子,”我當時是村裡的村委書記,連我們家都沒飯吃了,你想想看。現在的年輕人哪能想像得到啊!“ 我本以為對話就此結束了。誰料,老人的興致起來了,他想起了更多的往事。 ...
經常有人問我,你買這麼多書幹什麼,不是可以在網上下電子書嗎?問這個問題的人沒有意識到書其實是大有用處的。千萬不要以為書只能用來看,書的功能其實很強大。這裡簡單給大家介紹幾種,以供參考。 1.裝點門面 這是書籍的經典用法,古今中外十分常見。你家裡有錢有珠寶,得偷偷藏著,但是如果有藏書的話,大可不必顧慮太多,哪兒顯眼往哪兒擺吧。 2.墊桌腳 這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種書的用法。用書墊桌腳的一大優點在於書籍不像小木塊小石頭之類的東西容易移動。更為重要的是,用書墊桌腳是一種頗具氣質的創意,試想一下,在你家桌子底下墊著四大名著該有拉風啊! 3.吸水 書的吸水性是很強的,如果你不小心弄濕過你的書,你就會明...
謝謝玟蒂、家立熱情地討論啊。
這段對話的確是在我頭腦里進行的,
不過我相信這種對話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發生的。

事實上我覺得,文學從某種角度上講,是一種提煉的過程。
現實生活太過瑣碎、淩亂、龐雜,需要提煉,我們才會有一個情節,
一個畫面,一段對話,一聲歎息。
這或許就是文學的魅力吧,既與現實生活平行,又有交叉。

我覺得,這個世界需要樂觀的人,也需要悲觀的人。
只有樂觀的人的社會是可怕的,
只有悲觀的人的社會也是可怕的。
就讓我們共同祝願,樂觀的人不要盲目樂觀,悲觀的人不要一味悲觀吧。

謝謝玟蒂,謝謝家立。
挺清新的。
唉,真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有心情討論“朱古力碎冰咖啡”好不好喝之類的問題。
呵呵。
有一天 我認為我得到了真相 便一把撕毀了父親 貼在家裡的毛澤東像 父親用責備的目光盯著我 我知道,要是他再年輕一些 或是我再年輕一些 他會狠狠揍我一頓 但現在,他只是盯著我 眼珠子裡帶著一絲落寞 突然之間 我想起了小時候 我把父親給我的一枚毛澤東像 戴在胸前,作為升旗手 我豪情萬丈地站在國旗下 聆聽著校長在國旗下的講話 升旗儀式結束後 我的夥伴們搶走了我胸前的毛澤東像 在他們手中拋過來拋過去 我感到憤怒 我覺得受到侮辱的不只是我 還有毛澤東 此刻的父親一定也這麼想 然而我還是大聲地沖著 剛看完新聞聯播的父親說: “你被毛澤東騙了!“ “你的思想太反動了。要是在文革的時候……” 父親沒有說完那...
通過“敘述者”的幾次插入,來連接對“鐵觀音”的描寫。
這種寫法有新意,但“插入語”所試圖製造出的懸念似乎不夠。
段落的描寫不夠精煉,
段落與段落之間好像也缺少較為明晰的遞進關係。
個人偏見,如有不敬,敬請原諒。
“願意額頭上
沾幾滴遠方來的水
幾滴水
走得比一生更長”

最喜此句中的詩意。

關於身體只是茅廁的說法,也很意思。

問好。
背著空空的行囊
遠子夜回故鄉
車窗外的某個小鎮
小狼般漂亮的少年
騎著無梁自行車
飛向衣裙漫飛的姑娘
啊,我的心仿佛不再年輕
我的腳步也不再輕盈
我驚醒了睡在灶頭的貓
她輕輕一躍
消失在波浪般搖曳的屋頂
媽媽在燈下打盹
未織完的毛衣一頭系著
散落四方的兒女
一頭系在那雙結滿老繭的雙手上
而我
像一個多年未歸的浪子
由於過於沉重的羞愧
徘徊在家門口
徘徊
院子裡的野菊花又開了
我卻不會再將那最大的一朵摘下
不顧媽媽的左右躲藏
大笑著往媽媽頭髮裡插
啊,媽媽,我多想再一次離開
因為我不忍心告訴你
時至今日
你那不成器的兒子——
他竟仍然夢想著成為一名……
詩人!
2010年冬
感同身受啊,你說的這種現象在大陸更為普遍。
大家都在說一句話:“唉,都不容易!”
就在這一句唏噓的感歎里,多少原則和理想,都灰飛煙滅了。
個人認為,有些無奈是真無奈,有些無奈卻只是藉口。
人都是健忘的,也是好面子的,在成長過程中,
一個人到最後往往就變成了自己先前所厭惡的對象。
並且爲了維護自己生活方式的正當性,人們不惜轉而去嘲笑曾經的熱血和理想。
這或許就是社會一直墮入惡性循環之中的原因之一。
誠如作者所言,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忘掉曾經的“無奈”,
并試圖以消解掉“無奈”。
文章寓言很明顯。勸人珍惜眼前幸福。
不過,恕我直言,這個故事十分老套,沒有新意,說教味太重。
是篇好文章。
情感真切自然。
以書會友,這樣的情節,古樸而典雅。
然而,離我目前的生活,太遠
太遠……
文章辭藻很華美。
試圖傳達出來的感情也很美好。
然而,個人感覺,雕琢的痕跡有些明顯。
這也是我的寫作中存在的毛病。
我們共勉吧。
謝謝意逢。 詩中大部份地方是有些平淡。 不過這似乎是敘事詩歌難以避免的, 至少我目前還未找到恰當的避免的方法。 不常在台灣當代詩創作中看到這樣的主題 令人耳目一新 詩的中段寫得精彩 在生產線、員工食堂和集體宿舍 刺眼而寂寞的燈光下 你們像苔蘚一樣 安靜地生長著 在那些無助、辛酸或羞澀的夜裡 青春像地鐵軌道上的火花 一閃而過 而衰老像打卡機上的鐘錶 如期而至 其他部份則稍嫌平淡 不過仍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 問好遠子 姐姐 我的學費是你們掙的 可我卻還不起 即使我能還得起 我又怎麼還得清你們的青春 那是散落在東莞皮鞋廠、服裝廠、眼鏡廠 瘦小而純潔的青春 在生產線、員工食堂和集體宿舍 刺眼而寂寞的燈...
謝謝白惠的評價。
很受鼓舞。
白惠 寫:刺眼而寂寞的燈光下
你們像苔蘚一樣
安靜地生長著
在那些無助、辛酸或羞澀的夜裡
青春像地鐵軌道上的火花
一閃而過
而衰老像打卡機上的鐘錶
如期而至

這樣的描述,如何使人不動容。
苔蘚一樣,沈默、但爭取空間生長,
生長,但又無法成草木。
也欣賞打卡機的比喻,
顯出無奈感。
謝謝芝言。謝謝你的改寫。 我也想像你那樣從容自信。 然而,殘酷的現實,難免讓人悲從中來 不過,慶倖的是,我們都還活著, 並且沒有完全喪失人的尊嚴。 感覺這篇乃有血有肉有淚的記實 且容我 從另個觀點來改寫…… ------------ 我的學費是你們掙的 妳們的青春是我一點一點取走的 而最終還是結婚、生子 還是養家、活口 無怨也無悔 因為相信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少數犧牲可換來一家幸福 於是心甘願意 把夢想、光澤、青春 交給了東莞 換取不等值的鈔票 儘管自己 在勞累中垂垂老 去 一句血濃於水便值得 當然還有眼淚 可我早已不屑悲觀 願或不願都必須接受這一切 我不信''學歷無用''的論調 只確信每次...
姐姐 我的學費是你們掙的 可我卻還不起 即使我能還得起 我又怎麼還得清你們的青春 那是散落在東莞皮鞋廠、服裝廠、眼鏡廠 瘦小而純潔的青春 在生產線、員工食堂和集體宿舍 刺眼而寂寞的燈光下 你們像苔蘚一樣 安靜地生長著 在那些無助、辛酸或羞澀的夜裡 青春像地鐵軌道上的火花 一閃而過 而衰老像打卡機上的鐘錶 如期而至 於是你們還鄉、結婚、生子 日子似乎好過一些了 可依然擺脫不了貧窮、清苦和疲倦 你們把最初的夢想、最美的光澤、最好的青春 交給了東莞 而它交給你們的卻只有疼痛、淚水 以及每個月寄回家的幾百元鈔票 我看著你們在勞累中變老 還將看著你們在勞累中變得更老 我怎能忍受這一切 可我卻只能忍受這...
“人,充滿了勞績,然而卻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
但願所有的上班族都能在職場收貨詩意吧。

謝謝 麻吉。
麻吉 寫:遠子化身為上班族一员,骨子裡仍然流著文人耿直的血液,這就是職場生態,績效、升遷、加薪、分紅、配股、成長....這些硬梆梆的名詞組合起來,就成了他們筆記簿裡頭的 詩.

麻吉 心有同感.~
是啊,正如榮格(Jung)所講的“面具理論”。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是唯一會說謊的生物。
這樣一想,人類真的有可怖的一面。

麻吉 寫:職場就是一個舞台,我們都是台上表演變臉的演員,不但是身為演員,彼此都是導演、觀眾、記者、評論員......以及說也說不完的角色,唯一不是的,就是....自己。

這一刻,我們都偷窺到了遠子撕下面具後靈魂的具像,但是也把握那是不是真實的妳................